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a~h)
(j~n)
(p~zc)
基轴制:轴的基本偏差保持一定,而用改变孔的基本偏差来得到 各种不同配合的一种制度
(A~H) (J~N) (P~ZC)
(3)配合制 的选择
一般优先选用基孔制
与滚动轴承内环配 合的轴颈须用基孔制配 合,而与其外环配合的 座孔则应采用基轴制配 合。 当一根等直径的光 轴,需在不同部位装上 配合要求不同的零件时, 要采用基轴制配合
(1)零件的接触表面比非接触表面Ra↓。
(2)零件表面有相对运动时,运动速度越高,单位面积压 力越大,磨擦阻力就越大,则Ra↓。
(3)受动载荷和可能产生应力集中的表面,Ra↓。
(4)要求密封,耐腐蚀或装饰性的表面,Ra↓。 应根据对零件的配合、耐磨程度、抗疲劳性、抗腐蚀性 及外观等要求,结合性价比考虑选用。实际工作时应按设计 标准、规范和手册的规定值或推荐值选用。见表1-5 常用参数值 钻孔表面、 接触表面 低速运 1.6 12.5 机座底面、 6.3 3.2 转表面
基本偏差共有28个系列
H(孔下偏差=0) 基本偏差是确定公差带位 置的参数。

h(轴上偏差=0)

4、公差带代号
用基本偏差代号的字母+标准公差等级代号中的数字表示
查附表31/32
40g6——40的轴,g6是轴的公差带代号,
决定着轴的尺寸允许变动范围
0+ -
孔 轴 40H7/g6轴孔配合
40H7——40的孔,H7是孔的公差带代号,
2H
H
H=1.4 h
表面粗糙度符号:
可加一横线,用于标注有 关参数和说明。
表示所有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粗 糙度要求。
表面粗糙度代号:
由表面粗糙度符号、参数值(数字)及其它有关说明组 成,它表示被加工表面完工后的要求。应标注在图形上,或 标注在图纸的右上角,也可用文字注写在图纸上。
标注举例:
3.2
一般只注表面粗糙度符号及Ra值 3.2
第四讲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一、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内容 二、表面粗糙度 三、极限与配合 四、形状与位置公差
一、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内容
1、说明零件表面粗糙程度要求的粗糙度代(符)号。
2、零件上重要尺寸的公差及零件的形状和位置公差。
3、材料要求和说明。
4、热处理和表面修饰
说明。 5、零件的特殊加工要 求、检验和试验说明。
5、配和
(1)配合的种类: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渡配合
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松紧程度)
过渡配合——孔和轴的配合可能具有间隙也可能具有过
盈的一种配合。
三类配合的性质:
间隙配合 过盈配合 装配后 轴和孔之间有相对运动 装配后 轴和孔之间不能有相对运动
过渡配合 介于前两者之间,装配后 轴和孔之 间既可能产生间隙也可能产生过盈,用于不允许 间隙 有相对运动且又需拆卸的两零件的配合。 配合 (2)基孔制和基轴制 基孔制:孔的基本偏差保持一定,而用改变轴的基本偏差来得 到各种不同配合的一种制度
二、表面粗糙度
——是评定零件表面质量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
1.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零件表面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机床和刀具的振动,材料的不 均匀等因素,加工后的表面总留下加工的痕迹,这种周期很小
的零件表面微观不平的程度称为表面粗糙度。
2、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1 Ra= lr
0 在被测方向上,廓线上各点到中线 距离的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2、极限偏差与尺寸公差
EI(孔) ei (轴) 尺寸公差=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 | 上偏差—下偏差 | 下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基本尺寸
极限偏差
上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基本尺寸
ES(孔) es (轴)
3、公差带、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
上偏差
公差带
基本尺寸
0
+ —
公差
零线 下偏差
公差带图
基本偏差
公差带:由上、下偏差所限定的区域。尺寸的允许变动量。
(3)零件表面 粗糙度要求不同 时,应分别标出。
(4)代号一般 注在可见轮廓线、 尺寸界线、引出 线或它们的延长 线上。 (5)符号的尖 端必须从材料外 指向表面。 (6)同一图样 上,每一表面一 般只标注一次。
(7)最多的一种 粗糙度在图样的右 上角统一标注,并 加注“其余”,大 小为其他符号的1.4 倍。
垂直度公差
同轴度公差
径向圆跳动公差
测量的是圆柱面半径的变化
20
30
0.05
φd(30)圆柱面 绕基准轴线(2-φ20) 作无轴向移动回转时,在任一测量平面内的 径向跳动量均不得大于公差值0.05。
20
端面圆跳动公差
测量的是端面圆的变形程度
当零件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 回转时,在两端面上任一测量直径处 的轴向跳动量均不得大于公差值 0.05(0.04)。
6、公差与配合在图样中的注法
装配图
轴 孔
(a)基孔制
(b)基轴制
零件图
(a)
(b)
(c)
偏差数值相同时的标注
四、形状与位置公差
被测要素的实际形状和实际位置对其理想状态的允许变动量。 基准:确定和测量形位公差的相对要素的 理想状态。
例如
形状误差
同轴度公差
φ10、φ20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05, 且与基准轴线同轴的圆柱面内
(8)当零件所有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时
6.3
6.3

