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本初等函数章末复习

基本初等函数章末复习


如果a<2,则当t=2时,y有最小值2-4a. 此时2x+2-x=2,(2x-1)2=0, ∴2x=1,∴x=0. 综上所述,若a≥2,当x=log2(a± a2-4)-1时,ymin= -a2-2. 若a<2,当x=0时,ymin=2-4a.
[点评] 当问题所给的对象不能进行统一的研究时, 就需要对研究的对象进行分类,然后对每一类分别研究, 得出一类的结果,最后综合各类的结果得到问题的解 答.这种解决问题的思想即分类讨论思想.引起讨论的原 因常见的有:问题涉及分类定义的概念,分类给出的性质, 用分段函数表示的解析式,有范围或条件限制的定理、公 式、法则,同一术语包含几种不同的情形、位置或形状不 确定的图形等.特别是问题涉及参数且对参数的不同取值 有不同结果.在进行分类时必须按照确定的分类标准,做 到分类不重复又不遗漏.
本章第4节即用函数模型来描述,即函数建模,最后还 需将模型的结果与研究的实际问题作比较,以检验所建模 型及计算过程的合理性,如果检验结果不符合实际,应该 修改、补充,通常一个模型可以经过多次反复修改才能得 到满意的结果.因此,函数建模的主要过程即为:
在学习本章时,要注意运用由特殊到一般,运用对比 的方法,搞清几个意义相近概念的内涵,利用数形结合的 思想方法来说明比较抽象的概念及性质.在知识的发生、 发展过程中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题一 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是高中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这种思想方法体现在解题中,就是指在处理数学问题时, 能够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几何图形有机结合起来思 索,促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和谐复合,通过对规范图 形或示意图形的观察分析,化抽象为直观,化直观为精确, 从而使问题得到简捷解决.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 问题时,一般要遵循等价性、双向性和简单性原则.
函数建模时往往涉及很多因素,如果把涉及到的所有 因素都考虑到,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而且还会使问 题复杂化而导致建模失败,要想把实际问题变为数学问题, 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合理的简化和假设,梳理相应的数学 问题即提出问题,有了数学问题,就可以选择适当的数学 工具并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搜集到的信息来描述变量之间的 关系,
[例1] 方程log2(x+4)=3x解的个数是(
A.0个
B.1个
C.2个
) D.3个
[答案] C
[解析] 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log2(x+4)及y= 3x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它们的图象有两个交
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故选C.
[点评] “数形结合”是根据数量与图形之间的关系, 认识研究对象的数学特征,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种数学 思想.通常包括“以数解形”和“以形助数”两方面.
已知log2a+3(1-4a)>2,求a的取值范围.
[解析] 由题意,得21a-+43a>>1(2a+3)2 , 或00<<21a-+43a<<(12a+3)2 ,
化简得aa>2+-41a+2<0
-32<a<-1 ,或a<14
.
a2+4a+2>0
解得-1<a<-2+ 2.
专题三 等价转化思想 数学问题中,已知条件是结论成立的保证,但有的问 题已知条件和结论之间距离比较大,难于解出.因此,如 何将已知条件经过转化,逐步向需求结论靠拢,这就是解 题过程中经常要做的工作,变更条件就是利用与原条件等 价的条件去代替,使得原条件中的隐含因素显露出来,使 各种关系明朗化,从而缩短已知条件和结论之间的距离, 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应用数学规律、方法将问 题解决.
[解析] 将原函数整理为y=(2x+2-x)2-2a(2x+2-x)-2 设2x+2-x=t.则t≥2,y=t2-2at-2. 如果a≥2,则当t=a时,y有最小值-a2-2. 此时2x+2-x=a. 即(2x)2-a·2x+1=0. 解得2x=a± a22-4(a≥2). ∴x=log2(a± a2-4)-1.
通过“以数解形”或“以形助数”,可以使复杂问题 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数形结合兼数的严谨与形的直 观之长,是优化解题过程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基本的数学 方法.
A.(-1,1) B.(-1,+∞) C.(-∞,-2)∪(0,+∞) D.(-∞,-1)∪(1,+∞)
[答案] D [解析] 解法一:当x≤0时,2-x-1>1. ∴2-x>2. ∴-x>1.∴x<-1. 当x>0时,x12>1,∴x>1. ∴f(x0)>1时,x0的取值范围是(-∞,-1)∪(1,+ ∞).故选D.
基本初等函数章末复习
章末归纳总结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简单的幂函数是重要的基本初 等函数,是高中数学函数部分的主体内容,是历届高考的 重点.本章是在初中学习了整数指数幂及运算性质的基础 上,引入了分数指数幂的概念,然后将分数指数幂推广到 实数指数幂,进而研究指数、指数函数的概念及图象性质; 对数运算、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和性质.另外,函数 的实际应用是新课标增添的内容.但它的研究思想方法, 一直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及难点之一,也是高考中常见题 型.
解法二:数形结合方法.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分别作f(x)及y3=1的图象. 满足f(x0)>1的x0的取值范围即为图象y1、y2在y3=1的图 象上方的部分对应的x值的集合,观察图象,即得x0<-1或 x0>1.故选D.
专题二 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问题的实质是把整体问题代为部分来解决, 化成部分从而增加题设条件,这是解分类讨论问题的指导 思想. [例2] 设a是实常数,求函数y=4x+4-x-2a(2x+2-x) 的最小值,并求相应的x值. [分析] 将2x+2-x看作整体,问题转化为求二次函数 在给定区间上的最值问题.
[例3] 已知三个集合,分别为A={x|x2-ax+a2-19= 0},B={x|log2(x2-5x+8)=1},C={x|x2+2x-8=0},求 当a取什么实数时,A∩B≠∅与A∩C=∅同时成立.
[分析] 转化条件A∩B≠∅与A∩C=∅,将集合问题转化 为方程解的问题.
[解析] ∵B={2,3},C={2,-4},要使A∩C=∅成 立,即2与-4都不是方程x2-ax+a2-19=0的解.要使 A∩B≠∅,即3是方程x2-ax+a2-19=0的解,即32-a·3+ a2-19=0,∴a=5或a=-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