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编]长沙学院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精编]长沙学院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长沙学院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2年)长沙学院二○一三年十二月目录学校概况1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3(一)目标定位3(二)本科专业设置3(三)在校学生情况5(四)本科生生源质量5二、师资与办学条件6(一)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6(二)本科生主讲教师6(三)教学经费投入7(四)教学用房及使用7(五)实验实训条件7(六)图书及信息资源8三、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8(一)专业建设9(三)课程与教材建设情况11(四)教学研究与改革12(五)实践教学13四、质量保障体系17(一)领导重视,保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17(二)质量保障体系健全,教学运行有序18 五、学生学习效果22(一)学生学习满意度22(二)应届毕业生毕业情况与学位授予情况22 (三)攻读研究生情况22(四)就业情况23(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23(六)毕业生成就23(七)学生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情况24(八)学科竞赛情况24六、特色发展25七、问题与对策28(一)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28(二)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力度28(三)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培养培训29(四)进一步加强教学行政用房建设力度30学校概况长沙学院位于我国中部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长沙市。

学校的前身是原长沙大学和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

长沙大学创办于1983年,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创办于1978年。

1996年4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成建制并入长沙大学。

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并更名为“长沙学院”。

学校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339人。

办学条件校园占地面积132.5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9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350.34万元。

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18万册。

校园湖光山色,风景秀美,为“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湖南省文明单位”。

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92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87人,副高职称教师20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2人,硕士学位教师426人。

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3人,湖南省优秀教师3人,湖南省教学名师2人,省级青年教师教学能手8人,湖南省教学奉献奖2人。

专业设置设有16个教学系(院、部),32个本科专业,基本形成了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工学为主体,文学、管理学为两翼,理、工、文、管、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

教学工程拥有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1个,省级优秀实习教学基地10个,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教学团队2个。

近三年,学校教师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项,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585项,其中全国性一等奖8项,二等奖21项。

学校体育代表队参加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连续6届获全省学院组团体总分第一名。

科学研究拥有省级“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4个,省级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重点社科研究基地2个,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个。

近三年来,学校教师共承担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431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2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94项,累计进校科研经费2671.53万元。

获科研成果奖励56项,其中省科学技术奖6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4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6项。

合作教育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先后与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等34所国外大学和教育机构签订合作交流协议,实施学生互派等形式的合作教育。

学校与湖南大学开展全面战略合作,与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浏阳生物产业基地等国家级园区开展产学研战略合作,与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企业开展专业共建、合作办班,取得了较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一)目标定位1.办学思路与发展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办学和教学规律,践行“力学笃行”的校训;牢固树立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管理以服务为本的理念,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应用基础实、实践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为核心,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建设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综合办学实力居湖南省内同类院校前列,特色鲜明的地方大学。

2.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应用基础实、实践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服务面向:立足长沙,面向湖南,辐射全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二)本科专业设置2012年,学校设有本科专业32个,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法学等5大学科门类,初步形成了以工学为主体,文学、管理学为两翼,理、工、文、管、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

2012年长沙学院专业设置一览表(三)在校学生情况2012年学校共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13339人,其中本科生13308人,普通高职(含专科)生4人,外国留学生27人。

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99.77%。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2012年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共录取新生2900人。

2012年,学校在湖南省的投档线为文科550分,理科487分,分别超过本二批控制线文科为27分,理科为36分。

与省内其他二本院校投档线相比,文科类排名第四(其中音乐专业投档线位居省内二本院校第一);理科类实际排名第五。

2012年,在湖南省外的25个招生省份中,学校在22个省(市、区)的投档线高于当地本二批控制线。

其中,在浙江文、理科分别超过71分和67分,在福建分别超过61分和71分。

2012级新生报到率达到97.7%。

二、师资与办学条件(一)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2012年,学校共有专任教师692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3人,湖南省优秀教师3人,湖南省教学名师2人,省级青年教师教学能手8人,湖南省教学奉献奖获得者2人。

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双师型教师)11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6.3%。

外聘教师217人,生师比为18.63:1。

职称结构:学校专任教师中有正高级职称87人、副高级职称205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42.19%。

学历结构: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2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426人,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7.75%。

年龄结构:35岁周岁以下专任教师有28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0.8%。

学缘结构:国内985、211高校毕业的教师516人、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43人,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4.57%和6.21%。

(二)本科生主讲教师学校实行主讲教师资格制度,主讲教师中符合岗位任职资格的比例为91.13%。

2012年我校累计开设本科生课程1553门、6175门次(其中小于30人的单班授课1026门次)。

2012年度为本科生授课的教授有71人,占教授总人数的86.21%。

(三)教学经费投入2012财政年度,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额为7721万元,学费收入为6898.87万元,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总额为1992.37万元,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额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为13.63%,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1307.6元。

2012年,学校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155.86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5713.15元。

本科专项教学经费1443.12万元。

生均本科实验经费124.30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212.42元。

(四)教学用房及使用学校占地132.55万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99.37平方米;现有教学行政用房155192.66平方米,生均11.03平方米;校内实验实习实训场所39961平方米,生均3.0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113106.33平方米,生均8.48平方米;运动场所总面积73739平方米,生均5.53平方米。

(五)实验实训条件学校建设了较为先进、完备的实验室体系和校内外相结合的实践实训体系。

升本以来,学校共投入8750万元用于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获中央财政专项资金800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9661.42万元。

现有23个实验室,其中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4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实验室1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校企共建实验室3个。

先后与中联重科、远大空调、全州物流等企业共建稳定的实习基地108个,每个专业均有3个以上校外实习基地,基本满足实习教学需要。

(六)图书及信息资源图书馆总建筑面积11095平方米,设有各类书库和阅览室13个。

学校馆藏图书共计237.6万册,其中纸质藏书总量为118万册,生均77.64册,电子图书119.6万册。

学校重视网络资源建设,目前已购置和建设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等电子资源数据库38个,网上数字资源每天24小时开放。

全部藏书实行开架借阅和计算机管理,每周开放54小时,电子阅览室每周开放98小时,数据库访问量年均超过35万人次。

截止2012年,学校先后投入1207万元用于校园网建设,已建成主干千兆高速以太网,实现了百兆到桌面,并在校园重要区域实现无线网络覆盖。

目前信息接入点为6492个,上网计算机约8500余台,学校数据中心机房服务器35台。

拥有教育与科研网、电信和联通三个网络出口,接入总带宽1310兆。

建成综合教务管理系统、OA 办公系统、招生录取、校园一卡通等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了校园信息化服务与保障体系,为学生选课、成绩查询、学生评教等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学校主动适应长沙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设置专业,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培育特色专业,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材建设与选用、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改革,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一)专业建设1.“一体两翼”的专业布局基本形成学校主动适应长沙地区工程机械、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集群以及信息、物流、会展、金融、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采取增设新专业、建立专业退出机制、灵活设置专业方向等措施,不断优化专业布局,改善专业结构。

2008年以来,停办了全部专科专业,停招了应用物理学本科专业,新开设了广播电视编导等4个专业。

2012年学校有本科专业32个,其中工学类14个,占44%;管理类6个,占19%;文学类9个,占28.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