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响舞剧创作技法研究

交响舞剧创作技法研究

2012年第06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6,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294期)
Total No .294
收稿日期:2012—04—13
作者简介:初培林(1957—),男,山东牟平人,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编导系主任,国家一级编导,研究方向:舞蹈编导。

项目简介:2008—2010年课题:课题编号:沈阳音乐学院2008034。

交响舞剧创作技法研究
初培林
(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辽宁沈阳100169)
摘要:交响舞剧结构方式研究,是限定于舞剧创作领域中的结构部分,其原理是借鉴了建筑艺术中的“结构”概念,该概念影响了舞剧作品创作的内在架构。

同时,
在舞剧创作中引入了音乐创作中交响乐的创作方法,即对曲式结构的布局等元素的移植、借鉴,形成了一种较新的舞剧结构的组织方式,从而为舞剧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交响结构;舞剧结构方式;元素中图分类号:J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6—0019—02
舞剧是一种引入外来艺术的样式,诞生至今已
有百年的历史。

纵观其历史发展,无论题材与风格的迥异,
注重舞剧的叙事性与抒情性是它的主要发展脉络,
叙事性构成了舞剧的戏剧———即情节这一特征,而抒情性则构成了舞剧—
——以人体为媒介抒发情感的特殊性。

其中,结构在舞剧创作中起到了支撑其作品内在的组织与架构的作用,同时结构也是舞剧创作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

通常舞剧是以情节来贯穿始终,以矛盾的冲突为原动力,展示人与事件的命运及发展轨迹。

因而在舞剧结构创作中,
产生了以单一情节为线条式的组织结构样式。

舞剧的结构处理手段多种多样,基本的结构处理方式为开端、发展、高潮、尾声的结构
布局,在这基本结构中也可以运用倒叙、回忆、想往、梦幻等结构方式进行创作。

但总体是遵循着单
一情节为线条的组织架构方式,
并且这种单一情节为线条的组织架构方式长期统治着舞剧创作的结
构阶段。

随着人们对事物不断地认知、探索,在近现代的舞剧创作中,舞剧结构方式涌现出具有拓展性的改变。

其中,交响结构在舞剧结构的创作中具有代
表性。

它是将交响乐创作原理,
引入舞剧的结构创作之中,形成了在创作思维认知,结构内在的组织
与架构,建立了立体的、交织的交响结构方法。

它的特点是在作品结构的内在组织与架构中将单一
的情节线条,丰富为立体的、交织的交响结构方式,从而打破了传统意义的单一情节线条为主的结构
创作方式,
为舞剧的创作开拓出一条新的结构创作方式。

舞剧交响结构方式的优势在于舞剧作品创作
的组织与架构方面,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处理舞剧结构的方式,同时也为舞剧创作在空间的运用、编舞
手段的运用等方面,
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在我所创作的作品交响舞剧《极地回声》中,充
分地运用了舞剧的交响结构方式。

从舞剧结构的内在组织与架构,到舞台空间的设计,及编舞手段
的运用都采用了交响结构的方式,
充分地体现出舞剧交响结构的特征,
使观众在欣赏舞剧时能产生强烈的艺术交响效果。

舞剧《极地回声》以一家三代人科技强国之梦
为原动力展开。

身为科学家的“她”在赴南极科考途中,
回忆了“她”的爷爷、父亲,在清末、“文革”时期的遭遇,以及他们没有完成的科技强国之梦。

而在
“她”所生活的时代,经过无数的努力,最终完成了三代人的宿愿。

从该部作品的时间长度来分析,该舞剧讲述的事件跨越百年的历史,这在以往的舞剧作品中,很难以正常的叙事手段来完成。

为此,在舞剧内在结构的组织与架构上,采用了交响的、立体的、双线条的结构方式,即舞剧交响结构方式。

通过超越时空对话的结构处理手段,使繁杂的历史事件高度凝练地、集中地展现。

形成了以“她”在赴
9
1
南极途中这一人物的行为作主线;以“她”爷爷与父亲———在清末、“文革”时期的遭遇,及未完成的梦构成副线,将三人的命运组成立体的、交织的两条线来交响地展示。

