多角度解读素材
4 、时事热点:感动中国年度 人物、中国好声音、雾霾、反 腐、屠呦呦、黄晓明、经济危 机、日本扫货、钓鱼岛之争、 平度强拆致人烧死。。。
素材多角度思维方法及运用
思维方法: 发散思维,找到素材和主体之间的契合点
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是“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 物”之一,组委会对其的颁奖词是:他是一位真正 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 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 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 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 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你深爱的土地。你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不仅因为它
为你的生命提供了物质的基础,更因为在这土地之上,
曾经生活过的那些你所景仰的古典诗魂 —— 屈原,但丁,
莎士比亚。他们深深地影响着你。于是,你立志要继承
他们的传统,续写民族的,人类的史诗。 *
多角度运用素材训练: 1、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
以此材料与近年的高考作文拉拉、靠靠:
n2000:答案是丰富多采的
n2001:诚信 n2002:心灵的选择 n2003:转折(北京卷) n2005: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
1998 :坚韧——我追求的品格。这个材料可以用 吗?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 一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靠袁隆平(的杂交水 稻)。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锲而不舍搞研究,一 心一意爱水稻,没有坚韧,行吗? n2000:答案是丰富多采的。也许人生的答案也是 丰富多采的,袁隆平的人生答案本应该是一个乡村 教师,然而,他以自己坚韧的付出,竟然交出了令 世人震惊的五彩答案!
n2003:转折(北京卷) 从一个山沟沟里的乡村教师到 中国工程院院士,这还不是转折吗?
n2005: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 在山沟里工作30多年, 缺少任何科研条件,但他竟能做出这么大的成绩,不 仅没有消沉,而且生活得很充实,还是一个拉小提琴 的好手。这是奇迹,出人意料。然而又在情理之中, 他为了一个让所有人吃饱饭的理想,历尽坎坷,矢志 奋斗,这样脚踏实地的科学家,他的成功是在情理之 中的。
[2010年浙江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角色转换 之间
父辈对子辈施教 历史 传统 现实 年轻人影响长辈
时尚
未来
相关思维启发
角色转换之间
“诗人,你无力偿还/麦地和光芒的情义/一种愿望/ 一种善良/你无力பைடு நூலகம்还” ——海子《麦地与诗人》
我在新年的烟花声中,反复诵读这样的诗句。海子,
当你写下它的时候,想必你已决意将你的一生,奉献给
苏轼、陶渊明、海子、梵高、史铁生、司马迁、水 的智慧、屠呦呦这些素材都可以运用到意料之外情 理之中的主题之中,同样这样素材还可以运用到我 们所给的其它几个题目中去。下面请同学们展示自 己所写的素材运用习作。
文 题 展 分析:1、话题的重心; 示 2、素材中与话题的联系点; 二 3、如何建构联系; :
运用我们所发素材,给下面每个题目写一段论证的话。 2、文章与人品
3、门与路 4、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5、角色转换之间
构建模式: ---- 做什么是意料之外, 但是想想也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三至五句话,情理之中三至五句话, 50—80字左右。
屠呦呦PK 黄晓明,呦呦完败,的确有点意料之外,但是 想想也在情理之中。虽说呦呦获得诺奖,成了中华第一 人,可谓名满天下了,然而在娱乐至上,金钱第一的今 天,几十年默默无闻的辛勤耕耘,区区诺奖奖金几百万 的寒酸,,怎比得上晓明大婚二个亿的挥金如土,报纸 杂志的连篇累牍报道,虹桥机场的阻断交通的排场!
2001:诚信 科学是最讲诚信的,来不得半点虚假。相比 之下,现在一些大学教授抄论文,造假,就没有诚信可 言了。老袁几十年亲自下田搞研究,四十多年如一日, 应该是诚信的典范了。
n2002:心灵的选择 看到农民很苦,立志帮助农民发展 农业。可当他提出要报考农校时,父母极力反对,农学 院毕业后,分配到湖南的一个山沟里工作,一干就是30 年,他没有后悔。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没有错。
多 房角 来度 成解 读 运 用 经 典 素 材
教 学 目 标 :
一、树立并强化学生行文中的扣题意识;
二、训练学生对同一素材的不同角度解读和 把握能力;
三、规范表达意识,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运用哪些经典素材: 1、文化常识的 屈原、苏武、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 文天祥、泰戈尔、海伦凯勒、梵高、培根、郭沫若、 海子、史铁生、周国平、路遥。。等历史文化名人 的生平和思想,他们的行为具有人性的高度和人生 示范性 2、课本中的经典素材 苏轼《赤壁赋》、史铁生《我与地坛》、海伦凯 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庄子《逍遥游》司马迁 《报任安书》等等。
3、课外阅读经典 梭罗《瓦尔登湖》、罗曼罗兰《名人传》 胡塞尼《追风筝的人》《了不起的盖茨比》 等等。研读好一本或几本经典,或者一个人 的几本著作,你会发现,无论写什么文章, 你总能从中发掘出自己所需要的作文素材, 因此,素材需要熟悉,更需要感悟。 水的智慧,便是一则多角度感悟素材的典 范。
以“得与失”或“选择”为话题,运用所给素 材写几段话。
推敲字句,紧扣主题,
灵活运用,彰显文采!
善意提醒:专攻熟悉领域,发散思 维,加强感悟,灵活运用,不着痕 迹,时时扣主题,事半而功倍!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