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中的离合词

现代汉语中的离合词

现代汉语中的“离合词”,是涉及到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的一种特殊现象。

在以前的语法书上,都把现在所提的“离合动词”放在十大结构中的“述宾结构”叙述。

就是目前也还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是词,有的认为是词组,有的认为既是词又是词组,有的认为是动宾式的粘连短语,还有的认为是短语词。

其实,“离合词”或“离合动词”的提法未尝不可!这些词的大致共同的特点是:1. 从概念上讲,似乎应该看成词,表达了一个比较固定的完整的概念。

2. 从用法上讲,常作为一个词使用,即两个字挨着出现(这是所谓的“合”),但也可以拆开来不紧挨着出现(这是所谓的“离”)。

譬如“吃饭”:“饭吃了吗?”,这时“饭”跟“吃”的位置颠倒过来了。

还可以说“一天吃了两顿饭”等等。

相对“离合词”而言,汉语中大量的词是不能离合使用的。

譬如“修辞”、“改善”、“得罪”、“抱歉”等等,就很难把这个词的两个字拆开了用。

跟这种所谓离合词相关的语法问题是:1. 什么因素决定一个词可以或者不能离合?譬如“道歉”跟“抱歉”,前者能离合使用,后者却不能,原因何在?按我的理解,这首先与该合成词的词素组成有关。

比如支配式合成词:洗澡、帮忙、投票、立足、中毒、冒险、干杯、出神、讨好等可以离合使用;而培育、制造(并列式),囊括、瓦解(修饰式),攻克、改善(补充式)等合成词则不能离合使用。

其次,跟语言习惯的发展变化有关。

例如“道歉”、“鞠躬”等等当初也是不能离合的,而现在离合的现象就很多见。

当然,不能离合使用的词不叫离合词,这里只是用它们来进行比较以便于讨论。

2. 在可以有离合用法的词中,还存在离合程度的不同。

譬如:典型的“离”的用法是在两个字中间加入一些成分,如“吃了一顿饭”之类的。

可以说,所有的离合词都可以在中间加入一些成分,造成“离”的用法。

还有的“离”的用法,就是干脆位置也颠倒了,“离”得更远。

譬如“你的发是什么时候理的?”。

但并非所有的离合词都具有这种“离”的用法。

譬如“担心”,我们可以说“为儿子担了不少心”,但似乎很难把“心”给“离”到“担”前面去。

再比如“留意”似乎比“担心”还要难“离”一些,但我们可以说“留点儿意”(在两字中插入一些成分)。

是什么因素造成离合词中有的离合词更能“离”,有的“离”的程度稍差一些呢?这有待于深入探讨。

汉语中有一些述宾结构的词,如“放心、帮忙、洗澡、睡觉、散步、跳舞、起床、见面、上当、吃亏、游泳”等,它们在意义和结构上跟复合词是一样的,但在用法上其可分离和插入其他成分的特点,又与一般的述宾式复合词明显不同。

例如:“请你放心”,“这件事我一定帮忙”,“你洗澡了吗?”,其中“放心”、“帮忙”、“洗澡”都是词。

但“放心”又可以说“放不下心”,“放不放心”等;“帮忙”也可以说“帮不上忙”、“帮了大忙”等;“洗澡”还可以说“洗了个澡”、“洗不洗澡”、“洗过澡”、“洗洗澡”、“洗了两次澡”等;在用这类词语造句时,如果把它们与一般动词等同起来,就可能会出现类似下面的错误:*我见面了他几次。

(跟他见了几次面。

)*他今天起床得特别早。

(起床起得特别早)*咱们去散步散步。

(散散步)*大家都鼓掌起来。

(鼓起掌来)又如,述补结构中有一些动趋式和动结式的复合词,像“进来、出去、下来”(动+趋向)和“看见、听懂、看准”(动+结果)等,其可扩展性也与一般的述补式复合词有别(看准——看得很准,看得不太准;进来——进得来,进不来)。

从汉语的特点和教学的实际出发,上述结构既有词组又有词的特征,我们可以把它们看作是词与词组之间的过渡单位。

我们把这类词叫做离合词,其可合可离的特点并没有改变词义,可以把合的时候看作是它的常式,即作为一般的复合词使用,把离的时候看作是它为了某种特殊表达需要的变式,即作为离合词使用。

离合词的语法性质及分布摘要: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也是极具特色的一种语言。

而离合词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词和短语之间需要鉴定的一个特殊范畴,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本文重要从离合词的语法性质出发给它一个界定,并分析在日常生活的应用中,离合词的扩展成分及其应用的语言环境。

关键词:语法性质界定原则插入成分拆分规则所谓“离合词”,通常是指这样一类语素组合(多为动名组合),这种组合“只有单一的意义,难于把这个意义分割开来,交给这个组合的成分,例如走路、洗澡、吵架、打仗等等,因此有人主张管这种组合叫‘离合词’”。

吕叔湘先生认为“‘词’是欧洲语言学家以欧洲诸语言为材料发展出来的语言学概念。

”不管他们的理论如何多种多样,实际上词的分界重要是依靠形态标志。

形态越丰富的语言,疑难问题较少,不如说俄语里的词比英语里的词就明确得多,而汉语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记录汉语的汉字在书面上虽有间隔,但这些间隔只是一种语素或者音节的间隔,与拼音文字之间具有区别词的作用的间隔不同,它不代表汉语中词与词之间的界限。

