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理学第十章传染病

病理学第十章传染病

第十章传染病
01结核病: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肉芽肿瘤。

以肺结核最常见,典型病变为结核结节形成伴有不同程度的干酪样坏死。

基本病变:1.以渗出为主的病变,主要表现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2.以增生为主的病变,此过程形成有诊断价值的结核结节;3.以坏死为主的病变,干酪样坏死对结核病病理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结核坏死灶由于含脂质较多而呈淡黄色、均匀细腻,质地较实,状似奶酪而称为干酪样坏死。

基本病理变化的转化规律:
1.转向愈合
a)吸收、消散:为渗出性病变的主要愈合方式,临床上称为吸收好转期
b)纤维化、钙化:增生性病变和小的干酪样坏死灶,可逐渐纤维化。

钙化的结核灶内常有
少量结核杆菌残留,但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扔可复发进展,临床称为硬结钙化期。

2.转向恶化:①浸润进展:病灶周围出现渗出性病变;②溶解播散
02肺结核病:结核病中最常见的是肺结核,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两大类。

原发性肺结核病是指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所引起的肺结核病,多发生于儿童,但也偶见于未感染过结核杆菌的青少年或成人。

继发性肺结核病是指再次感染结核杆菌所引起的肺结核病,多见于成人。

1.原发性肺结核病
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理特征是原发综合症形成。

最初在通气较好的肺上叶下部或下叶上不近胸膜处形成1-1.5cm大小的灰白色炎性实变灶。

结核杆菌入侵后悔引起结核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称为原发性综合征。

2.继发性肺结核病
a)局灶型肺结核,是继发性结核病的早期病变。

b)浸润型肺结核,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活动性,可发展为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c)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镜下洞壁分三层,内层为干酪样坏死物,其中有大量结核杆菌;
中层位结核性肉芽组织;外层为纤维结缔组织
03 肺原发复合征:①原发性肺结核病;②由肺的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三者组成;
③X线胸片上呈哑铃状阴影。

03结核球:直径为2~5cm,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

试从病理学特点方面鉴别原发性肺结核病与继发性肺结核病。

原发性肺结核病继发性肺结核病
发病年龄多发生儿童多见于成人
感染结核杆

第一次再次
机体免疫力无,逐渐增强有
病变部位肺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近脏胸
膜处
病变从肺尖部开始
病变特点原发复合征,包括肺的原发病
灶、结核性淋巴管炎和肺门淋
巴结结核病变多样,新旧病灶复杂,较局限。

表现为局灶型、浸润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干酪样肺炎、结核球等
病程短,大多自愈长
播散途径淋巴道、血道支气管
05 伤寒、: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病变特征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细胞增生。

伤害小结是伤害的特征性病变,具有病理诊断价值。

06 肠道病变:好发于回肠末端和孤立淋巴小结
(1)髓样肿胀期:起病第一周,回肠下段淋巴组织略肿胀。

(2)坏死期:起病第二周,在髓样肿胀处肠粘膜发生坏死。

(3)溃疡期:起病第三周,溃疡一般深及黏膜下层,坏死严重者可深达肌层及浆膜层,甚至穿孔。

(4)愈合期:相当于发病的第四周
07 细菌性痢疾:①病变多局限于大肠,以大量纤维素渗出形成假膜为特征。

②好发于大肠,尤以
直肠和乙状结肠为重。

08 阿米巴:主要发生于盲肠、升结肠,其次是乙状结肠和直肠
主要病变:以组织溶解液化为主的变质性炎,以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状溃疡为病变特点。

09 血吸虫:血吸虫发育阶段的尾蚴、童虫及成虫、虫卵等均可对宿主造成伤害,但以虫卵最为严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