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布斯哲学思想探究
摘要霍布斯作为英国卓越的思想家政治家为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奠定了根基。
他对人性的分析,人与人之间契约的形成以及国家的起源都做了深入的分析,形成了自己的哲学理论体系,为我们探究现代国家的起源以及西方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理论视角,具有当下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人性自我保存契约
托马斯·霍布斯是17世纪英国卓越的思想家政治家。
他所著的《利维坦》为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奠定了根基。
在书中霍布斯“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阐述了对人性的基本看法以及社会基础与政府合法性的看法。
1霍布斯的人性思想
霍布斯认为:在自然状态中,人们按自己的本性生活着,人的本性是什么?是趋利避害。
无休止地追求个人权利和利益。
他说“:我认为人类的共同欲望就是追求权利,至死为止。
”这样,人与人之间必然会产争执,而争执的原因有三:第一竞争;第二猜疑;第三荣誉。
争执的目的是求利、求安全、求名。
在这样的状态下,每一个人都要实现自己占有一切的权力,从而陷入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
人与人就像狼一样处于战争状态。
“这种战争乃是每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
”
①没有善良与邪恶、是非曲直、唯有欺诈和力量,一切陷入混乱之中。
霍布斯在《利维坦》中罗列了种种使人们陷入战争状态,然而他仍然强调了还有一种欲望能够作为人类自我救赎的动力和源泉,那就是人具有自我保存的欲望。
人类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死亡,所以,在霍布斯看来,死亡尤其是无法预测的暴力死亡,才是最大的恶。
避免死亡是人的共同欲望。
按照霍布斯的理解,“每个人按照自己所愿意的方式运用自己的力量保全自己的天性———也就是保全自己的生命———的自由”。
②所谓善的行为就是一切能够保存生命的行为,对每个人来说,首要的———善,就是他自己的自我保存。
它不仅意味着保存生命,而且包含着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对荣誉和财富等的追求。
霍布斯的善,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单纯的生命有机体,而是考虑到人类整体。
霍布斯强调自我保存对人类来说是一种善时,他似乎是在提出一个规范性的主张。
所以对他来说,自我保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道德原则,而是作为理性法则的道德基础道德规范。
霍布斯已经意识到,简单的个人欲望或许只能产生具有公共约束的行为,但是只有从欲望出发将其上升为一种普遍性的义务才能诞生一种全新的道德,而自我保存所具有的宽泛而抽象的意义则恰恰满足了这一需求,具有了产生约束人的道德行为的可能。
2契约的形成
霍布斯认为,在自然状态下,由于人人处于战争状态,也就是人人自危的,这对人的本性来说,要求自我保存较之要求占有一切更为根本。
这时,人的理性便颁布第一条自然法,寻找和平、信守和平;第二条自然法是如果别人也愿意这样做时,一个人在为了和平与保卫自己的范围内,会想到有必要自然放弃这种一切事故的权利,他应该满足于且有和别人一样多的自由,这恰如他愿意允许别人和自己一样多的自由。
也就是说,人们要达到自己保存的权利,就必须放弃占有一切的权利。
自然法还有许多,但他认为可以把所有的自然法归为明白清晰的一条,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但他又认为,理性颁布的自然法仅是道德上的约束力,而人性又是恶的,不能让人人都按理性行事,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使人畏惧的权力来支撑自然法的施行,自然法就无法维护,人们还是处于人人自危的境地。
于是,人们为了达到自我保存的目的,相互之间就按契约行事。
所谓契约,就是权力的相互转让把他们所有的自然权利转让给一个人或一些人组成的议会,把大家的意志
变为一个意志。
3国家的起源
指定一个人或一些人组成的会议担当起他们的人格,集合在一个人格里的人群说是国家,承担着这个人格的人,叫做元首,拥有主权,这就是说,这样一个人格的集合体,就是国家,交出权力的人是臣民,接受权力的人是国家元首拥有主权。
以上我们分析了霍布斯关于国家起源问题的基本观点,总的来说就是,在国家产生以前,由于缺乏一个最高权力的存在,自私自利的人性必然造成一个人人相互为战的状态;为了实现每个人的自我保全,人们在自然法的指引下,互相订立契约,放弃自己的权利,把它交给一个主权者,由主权者来代表他们的人格,这就是国家的产生。
在这一论证过程中,霍布斯由于深入、系统地发展了普遍利己主义的人性观、非道德的政治观和暴力国家观,从而奠定了其近代政治学开创者的地位。
4理论缺陷
在理论缺陷上,由于霍布斯功利主义伦理观建立在机械唯物主义哲学观基础上,其缺陷是明显的:首先,其人性观是片面的,因为就人性既有自保利己的需要,又有道德需要。
而霍布斯只看到人性的低层次即感性的利己方面。
就现实性而言,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而霍布斯只看到人性的生物性方面,而未看到人性的社会性方面。
其次,其自然律是虚假的,作为基本律的第一自然律包含着错误的假设前提:和平因每个人的判断标准不同而没有一个共同的准则。
每个人都从利己的角度出发考察和平,结果就达不到和平。
所以第一自然律是虚假的,作为其他派生的自然律也就站不住脚了。
再次,由自然律推演出的绝对君主专制理论是不合时代潮流的。
霍布斯认为和平只有靠君主独裁,政治强力才能取得。
5霍布斯的时代精神
尽管霍布斯的哲学理论中有缺陷,但是他也体现了时代精神。
一方面,关于主权者的职责。
霍布斯认为,主权者无论作为君主还是一个议会,其职责都取决于人们赋予主权时所要达到的目的,那便是为人民求得安全。
霍布斯还特地强调说:“这儿所谓的安全,还不单纯是指保全生命,而且也包括每个人通过合法的劳动,在不危害国家的条件下可以获得生活上的一切其他的满足。
”为此,主权者须履行一系列的义务,如保持其权利的完整,注意制定良法,正确执行赏罚,甄选良好的参议人员等;另一方面,关于臣民的自由:霍布斯认为,臣民的自由是在法律未加规定的一切行为中,人们有自由去做自己的理性认为最有利于自己的事情。
霍布斯实际上是要主权者将社会经济领域让给了臣民。
同时,他的哲学思想中渗透着一种代表现代进步的个人主义倾向。
他确立了资产阶级国家的基础,即个人的自然权利。
注释:
①黎思复,黎廷弼.利维坦.北京:商务印书馆,第94页.
②黎思复,黎廷弼.利维坦.北京:商务印书馆,第97页.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黎思复,黎廷弼.利维坦.北京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