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章导论-生理心理学-2012-9-15

第1章导论-生理心理学-2012-9-15




心理现象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心理学的二分法: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精神病:指一些心理活动发生障碍的各种疾病的总称。 根据这种疾病的性质可分为三类:躯体器质性精神病(它是 一组具有多种表现的精神疾病,一般与影响大脑功能的躯体 疾病密切相关,或被认为是由躯体疾病所引起的一组精神疾 病。发病因素:感染因素、创伤性因素、中毒、肿瘤、代谢 紊乱、退行性疾病)、外生性或心因性精神病,内生机能性 精神病。后两者是精神科医生主要诊治的疾病。 精神病学认为心因性精神病、神经症和变态人格都是在人格 发展不成熟、不完善背景上, 不良环境或人际关系发生作 用的结果。 治疗:一改善环境或人际关系;对于内生性精神病,则是脑 内代谢异常的原因,病前的不良刺激仅是疾病的诱因,而不 是真正的病因。
神经系统是产生心理现象的物质基础,随着神经系 统的进化,心里活动也越来越复杂。 (一)神经组织 (二)神经系统 (三)脑结构与功能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与胶质细胞组成。神经细胞是 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性单位,所以又将其 成为神经元。

神经元(结构、功能、突触、类型)

胶质细胞



A结构:神经原有独特的细胞外形,由细胞体伸出 长短不同的胞浆突,称树突和轴突。 树突:是由细胞体向外伸出的多个树突干,树突 干像树枝样反复分支成丛林装,枝端表面有很多 小刺,成嵴突。 轴突:起于胞体的轴丘,每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 轴突,轴突粗细均匀,表面光滑,刚离胞体的一 段为始段,后为神经纤维,纤维末端有若干个分 支,叫神经末稍,末稍终端膨大形成扣状,称终 扣或突触小体。 B功能:树突接受信息,轴突传出信息。




1811年,贝尔根据脑的形态和功能把脑分为大脑、小脑, 把脊髓分为背根和腹根。---脑机能定位理论的发端。 1866年,布罗卡额叶的言语运动中枢。 1874年,维尔尼克发现了语言感觉区。 脑机能定位的研究方法:临床观察法、手术切除法、电 刺激法、解剖学和组织学法。 四五十年代,前苏联,大脑皮层是条件发射暂时联系赖 以形成的观点。 60年代,割裂脑研究与脑机能定位相对应的脑等势学说, 就学习行为和脑基础而言,脑内许多结构包括皮层下深 层结构,都具有形成暂时联系的能力。


生理心理学(Physiopsychology)是心理学科学 体系中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它以心身关系 为自己的基本命题,力图阐明各种心理活动的生 理机制。 第一节 生理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观 第二节 学习生理心理学所需要的基础知识 第三节 生理心理学的方法学问题

一 生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5、大脑半球背外侧的皮层,三沟四叶 三沟:中央沟、外侧裂、顶枕裂 四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6、大脑半球的内侧面与地面:围绕半球颈的环状回围边缘 叶,它包括胼胝体下回、扣带回、海马回、海马回深部的海 马结构。边缘叶与皮层下的脑结构,如丘脑、下丘脑、乳头 体、中脑被盖等组成边缘系统,有“内脏脑”之称,是内脏 功能和机体内环境的高级调节中枢,也是情绪情感的调节中 枢(边缘系统不是一个单独的解剖学单位,而是一个功能单 位)。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是对正常人类被试的复杂社会 心理问题进行试验研究的认知神经科学分支。 情绪-杏仁核

认知生理心理学:以高等动物为实验对象,采用有创性实 验技术,并用当代认知神经科学理论观点研究认知过程的 脑机制的分支学科。

认知神经生物学:以低等动物为实验材料,采用多 层次的生物技术,研究认知过程的细胞和分子水平 上的脑机制。




1大脑 2间脑 3脑干 4小脑



1、纵裂分为左右半球,中间胼胝体相连, 2、回与沟或裂, 3、大脑表层:神经元密集,呈灰色(灰质),为大脑皮层 或大脑皮质(在新旧皮层中,具体结构又有所不同)。 4大脑深层:多为神经纤维占据,呈现白亮色(白质),为 大脑髓质。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的胞体与树突聚集的地方,颜色灰 暗,称为灰质或神经核团;而神经元轴突(神经纤维)密集 的地方,颜色浅而亮,称白质或纤维束。
19世纪末20C初,英国的生理学家谢灵顿和俄国生理学家 巴甫洛夫,几乎同时建立了生理学实验分析法,以反射论 为指导,研究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20世纪20-30年代,由于神经解剖学、神经组织学和分析 生理学的研究,生理学和心理学对于脑和心理活动的关系 有了很多新的发展。 巴甫洛夫关于条件反射的三原则,很好的概括了这些知识: 1、决定论的原则:反射活动与外界刺激有着因果关系 2、脑对外部刺激进行反应时,进行着复杂的分析综合活动, 与之相应的在脑内存在着许多分析器。 3、结构原则:脑的反射活动是通过反射弧而实现的。反射 弧由传入刺激、中枢和传出反应3个环节构成。
认知神经科学是20C90年代迅速形成的新领域,它吸收认 知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和当代神经科学的新成果,用于研究 认知过程的脑机制,这里所说的认知科学不仅是认知心理 学,还包括人工智能学、人工神经网络学、心理语言学和 哲学中的认知论等。 (一)认知神经科学的理论 (二)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学 (三)认知神经科学的分支学科

