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技术
要做到“有所控制的感情投入”,社会工作者必须乐 意放下自我,去接纳服务对象。 社会工作者必须对下列几个问题有清楚的认识: 一是自己对服务对象本身及其所处环境的看法; 二是服务对象对周围的人和事的想法、态度、情绪和期 望; 三是上述的想法、态度、情绪和期望到底受哪些个人因 素的影响?是服务对象自己的成长背景、人生目标、个 人好恶还是他的感情?如果有,这些个人因素又是如何 产生影响的? 四是上述的想法、态度、情绪和期望对辅助目标和过程 的影响。 总之,不管工作者对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有多么重视,也 不管他有多么不赞成服务对象的想法和感受,他也应当 把服务对象的想法和情绪当成是自己的所想所感。这样 工作者才能完全体会服务对象的思想、感受和反应。
其次,社会工作者还有必要学习一些人际 沟通的技巧。(训练沟通技巧。)
(1)先向对方说明沟通的动机、理由以及感受, 然后再开始问对方的感受,以此打开沟通的序幕。
(2)尽量敏锐地审察自己内心的感受,并作妥 善处理。内心感受难以产生真正的沟通。 (3)尽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告知对方,让 对方了解。 (4)善于了解对方的内心感受,并给予适当的 回应。
努力识别和确认那些被工作者不可避免地带如 面谈中的预想、臆断和态度等。 提醒自己:那真实会谈中的“此时此刻”才是 最重要的,要提前预估,但会谈中要尽可能将 先入为主的观念撇在一边,给于案主积极关注, 以一种开放的态度面对那一特定时刻的特定案 主。 “搁置”不是要求我们完全摆脱预想、过去经 验、观念和反应,而是要求我们对此时此地的 真实事物给于非批判性的积极关注,以避免因 为前期的同理,对每个案主独特的体验做出仓 促而不成熟的主观臆断。
要注意问题的转换。 关于问题转换的一个例子: C:最近,我的朋友小赵告诉我她怀孕了。 W:(同理反应:做父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C 应该为好朋友感到喜悦。搁置自己的价值观和 反应!)你对此有什么感受啊? C:我不是很确定,应该为她高兴吧,我不知道。 W:(自己的同理猜测被否定,感到一些消极情 绪,“这个人怎么有些没人情味啊!”搁置自 己浮现的判断!)你有些不大肯定,有些担心 还是。。。?能说说你对这件事的想法吗? C:没什么,其实我是有些担心小赵,担心她没 能力单独抚养这孩子。
⑤距离适当,两人斜对面或正面相对。
(6)会谈的技巧 ①减轻焦虑的技巧 ②消除案主矛盾心态的技巧 ③消除案主“抵制”的技巧
④询问的技巧
a.使用开放式的问题。来自b.避免诱导性问题。c.适当提出问题进行核对。
d.避免直接问为什么。
⑤说“应该”的技巧 ⑥同感表达技本
社会工作者要真正做到同感的表达可以采取以下
治疗性沟通的功能:
(1)支持需要帮助的人。
(2)使他人减轻内心的焦虑。
(3)协助他人获得正确的资料,建立正确的想 法。 (4)促成他人采取有效的行动。
(三)个案社会工作会谈
个案社会工作会谈是工作者与案主之间一
种面对面讨论问题的过程,它是一种治疗 性人际沟通。
以工作内容为标准,会谈可分为:社会工
与此同时,工作者又必须能让自己从服务对象的经 历、处境、思维、感知、价值观和情绪中“抽身出 来”,清楚自己作为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履行自己 作为社会工作者的任务,运用自己的专业自我、知 识和技巧,冷静、客观地辅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 “有所控制的感情投入”中“控制”一词,就是要 求社会工作者在 “当局者”及“旁观者”的两种身 分之中拿捏准确。 过分投入会导致工作者处于与服务对象相同的处境 中,丧失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过分抽离又会导致社 工无法体会服务对象的真实感受,而这种对服务对 象的“感同身受”又是辅助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请思考下列陈述: 1、小丽的母亲刚死于癌症。 2、老胡刚被提升到一个更高收入的职位。 3、拣破烂的老王告诉我他刚打了他8岁大的女儿 4、小薇宣布自己将与一个自己从未谋面的男子 结婚。 5、老张发生了婚外恋。 你的第一反应和感受是什么? 你将如何对此作出判断? 在同理心感受的同时,工作者要注意警惕把这个 过程中的一些感受直白地带入真实会谈中去。
4.影响个案工作会谈的主要因素
(1)会谈的场所 ①环境清静。 ②光线充足、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③室内的家具布置简朴。 ④会谈室应是能保障个人隐私的单间,最好 能有隔音设备。
(2)会谈的时间安排
①每次会谈时间以40至50分钟为宜,并且最好 安排在工作时间; ②不同个案的会谈时间宜相隔15分钟,以便社会 工作者可以休息片刻,也可使案主对机构的保密 有安全感;
•
再次,社会工作者要熟悉人际沟通中常见
的困难。(培养同感能力)
•
• • •
常见的主要困难: ①语言及方言的差异 ②对身体符号的理解不同 ③模糊性语言的使用
(二)治疗性沟通
治疗性沟通(或具治疗效果的沟通)是指这样一 种人际沟通,通过沟通达成一个人帮助另一个人 的目标,即沟通的主要目标在于帮助的提供。
√
√
二 三
4 3
× √
0 √
四
五
2
1
你一向成绩很好,但想不到高考却 0 失败了。 你为什么感到如此悲伤呢?
