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圆的面积(全国一等奖)

圆的面积(全国一等奖)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圆的面积(全国一等奖)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圆的面积(说课稿)
一、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圆的面积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重要基础内容,它是继五年级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后的延伸。

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以下线索:首先,提出问题,引导联想,(电脑出示:提出问题,引导联想,激发转化意识)能不能把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呢?其意图是激发学生的“转化”意识。

然后,教材安排了实验操作,(电脑出示:实验操作,自主探索,推导公式)让学生亲身感受、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产生和形成过程。

最后,教材安排了公式的应用,(电脑出示: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发展能力)目的是应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此,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我准备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主线,进行探究性学习。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为我们提供的线索,结合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并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电脑出示)
(1)知识与技能:主动建构并掌握圆面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数学思考:让学生经历动手折拼,观察比较、独立推导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渗透“转化”、“极限”的数学思想,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4)情感与态度:在寻求圆面积公式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教学重点、难点:(电脑出示)
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的重点确定为: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由于学生是第一次遇上把圆这样的曲边图形转化为学过的直边图形,这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困难的,为此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将圆转化成学过的直边图形。

(电脑演示:圆转化成长方形)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实现上述教学要求,完成新课标赋与的教学任务。

我对本课的教法、学法,作了如下几个主要环节的设计:
(电脑出示:(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参与兴趣
(二)、引导主动探索,建立数学模型
(三)、反馈调节应用,激发创新意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参与兴趣
首先,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转化过程(电脑演示),从而让学生再现“转化——观察、比较——推导” (电脑出示)的学习思路。

我这样设计,是运用“同化”原理让学生认识到:很多新知识,往往是把它们转化成旧知识进行学习的,从而把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顺应”到学习“圆的面积”这一新知上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二)、引导主动探索,建立数学模型
本环节分转化、观察比较、推导三步进行。

(电脑出示)
转化
如何把圆转化为学过的直边图形呢?(电脑出示:如何进行转化)这是学生首先遇到的操作技能上的认知冲突。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给学生提供了这样思考的“脚手架”,(电脑出示:创设操作情境)
让学生用两张正方形纸分别进行三次.四次对折,剪后展开,进行观察。

(电脑演示:展示两次对折的过程,展开后的图形)
然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电脑出示:引导大胆想象),再放手让学生去交流、合作、发现。

(电脑出示:交流、合作、发现)
通过这个操作,使学生领悟到:可以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个近似的小等腰三角形,再拼成学过的图形。

这时,学生可能遇上第二个问题是:(电脑出示)怎样把一个圆进行均分呢?我启发学生联想前面的操作,从而寻求到:可以采用对折的方法可以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许多份。

接下来,我采用自主学习方式,让学生亲身实践.自主探索。

把剪成的三角形大胆进行拼合。

学生可能拼成近似的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电脑出示:拼合成的近似的长方形.三角形.梯形)。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首先对拼成的近似长方形进行研究,并收集学生中一些相应的图形,按分的份数由少到多进行展示。

同时,利用多媒体电脑演示这个过程。

然后,我让学生议一议:通过刚才的操作、电脑演示,你从中发现什么规律了吗?通过讨论,达成以下共识:随着把圆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拼成的图形的边越来越直,拼成的图形就越来越接近长方形(电脑展示)。

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由曲变直.无限细分的数学思想和策略,再次感受把圆慢慢演变成一个长方形这个过程中所孕含的“极限”思想。

我再次让学生闭上眼睛,大胆想象,如果我们把这个圆无限的分下去,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拼成的图形就是一个怎样的图形呢?
2、观察、比较
完成圆的“转化”后,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比较。

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去讨论.发现。

圆拼成长方形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伴随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演示圆的半个周长变为主长方形的长、圆的半径变为长方形的宽这个动画过程),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圆与拼成的长方形之间存在如下关系:(电脑出示)
圆的面积=拼成的长方形面积
圆的周长的一半 = 拼成长方形的长
圆半径=拼成长方形的宽
3、推导
在学生找出图形之间的这些联系后,提出:“根据这些联系,你能自己找出求圆面积的方法吗?” 我先让学生独立推导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再进行小组协作交流并说出推导过程,从而主动建构起圆面积计算公式。

(电脑显示:圆面积推导过程)
(三)、反馈调节应用,激发创新意识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关注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不同层次的练习。

1、直接运用公式解题
计算下面各圆的面积,只列出算式。

4.5米
6米
10厘米
一个圆的半径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根据下面的条件,求各圆的面积。

r=6厘米 d=0.8厘米 r=1.5分米
这组题都是根据直接条件进行计算的题目,目的是让全体学生都会用公式进行解答,让全班各种水平的学生都获得发展。

2、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有一棵树上拴了一只羊,羊与树之间的绳长5米,那么,这只羊的活动范围有多大?
下图是一个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

计算整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第(1)题意图是让学生从这个生活问题中抽象出它的数学本质就是:求一个半径为5米的圆的面积,第(2)题目的是让学生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
通过割分、平移的方法把图形转化为一个正方形和圆,从而轻易算出面积。

让班上水平比较高的学生也获得发展。

总结.发散.延伸
为了提高学生喜欢数学.主动研究数学的情感态度。

我引导学生再次回忆起“转化——观察、比较——推导”的学习思路。

然后,提出:在前面拼合时,有些同学把圆拼成了近似的三角形.梯形。

你能根据这样的转化,也能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吗?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后去思考.研究. 从而达到“曲散意未尽”的效果。

本课总体设计,本着“以人为本,关注发展”的教育理念,以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为线索,力求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来。

我相信,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终身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电脑展示)
圆的面积

转化不变
观察.比较圆的面积=拼成方形的面积
推导长× 宽
圆的面积= ∏r × r
= ∏r2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难免,敬请大家指正。

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