同时,在舞台美术设计中构成另一空间,为舞剧的展示提供了不同的空间运用手段,使舞台画面层次更加丰富,也架构组成了立体的、交织的舞台效果。

为此可以看出,舞剧交响的结构方式,是借鉴了音乐创作的思维、曲式布局等方面的认知与架构,能够为舞剧结构的多样性提供更多的结构创作方式。

更主要的是通过舞剧交响结构这一方式,可以为舞剧创作思维建立起立体的、交织的感知与认知,形成具有现代审美情趣的舞剧新样式,为舞剧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舞剧交响结构方式可以为学生们在学习、掌握、运用舞剧这种艺术形式,提供更多可学习创作的方式。

实施教学的前提条件是强化学生们对交响乐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比较顺利地进入教学层面。

比如,选取已有的交响乐,进行在创意层面立体的、交织的交响思维练习;按照音乐的布局,进行结构层面的立体的、交织的内在组织与架构;在画面的组织层面,实行立体的、交织的编创。

从而掌握这种思维能力、组织架构能力以及编创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多种方法实施。

以元素的形式进行教学为例,具体可以分为几个层面进行教学练习。

一是构图与调度。

构图元素的重点在于空间的运用。

构图的元素包含了两个层面,其一,空间的平面构图;其二,空间的立体构图。

该元素练习核心部分在于空间的立体构图,在此基础上,结合运用调度的元素,使构图在有序的调度中,形成有机地统一体。

二是情感元素。

以相同的情感进行练习,形成立体画面的效果,使情感的表现更加丰富、饱满,具有张力。

以不同的情感进行练习,形成对比性较强的构图画面,使不同的情感在不同的空间同一时间内集中地展现。

三是风格元素。

相同的舞蹈风格,以音乐主调与副调对位的方式,构成具有主次分明的立体画面,形成同一舞蹈风格的整体性。

不同的舞蹈风格,运用对比的方式,构成具有强烈对比的画面,形成鲜明的风格在同一时间展示。

四是人物元素。

以相同或不同的人物形象,采取陪衬与反衬的处理方式,表现相同或不同的人物形象,展示出人物形象的鲜明性。

五是结构元素。

在对结构的组织过程中,采取立体的结构方式,使情节的发展方式,产生立体的、交织的组织架构,为人物的行为、情感、性格以及矛盾的推进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

六是创意。

培养学生在创意的起始阶段形成多维思维的认知,尤其是在题材选定后,对题材结构进行编创处理阶段,能以多维的思维方式以及组织、处理方式进行作品的编创。

从而使学生在创作起始阶段,形成多维的思维创作能力,形成创意、结构、编舞三大环节的有机统一。

目前国内外对舞剧结构层面的研究较少,还没有形成较全面的理论体系。

通过国内外舞剧创作的实践,可以看出舞剧交响结构方式是舞剧创作在结构组织与架构层面,由单一的、线条的结构方式,发展为立体的、交织的双线条的结构方式。

舞剧交响结构方式的出现为舞剧的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舞剧交响结构方式的研究也为我们总结舞剧创作经验、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层面的可靠依据,这必将使舞剧创作、教学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王维丹.中国舞剧音乐的民族性[J].广播歌选,2010,(3).
[2]董文静.破茧而出的蝴蝶─—论二十世纪的新音乐与传统音乐之间的关系[J].咸宁学院学报,2011,(10).
[3]王宗鉴.宏伟壮丽的篇章———漫谈柴可夫斯基的后三部交响曲[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1,(1).
[4]檀革胜.与“对话”的对话———王西麟《喜剧的对话》的交响性解读[J].人民音乐,2011,(5).
[5]王鸿昀.舞蹈音乐中的“艺术形象”[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1,(4).
[6]王建军.建造一座标志性的艺术工程———舞剧《一把酸枣》创作三部曲[J].艺境(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5,(00).
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