0 √
0 0
0
有所控制的感情投入
“有所控制的感情投入”是指当社会工作者把自己代入 服务对象的经历、处境、思维、感知、价值观和情绪中 时,要同时做到抽离于上述情境而不是把自己完全陷入 其中。 首先,工作者要想象自己是服务对象,这样才能真实地 感受到服务对象的需要,理解服务对象对自身问题的理 性和感性的反映,了解他对解决问题的期望,他有哪些 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会服务对象在问题解决方面的障 碍及各种制约条件。 只有这样,社会工作者才能做到“感同身受”。这能使 服务对象觉得工作者与自己结伴同行,从而嬴得服务对 象的信任,令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者的辅助产生共鸣。
作会谈、精神病理会谈、心理辅导会谈、 职业辅导会谈等形式;
以人数为标准,会谈可分为:单独会谈、
家庭会谈、团体会谈、多人会谈等形式。
社会工作会谈有四个最主要的特征: ①有预先确立的会谈内容 ②有目的和方向的指引 ③受一定的约定限制 ④有特定的角色分工。 会谈与闲谈的主要区别体现在: ①会谈的目标不同 ②会谈角色区分的明确性不同 ③会谈双方的关系不同 ④会谈的计划性不同 ⑤会谈的涉及是否回避的内容不同 ⑥会谈正式约定和安排程度不同
②沟通的媒介 ③沟通的内容 ④沟通的性质 ⑤沟通的结果
按照媒介作标准,沟通可以分为:
①语言沟通
②文字沟通 ③身体符号的沟通 干扰人际沟通基本要素的因素有物理干扰因 素和心理干扰因素
3.社会工作者人际交流的原则 首先,社工应掌握人际沟通应有的态度。 (树立尊重理念)
(1)既不能强迫他人与自己沟通,也不能放弃 随时与人沟通的希望。 (2)要任其自然,不能急于求成。 (3)当对方没有反应或反应较慢时,也不要轻 易灰心。 (4)待人诚恳,这是人际沟通最重要的因素。 (5)要保持和发挥幽默感。
步骤:
a.放下主观的参照标准;
b.进行有效的观察、聆听和辨别;
c.尝试以案主的参照标推来看待事物和了解其感
受,
d.将自己认识的感受有效地传递给案主。
工作 同感的 者 层次
五个不同的层次
感 程 内 受 度 容
一
5
你一向成绩很好,从来没想到过高 考不达线,所以特别感到失望与难 过,也有点气愤;与父母商谈后, √ 似乎非重读不可,但自己实在有点 不甘心,所以内心很矛盾。 因为高考不达线,所以你感到很失 望,很难过,也不清楚前面的路该 √ 如何走,心中很混乱。 因为高考不达线,所以你感到很失 望,很难过。 √
(5)当对方难以认清他自己的感受,或难以表 达他自己的感受时,要试着向他提问题,揭示一 些可能的情况,以让对方选择或肯定。 (6)必须多作澄清和肯定,少作猜测。 (7)尽量避免问“为什么”,而采用细节式的 提问方式。 (8)语言尽可能简洁、明了、精确和直接,避 免使用涵义模糊、容易造成误会的词句。 (9)如果一方或双方在沟通中表现得焦虑、激 动、不舒服时,最好及时中止沟通,以免不可收 拾。
⑦安慰技术 ⑧沉默引导的技术 ⑨结束会谈的技巧 (7)会谈中常见情况的处理方法 ①案主早退 ②案主迟到 ③案主哭泣 ④案主向工作者询问私人性的问题 ⑤案主说谎 ⑥赠送礼物 ⑦邀请
此外,香港学者则认为会谈的技术可以分为:支 持性技巧、引领性技巧和影响性技巧。
其中,支持性技巧包括表达专注、主动聆听、同
(4)工作者在会谈中的主要工作方法 ①使确信与再确信 ②提供资料和信息 ③合理的讨论 ④提供示范性行为 ⑤给予劝告 ⑥设定现实性限制 ⑦情绪疏导 ⑧直接调适 ⑨利用习惯行为 ⑩使面对现实
(5)非语言的沟通技巧 ①面部表情要轻松、不要皱眉;
②眼神接触要视力相接互动,但不要逼视案主,
也不上下打量或眼神不定; ③身体姿势要舒适,动作要放松,轻微地前倾或 坐在椅子的前端; ④手势要自然、轻松;
(3)翟进、张曙则定义为“沟通是双方当事人 (一个或多个)借助语言或非语言符号彼此互相 交换观念、感受、态度、资料、情感等内容的双 向互动过程。”
人际沟通可定义为: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
(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的理念、信息、
感受、感情以及态度的传递过程。
2.沟通的基本要素
①沟通的主体
理心和支持鼓励。
引领性技巧则包括澄清、对焦和摘要。
影响性技巧则包括提供信息、自我披露、建议、
忠告和对质。
面谈中常犯的错误 1、缺乏与案主的情感联系; 2、过早或不恰当的使用封闭式问题; 3、连续发问而忽略服务对象主动提出的重要讯息; 4、强行说服服务对象接受某些观点; 5、直接建议、指导,或藉由提问去指导应如何解决问 题; 6、根据自己的假设而转换话题,使谈话不连贯; 7、还未清晰掌握需要,就急于订立改变的目标; 8、辅导目标还没有达成共识,就忙于寻求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