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茶以清心,器以载道“器之道——茶瓷话古今”茶具珍品鉴赏与收藏展

茶以清心,器以载道“器之道——茶瓷话古今”茶具珍品鉴赏与收藏展

茶以清心,器以载道“器之道——茶瓷话古今”茶具
珍品鉴赏与收藏展
作者:暂无
来源:《上品Choices》 2011年第5期
文、杜沐沐
中国茶叶博物馆从1991年诞生之日起,以茶为语,向全世界优雅地展示和分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

值茶博20周年馆庆之际,中国“茶都”杭州与中国瓷都“景德镇”,机缘巧合地进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茶瓷对话”。

于是,中国茶界的“国字号”机构——中国茶叶博物馆首次联袂中国瓷界的“国字号”机构——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中国
当代青花茶具名窑——九段烧启动了本次“器之道一茶瓷话古今”的茶具鉴赏及收藏主题活动。

以茶传情,以器悟道,尽
赏千百年之茶器大观。

本次活动以唐为始,续以宋、元、明、清的珍藏级茶具文物,一脉承来,直至当代“官窑”、“名窑”的茶具珍品,
同台精粹汇展,更结合小众的品茗会以及权威专家主持的论坛和沙龙,通过古今实物展、现场品鉴、互动交流、跨界
合作开创博物馆文化活动的新体验模式,树立具有高度专业性、权威性的精品茶文化传播与交流平台。

中国茶叶博物馆建馆20周年馆庆活动《器之道一茶瓷话古今》北京站将于柳絮舞春光的后海畔,浓郁中式风格的楠书房内以清新雅美的传统西湖龙井茶礼表演启幕。

在以茶道,香道,花道三位一体的主题式展览空间内,唐、宋、元、明、清得百余件珍藏级茶具文物,以及日本回流重归的当代青花瓷精品,将以陶瓷独特的艺术物语诠释中国茶文
化发展史。

然后,于布置精美的茶席上,中国茶叶博物馆文物专家、中国轻工部陶瓷研究所专家和景德镇名窑“九段烧”
窑主段镇民先生,将以主题讲座和茶会的方式,与观展嘉宾交互探讨茶具的不同杯型,胎料、釉面,色彩等对品茗感
受的影响。

观展嘉宾更可以亲手把玩为中国茶博20周年馆庆特别推出,代表了中国当代最高水平的珐琅彩茶具,配以
今春新出的西湖龙井和珍藏级普洱,亲历茶瓷互配之妙。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诗中赞美之物即为茶。

茶是世间最圣洁、最清灵之物,它立于中国浩瀚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笑看世事变迁,同时将自己的美好分与世人。

人们在茶中品饮人间情,世间味,
从而感悟出别样的茶味人生。

仅仅一杯清茶,便已饱含世间百态。

茶从不以高傲之态面对世人,无论贫穷富有,卑贱尊贵,每个人都可以享用它,在茶面前,众生平等。

达官富人以“红泥小炉,娈婉卯童”烹煮出的茶极致香醇,妙玉道姑用“梅花上
收的雪”:布衣百姓用粗瓷大碗冲的茶叶同样甘冽芬芳。

从“白菜青盐米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这样的句子中,我
们不难看出,郑板桥是多么的醉心于这种与茶为伴的闲逸生活。

由此可见,在品茶之时,品的不只是茶味,更是自己
的心境。

人生如茶,茶在经过沸水冲沏,浸泡之后方可凝香吐味,人生亦是如此,只有经历人间冷暖、飘摇沉浮之后,方能感悟人生真谛。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人们多乐意将茶道看成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富有智慧的修身之道,可
以说,在今人眼里,实践茶道与其说是为了泡沏好茶,倒不如说是为了摒除杂念,陶冶情操。

从这一点上看,茶道体
现了中国人追求“清净平和”的哲学思想和推崇“恬静淡远”的审美情趣,与“内省修行”的宗教思想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活动中,中国茶叶博物馆馆藏珍品原件连同景德镇御窑址出土的珍品原件,总计百余件难得一见的珍品原件,嘉
宾可近距离赏玩。

还有诸多重罱级的文物,有几年前创过世界陶瓷拍卖的记录的鸡缸杯,罕见的元青花执耳杯,工艺绝伦的官窑小杯,以及存世仅两件的凤首壶,莲瓣壶等。

以“唐宋元明清今”为脉络主线的一对一互动式的品鉴讲解和交流的模式,在
非传统博物馆模式的茶道、瓷道、花道的三位一体的布展空间内,体悟茶瓷之妙。

中国茶具界专家,中国茶叶博物馆陈列部郭女士以及中国陶瓷研究所权威专家、景德镇名窑窑主段先生亲自主持
了精彩讲座,零距离与嘉宾沟通交流茶与瓷的内在互通精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