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加快推进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调查报告

对加快推进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调查报告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调查报告
依照市政协2010年度工作要点安排,3月中旬,市政协组成专题调研组,由副主席徐扬牵头,对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情况开展了近3个月的调查研究。

本次调研实地调查了我市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代表性工业企业,召开了部分政协常委、部门领导、企业家3个层面的座谈会,约访了部分知名企业家,考察了本省永康、玉环两个工业强县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工作情况,并与温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的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积极为推进我市“十二五”期间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建言献策。

现将本次调研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工业经济进展的差不多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工业经济得到了快速进展,特不是近年来,我市在转变经济进展方式,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为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推进工业经济整体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是工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据统计,2009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087.92亿元、工业增加值253.62亿元,分不比1978年增长1114倍、484倍;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60.6%,比1978年提高31.6个百分点。

工业电气、电子、五金工具等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强做大,工业电气集群被省政府列入全省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

二是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一批企业完成了资本、技术、品牌的时期性积存。

企业规模不断壮大,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649家,实现工业产值848.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8.0%;拥有超亿元企业143家,超十亿元企业13家;拥有上市公司3家。

高新技术企业队伍不断壮大,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家、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5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4家。

实施品牌兴市
战略卓有成效,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和浙江省闻名商标各52枚。

三是工业经济集群效应日益显现,支柱产业仍有进展空间。

工业电气、电子元器件、周密模具、船舶制造、五金工具等支柱产业高度集聚,集群效应显现,集群内部逐步形成按产业链进行上下游分工协作的体系,显示出较强的整体竞争优势。

从行业的进展前景来看,基于乐清当前较为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工业制造能力,我市的几大主导产业包括工业电气、电子元器件、五金工具、船舶等仍有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向关联产业拓展的空间。

以工业电气为例,从下图能够看出我市电气制造仍集中于输配电和电力应用的中低端领域,行业进展前景仍然十分宽敞,同时重点骨干企业还能够从单一领域的设备制造商向多个领域设备制造商(如GE、西门子均为电力能源、工业制造、交通、医疗、航天航空和军事等领域的装备制造商)和系统服务供应商进展升级。

工业电气产业链示意图
四是平台建设获得突破,新兴产业得到培育。

经济开发区初具规模,临港产业功能区稳步推进,滩涂围垦取得进展,破解工业用地之困曙光初现,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相对有效的承载平台。

部分企业突围传统产业、进展新型产业取得一定成效,华仪成功进入风电产业、通领全力界入LED行业,乐清湾港区3000亩新能源产业基地蓝图绘就,风电装备产业集群逐步形成,我市企业在新能源产业和低碳经济中将占据一席之地。

二、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一)结构性矛盾突出
一是产业层次低下。

我市工业企业绝大部分集中于资金、技术要求不高的低门槛行业,产出低,附加值低。

如低压电器行业,从电气行业产业链示意图能够看出,我市企业产品集中于中低压输配电和电力应用中低端领域。

另据估算,我市工业用地单位产出约为8亿元/平方公里,不到发达国家的1/20;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每人每年仅8万元左右,仅国际平均水平的1/3和发达国家的1/10。

二是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突出。

在乐清各大产业的产业链条每一个节点上都集聚了众多同质化的企业,产业内部的分工与合作还未趋于成熟,企业之间更多的依旧平行的竞争,产业分工难以向纵深进展,低水平重复建设十分严峻。

如低压电器行业集中了2000多家的企业,一大批企业处于差不多相当的进展水平,产品结构、技术能力、生产方式、治理模式几乎相同。

三是业内过度竞争严峻。

同质化引发了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我市低压电器、电子原器件等行业多年连续的“产品雷同——低价竞争——利润太低带来创新动力不足——生产更多更低价的雷
同产品”的恶性循环一直无法打破。

业内过度竞争挤压了企业的
利润空间,严峻阻碍了企业积存,迫使一些企业仅仅把制造业作为资本运作的融资平台,造成制造业转型升级更加步履维艰。

产业层次低下,恶性竞争剧烈能够讲是乐清工业经济的一大硬伤。

(二)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仅4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为16亿元,仅占产品销售收入的2%左右。

而依照国际经验,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5%以上的企业才具有持续的竞争能力,占2%仅能维持。

低价倾销现象严峻,破坏了市场价格体系,以致企业的资本积存缓慢,阻碍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而危及行业整体的持续创新能力。

乐清本地没有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实力比较薄弱;同时地处偏僻,地点较小,与大都市空间距离相对较远,也专门难吸引人才落户,企业创新缺乏人才支撑。

创新的投资风险较大,知识产权爱护力度不足,人员流淌竞业禁止难以有效执行,阻碍了企业创新热情,多数企业的技术模仿动机超过了其创新动机。

从大环境来看,国内的高校科研院所在科研上与生产脱节比较严峻,难以与乐清的产业进展形成有效对接。

此外我市工业品销售“人海战术”特征明显,专门大程度上依靠于十万营销大军的“关系经济”,以创新占据市场的能力相对薄弱。


之,从整体上看,乐清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拆解模仿时期,模仿多于创新,各大产业的创新能力还远远不能与国际产业巨头相比,产业核心竞争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培育。

(三)要素制约严峻
一是工业用地制约严峻。

乐清作为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县级市之一,人多地少、陆域资源匮乏等问题十分突出,土地、水、能源等资源要素制约将长期存在并愈加严峻。

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3亩,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4,可用土地尤为稀缺,特不工业用地缺口数额庞大,去年市政协对中小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发觉,有70%以上的企业将用地困难列为制约企业进展的要紧因素;工业用地价格持续攀升,市场价格普遍达到60万元/亩以上,企业成本压力专门大;同时工业用地配置非市场的因素干扰过多,配置效率不高。

二是电力和水资源制约还需加快解决步伐。

在电力方面,迅速增长的电力需求和薄弱的电网之间产生了极大的矛盾,由于电网建设推进困难,电网承载能力不够,电网结构性制约突出,出现“卡脖子”现象。

全市人均水资源量772立方,仅有温州平均水资源量的40%和全省平均的三分之一,属严峻缺水地区。

三是人力资源制约严峻。

人才资源总量不大,高端人才严
峻匮乏,民营企业人才占企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不到1%,每万人中人才资源数居全省30多位,企业在职员培训上投入不足,企业人才素养提升缓慢。

(四)都市建设和治理滞后
当前我市都市建设和治理滞后,存在中心城区集聚作用不突出、都市各区域联系不紧密、资源共享度低、都市基础设施落后、都市功能不健全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峻阻碍了转型升级的推进,要紧表现在:1、阻碍了产业人才的引进。

调查中,许多企业反映,因为乐清的都市档次太低招不到需要的人才或留不住人才。

一些企业家指出:80后劳动人群讲求幸福创业,完全不同于老一辈所倡导的困难创业;都市环境不理想,阻碍了都市创新能力的积聚,还使企业吸纳人才付出更多的成本。

2、导致了都市服务功能难以适应转型升级的要求。

当前,我市的都市基础设施、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的进展,都还难以适应转型升级的要求。

此外,工业经济集聚度低,基础设施难以共享,大多数产业园区配套不健全,使企业生产经营正常开展受到专门大阻碍。

3、加重了产业资本外流的局面。

由于都市建设和治理滞后,我市高端产业加快向上海、苏州、杭州等大都市转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