更多详见国标或表1-9
三、极限与配合
(一)零件的互换性
在规格大小相同的零件(或部件)中,不经选择地任取一个零 件(或部件),可以不经修配和调整就能装配到产品上去,并能保 证其使用要求(如工作性能,零件间配合的松紧程度等),这种性 质称为互换性。 为满足互换性要求,零件图和装配图上常注有公差、配合、形 状和位置公差等技术要求。
例如 轴φ 50:IT7公差=25m
IT9公差=62m
轴φ 100:IT7公差=35m
同一公差等级对不同 基本尺寸的公差值虽然不 同,但应认为具有同等的 精确程度
轴:通常指工 当公差带在零线上方时,基本偏差为下偏差; 件的圆柱形外 当公差带在零线下方时,基本偏差为上偏差。 表面,也包括 非圆柱形外表 面 孔:通常指工 件的圆柱形内 表面,也包括 非圆柱形内表 面 注意基本偏差中
倒角、螺 孔等
表1-5
Ra (μ m) 25 12.5 粗 加 工 面
常用加工表面的Ra值与应用实例
应用举例 粗车 粗刨 粗铣 钻孔等 钻孔表面,倒角,端面,穿螺栓用的光孔、沉孔、要求较低的非接触面。
加工方法
6.3
3.2
半 精 加 工 面
精车 精刨 精铣 精镗 铰孔 刮研 粗磨等
要求较低的静止接触面,如轴肩、螺栓头的支撑面、盖板的结合面;要求较 高的非接触表面,如支架、箱体、离合器、皮带轮、凸轮的非接触面等。
零线:在公差带示意图中,表示基本尺寸的一条线
公差带图:既表示了公差的大小又表示了公差带相对于零线的位置。
基本偏差:上、下偏差中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也是确定公 差带 位置的那个上(或下)偏差。
上偏差
基本尺寸
零件尺寸的精 确程度决定于尺寸 公差和基本偏差。
0
+ —
公差
零线
下偏差
公差带图
极限制:经标准化的公差与偏差制度。 标准公差等级:共20级(IT01、IT0、IT1…..IT18)。由它确定 公差带的大小。 从IT01到IT18精度等级逐渐降低
要求紧贴的静止结合面,如支架、箱体上的结合面;较低配合要求的内孔表 面。 一般转速的轴孔,低速转动的轴颈;一般配合用的内孔,一般箱体用的滚动 轴承孔;齿轮的齿廓表面,轴与齿轮、皮带轮的配合表面等。
1.6
0.8
0.4
精 加 工 面
精磨 精铰 抛光 研磨 精拉等
一般转速的轴颈;定位销孔的配合面,要求较高的配合表面;一般精度的刻 度盘;需镀铬抛光的表面等。 要求保证规定的配合特性的表面,如滑动导轨面,高速工作的滑动轴承;凸 轮的工作表面等。 精密机床的主轴锥孔;活塞销和活塞孔;要求气密的表面等。
决定着孔的尺寸允许变动范围
轴:
IT6=0.016MM
孔:IT7=0.025MM
40——基本尺寸 -0.009——上偏差 -0.025——下偏差 39.991—最大极限尺寸 39.975—最小极限尺寸
40——基本尺寸 +0.025——上偏差 0 ——下偏差 40.025—最大极限尺寸 40.0—最小极限尺寸
0.2
0.1 0.05 0.025 0.012 0.006
光 加 工 面
细磨 抛光 研磨
保证精确定位的锥面;精密仪器摩擦面;量具工作面;保证高度气密的结合 面;量规的测量面;光学仪器的金属镜面等。
4.表面粗糙度代(符)号
符号及意义: 基本符号,表示表面可用任何方法获得。当不加注 粗糙度参数值或有关说明(例如:表面处理、局部 热处理状况等)时,仅适用于简化代号标注。 表示表面是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例如: 车、铣、钻、磨、等。 表示表面是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例如: 铸、锻、冲压变形、热轧、冷轧等。或者是用 于保持原供应状况的表面。 符号画法:
30
10
20
位置误差
单位:mm
表1-13 形位公差项目符号
形位公差的标注
1.形位公差的代号
形位公差的代号及基准代号
形位公差的标注
2、基准的标注
3、被测要素
30
10
20
形位公差标注示例:
1、基准要素A是Φ 16f7圆柱轴线。
2、代号
3 、代号 4、代号
5、代号
.3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