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遗传效应
遗传效应是某个生物体在受到电离 辐射照射时其生殖细胞也受到照射,而 且受照射的生殖细胞内已产生了发生突 变的基因。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辐射对人体的作用 ——辐射效应
几何条件 :不同的几何条件 不同的生物效应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5、照射方式
外照射:是指辐射源位于人体外对人体造成的辐射照射,包
括均匀全身照射、局部受照。多方向照射的生物效应大 于单向照射。
内照射:存在于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对人体造成的辐射照 射
植入前期(0—8天) 主要器官发生时期 (9—60天) 胎儿发育时期(60—270天)
自受精卵至孕龄8周前称为胚胎, 8周以后称 为胎儿。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胚胎不同发育阶段,2Gy X射线照射下死胎或畸形的发生率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组织与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不同的组织与细胞的辐射的敏感性不同,一 般分裂旺盛的细胞,以及那些比别的细胞需要更 多营养的细胞,对射线更为敏感。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不同组织或器官对辐射的敏感性不同
高度敏感: 淋巴组织、 胸腺、骨髓、性腺、胚胎、 肠胃上皮
按效应发生的个体
按效应表现情况
按剂量-效应关系
躯体效应
—大剂量照射的
急性效应—急性放射病
—受照射远期发生的效应
— 白血病 — 癌症 — 白内障 — 不育
特殊的躯体效应—宫内受照后
胚胎和胎儿的效应:致死性效应
先天性畸形
生长发育缺陷
远期恶性疾病的诱发
确定性效应 随机性效应
遗传效应 —基因突变—发生在性细胞:遗传性疾病
不同生物种系对辐射的敏感性不同
生物种系 人
猴 大鼠 鸡 龟
大肠杆 菌
பைடு நூலகம்
病毒
LD50 (Gy)
4.0
6.0
7.0
7.1 15. 50
56.0
210 4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个体发育的放射敏感性
哺乳动物:胚胎→幼年→少年→青年→老年→成年
孕体发育:
机体或其组织、器官对辐射作用的反应强弱或速度快慢 不同,若反应强、速度快,其敏感性就高,反之则低。
(1)种系和品系的放射敏感性
不同种系的成年动物对射线的敏感性是不一样的, 演化越高、机体组织结构越复杂,则放射敏感性就越高。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随机性效应
➢随机性效应(Stochastic effect):是指辐射效应的发生 几率(而非其严重程度)与剂量相关的效应,不存在剂量的
阈值。主要指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躯体效应
躯体效应是指辐射在受到照射的个体本身诱发 出的各种效应(包括癌症),是生物体的体细胞受到 照射后产生的后果,因而不具有遗传性,受影响的只 是受到照射的个体本身。在辐射防护中提到效应时, 多指这类效应。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一节 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类型及其特点
一、确定性效应
➢确定性效应(Deterministic effect):是指辐射效应的严 重程度取决于所受剂量的大小。这种效应有一个明确的
剂量阈值,在阈值以下不会见到有害效应,如放射性皮 肤损伤、 生育障碍。
称为内照射。内照射的生物效应则受到放射性核素的 理 混合化照特射性:、是侵指入内途、径外、照分射布二和者排兼出有特的点照等射多。种当因条素件影相响同。
时,混合照射的效应较单一照射的效应更显著。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6、放射敏感性
放射敏感性,即当一切照射条件完全严格一致时,
中度敏感: 感觉器官(角膜、晶状体、结膜)、内皮 细胞、皮肤上皮、唾液腺、肾、肝等
先天性畸形
生长发育障碍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辐射致癌的潜伏期
➢白血病:10~13年;
➢甲状腺癌:20年;
➢乳腺癌:23年;
➢一般潜伏期取25年。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二节 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基本规律及机制
随机性效应和确定性效应
(Stochastic effect , Deterministic effects )
躯体效应和遗传效应
( Somatic effect , Hereditary effects )
辐射效应的分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基本规律 (一)辐射种类及其生物效应
辐射种类不同,其生物效应也不同。从辐 射的物理特性来看,射线的电离密度越大、穿 透力越强,生物效应越显著。
外照射 : g>b>a (危害程度) 内照射 : a>b>g (危害程度)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分次照射
同一剂量的照射,在分次给予的情况下,其 生物效应低于一次给予的效应,分次越多,各次间 隔时间越长,其生物效应越小。
4、照射部位与面积
机体受照的部位不同,其损伤的严重程度也 不同。在同一剂量和剂量率情况下,损伤严重程度 依次为:
腹部→盆腔→头颈→胸部→四肢
照射部位与面积 : 不同部位 不同的敏感度 面积 生物效应
(二)影响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主要因素
1、照射剂量 照射剂量是影响辐射生物效应的主要因素。一
般剂量越大,生物效应越严重。 2、剂量率
是指单位时间内机体所接受的照射剂量。一般情 况下,剂量率越高生物效应越显著。
剂量率、受照时间间隔
剂量率 生物效应 时间间隔 生物效应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