因此,我们在分析汉语单位时,处处存在难于一刀切的问题,词与短语之间的界限自然也不是泾渭分明的,而是在两者之间存在着连续的渐变的过度体。

分析这些与众不同的语法现象,更能体现我国汉语言的独特魅力。

离合词就是这样一种变体。

正确认识和使用它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它不仅是汉语正词法和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同时更是汉语本身自动分词、汉语词语检索和自然语言理解的需要。

离合词根据结构方式可以分为动宾式、动补式、并列式、主谓式等几种类型。

本文所说的离合词,特指离合动词,即介于动宾复合词和动宾短语之间的离合词。

其原因有二,一是离合词以动宾结构为主,二是各类不同的离合词在或离或合的具体用法上可能不尽相同,但它们分离使用规则却基本上都没有超出动宾关系允许的范围。

关于离合词的语法性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

有人认为离合词不论是分是合都是词,有人则认为它们应一概算作短语,还有人认为它们不分开时是词,分开时是短语,因此离合词的语法性质问题,其实质是一个词和短语分界的问题,尽管这个问题不同于一般词和短语划界而带有其特殊性。

目前学术界给汉语词和短语划界,通常采用三条标准:一看整个格式是否具有独特的单一的词汇意义;二是看其结合成分中是否含有粘着形式;三是看其格式是否能扩展。

下面我们分别用这三条标准分析一下离合词的情况。

离合词有两种结构类型。

第一种类型“离合词”是“自由语素+自由语素”式,但其结构成分结合紧密,各个部分合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特殊的含义,不能将意义分割分别交给这个结构的各个部分,因而这种意义具有不可分割性。

这种结构在表义上具有以下特点:1.不少离合词在表义时使用了修辞学方式,使表义具有间接性,造成整个结构形成不同于字面义的特殊意义,因而使其意义不可按其组合成分任意分割,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比喻式(多为借喻),例如:变卦吹牛加油成材见鬼坑人溜号露馅儿亮相没门摸黑泡汤牵线泄气装蒜等它们都是将整个组合作为一个完整的行为比作另一种类似但绝不相同的行为,并且直接用来指称另一种行为。

2.还有一种离合词虽然是动宾式句法结构,但所包含的动宾关系却比较复杂,一般不能按施受关系理解,因而造成了其结构的整体性和意义的不可分割性。

例如:谢顶——指“头顶上的头发脱落”,宾语“顶”为动作发生的场所。

失火——指“因为失察而发生火灾”,宾语“火”为动作发生的结果。

害羞——义为“因为羞涩而不安”,宾语“羞”为行为原因。

赔笑——指“以笑脸作为补偿,使人愉快”,宾语“笑”为行为手段。

偷嘴——指“偷吃”,宾语“嘴”为行为的发出者。

总之,词类离合词由于其结构方法特殊,意义独特单一,不可分割,应属于词的范畴。

第二种类型的离合词其结构成分中包含有粘着形式(其中主要是半自由语素)。

如剪发、摔交、辟谣、造孽等,因而其结构成分不能各自独立。

显然,此类离合词更应视为一个完整的结构单位。

所有的离合词基本上没有超过上述两种类型范围的,因此离合词表示独特的意义,结构上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

因此,它理应被看作词,而不是短语。

所有离合词都可以在中间插入某些成分使用,这是众所周知的。

这一点用第三条标准衡量似乎应将离合词视为动宾短语。

然而这种简单的认识并不科学。

这是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离合词尽管在形式上似乎可以随意分合,但在实质上,它的组合成分却是无法分离的。

这就是说,哪怕它在形式上已经被分割开来,人们也很难在事实上把它们看成两个词。

重要表现在:离合词在被拆开使用之后,其语义不按照其组合成分独立时(如果可以独立的话)的字面义重新组合,而是仍然保留了离合词的原有意义不变,这就是说。

组成离合词的成分虽然已被拆开,但其意义应合在一起才能理解正确,这就是所谓的形离而实不离。

例如:今天我被将军了!他将了我一军。

你怎么总将我的军?以上三例中的“将军”虽然有离有合,但其词义却是完全相同的,都是指“给人出难题”。

而“将”和“军”如果单独使用,均无此义。

这说明无论“将”、“军”二字是离上合,“将军”一词的意义始终同一,他们仍是作为构成将军一词的语素被使用的。

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其实所有的离合词分离使用时均上如此,由于离合词拆开以后其词义不变,而这种意义又常常很难由其组合成分分别单独承担其中的一部分,即人们很难将这种意义看作是另外两个单独意义的简单加合。

因此,硬把离合词拆开以后的部分看作是两个另外的词,这是难以成立的。

总之,离合词是词,而不是短语。

它的扩展只不过是语素与语素之间的扩展,是词的内部的一种特殊的句法现象。

那么,要如何判定一个语言单位是否是离合词呢?我们认为,界定一个离合词大致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第一,这种结构只能是双音节的动名组合;第二,它一般应具有统一的专门的词义,并且这种词义由于逻辑上的或结构的原因,一般都无法分割;第三,它可以而且必须能按动宾短语的方式进行扩展、位移、重叠,但在扩展、位移或重叠以后,其词义及各种组合成分的语法特质则应保持不变;第四,如果它本来是一种双音节的非动宾式组合却同时具有以上第一、第二两项性能,也可被认定为离合词;第五,无论是哪一类离合词,一般都不能在带宾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