人类对心理活动与脑功能关系的认识大致分为六个时期:
1
2
3
自然哲学理论
脑机能定位 理论
经典神经生理 学理论
6
5
4
当代神经科学 的崛起
化学通路学说
细胞神经生理 学理论


公元前3世纪,中,古医书,“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 也,精神之所舍”。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把心理活动与肺呼吸活动加以类比。 亚里士多德:脑是为了冷却充满激情的心脏。 莱布尼兹提出心身平行论。 笛卡尔:心身交互论。


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神经科学和信息科学之间 的边缘学科。 心身关系是心理学的基本命题之一,是心理学各 种理论问题的基石。 一、生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二、脑研究的历史回顾 三、21C兴起的认知神经科学
传统观点:心理学与生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现代观点:心理学、神经科学和信息学之间的边缘 学科。生理心理学必须在二者中吸收新理论与新技 术的字样,才能在心理活动脑机制的研究中,有所 前进,有所发现。

比神经元多5-10倍 功能:
形成支持神经元分布的框架; 在脑的发育过程中,帮助神经元找到自己适当的位置; 促进或直接参与神经纤维髓鞘的形成; 起到脑内清洁工的作用; 还可能对信息传递所必需的离子浓度有所影响; 近年认为,胶质细胞也参与复杂的智能活动。
1 2 3 4 5 6
神经解剖将神经系统分为两大部分:即中枢神经系统和 外周神经系统。 1、中枢神经系统由颅腔里的脑和椎管内的脊髓组成。 颅腔里的脑又可分为大脑、小脑、间脑、中脑、桥脑和延 脑六个脑区。椎管内的脊髓分31节。 2、外周神经系统是中枢发出的纤维,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 脊神经组成,它们分别传递躯干、头、面部的感觉与运动 信息。 3 、在脑、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运动的纤维,分布于内脏、 心血管和腺体,称之为植物神经。根据植物神经的中枢部 位、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功 能上彼此拮抗,共同调节和支配内脏活动。
张文娟 2012-9-14 zhangwwjj@



科学批判的精神 我们对大脑知道些什么? 对脑有兴趣? 我们的身体和我们的心理



你对这门课感兴趣吗? 你能按时上课吗? 你上课时在听讲吗? 你会阅读教材或相关的书籍吗?

签到:10% 作业:20% 考试成绩:70% 回答问题


认知神经科学关于智能的理论体系,包括物理符号 论、神经计算原理、模块论和生态现实论,构成了 当代认知神经科学发展的理论基石。

认知神经科学采用人类被试的无创性脑功能成像与有创性 动物实验相结合的策略,探索脑高级功能的奥秘。 无创性脑功能成像 可以让研究者观察到 正常人类被试认知活 动的脑功能基础,有 两种方法:脑代谢成 像技术和脑生理成像 技术。 有创性动物实验 传统的研究方法—— 细胞电活动记录、手 术损毁、电刺激和药 物法,可以得到细胞 水平和分子水平上的 数据。



神经元的结构 神经元 胞体 突起——树突 轴突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发生联系的细微结构,由突触前膜 (轴突末稍)、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 和突触间隙(前后膜之间的缝隙)三个部分组成。电突触 间隙大约10-15纳米,化学突触间隙大约20-50纳米。化学 突触前膜—终扣内有许多线粒体和大量囊泡,囊泡内含有 神经递质。线粒体含有大量合成神经递质和能量代谢的酶。 当神经冲动传至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就从小囊泡中释放 出来,进入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膜对 离子的通透性改变,从而出现局部电位变化,称之为突触 后电位。 神经递质有两种:一种引起兴奋性突触后电(EPSP),还 有一种引起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神经科学是近几十年来形成的一门综合科学,包括关于脑 研究的许多理论和技术,如神经生理学、神经解剖学、神 经组织学、神经免疫学、遗传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 精神药物学、行为药理学、神经外科学、脑的生物医学构 象技术等。

上世纪40年代兴起的综合科学。60年代以来许多信息处理技 术,如快速傅立叶变换、功率谱分析、地形图分析在脑研究 中显示出重要意义。70年代以来,计算机控制的许多脑生物 医学构像技术,如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简称(CT)、核磁共振 技术(NMR)、正电子发射性断层扫描技术(PET)。


70年代,人们就明白在脑内存在着一些化学通路。 神经冲动的传导在细胞内是电传导为主,但在细胞 间的传导是化学传导为主。 脑化学通路学说,使人类对脑功能与心理活动关系 的认识从器官水平推进到分子水平。

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简称(CT)、核磁共振技术(NMR)、 正电子发射性断层扫描技术(PET)、脑事件相关电位技 术(ERP)以及神经免疫技术和单克隆技术相继出现,使 脑功能研究已跳出神经生理或某一学科的狭小范围了,它 囊括了很多相关的学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