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离合词

离合词

离合词lí hé cí现代汉语中的“离合词”,是涉及到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的一种特殊现象。

在以前的语法书上,都把现在所提的“离合动词”放在十大结构中的“述宾结构”叙述。

就是目前也还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是词,有的认为是词组,有的认为既是词又是词组,有的认为是动宾式的粘连短语,还有的认为是短语词。

其实,“离合词”或“离合动词”的提法未尝不可!这些词的大致共同的特点是:1. 从概念上讲,似乎应该看成词,表达了一个比较固定的完整的概念。

2. 从用法上讲,常作为一个词使用,即两个字挨着出现(这是所谓的“合”),但也可以拆开来不紧挨着出现(这是所谓的“离”)。

譬如“吃饭”:“饭吃了吗?”,这时“饭”跟“吃”的位置颠倒过来了。

还可以说“一天吃了两顿饭”等等。

相对“离合词”而言,汉语中大量的词是不能离合使用的。

譬如“修辞”、“改善”、“得罪”、“抱歉”等等,就很难把这个词的两个字拆开了用。

跟这种所谓离合词相关的语法问题是:1. 什么因素决定一个词可以或者不能离合?譬如“道歉”跟“抱歉”,前者能离合使用,后者却不能,原因何在?按我的理解,这首先与该合成词的词素组成有关。

比如支配式合成词:洗澡、帮忙、投票、立足、中毒、冒险、干杯、出神、讨好等可以离合使用;而培育、制造(并列式),囊括、瓦解(修饰式),攻克、改善(补充式)等合成词则不能离合使用。

其次,跟语言习惯的发展变化有关。

例如“道歉”、“鞠躬”等等当初也是不能离合的,而现在离合的现象就很多见。

当然,不能离合使用的词不叫离合词,这里只是用它们来进行比较以便于讨论。

2. 在可以有离合用法的词中,还存在离合程度的不同。

譬如:典型的“离”的用法是在两个字中间加入一些成分,如“吃了一顿饭”之类的。

可以说,所有的离合词都可以在中间加入一些成分,造成“离”的用法。

还有的“离”的用法,就是干脆位置也颠倒了,“离”得更远。

譬如“你的发是什么时候理的?”。

但并非所有的离合词都具有这种“离”的用法。

譬如“担心”,我们可以说“为儿子担了不少心”,但似乎很难把“心”给“离”到“担”前面去。

再比如“留意”似乎比“担心”还要难“离”一些,但我们可以说“留点儿意”(在两字中插入一些成分)。

是什么因素造成离合词中有的离合词更能“离”,有的“离”的程度稍差一些呢?这有待于深入探讨。

第5版《现汉》对离合词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梳理,共有离合词3400多条,其中三个字的133条。

三个字的离合词,没有与其同形另出的非离合的词目,而且三个字的离合词除“玩儿票,无奈何、站住脚”三个外,其余的都是动词加儿化的名词。

之所以说三个字,而不说三音节,是因为三个字中大部分后一个字都有一个儿化音。

除去这133条,其余的都是两个字也就是两个音节的。

这些双音节的离合词中,有下面几种不同的类型:1.同时出条的同音同形的词目都是离合词,如变形、成家、抽风、抽水、搭伙、打尖、打食、打头、打眼、倒仓、顶牛儿、解手、开方、开河、配对、配方、入伙、上书、抬杠等,《现汉》分别在它们每一组词目的右上角都标有阿拉伯数字,表明它们是同形词。

2.同时出条的同音同形的词目,一个是离合词,一个不是离合词。

这类情况,第4版《现汉》中有250多组。

同一个词形,读音也相同:但分别立目。

250多组中,意义上有联系的有180多组,没有联系或联系不明显的70多组。

有联系的180多组中情况也不尽相同,大概有下面几种类型:(1)“体用同称”类:如,“存款”、“贷款”、“借款”、“发言”、“题名”等,一个是动词,一个是由动词产生的意义密切相关的名词。

这一类词占180多组中的绝大多数,有140多组。

做名词时大多是偏正结构,词义基本是“V+O”,如“存款”动词意思是“把钱存在银行里”,名词意思是“存在银行里的钱”。

可以说名词完全依赖于动词的动作而产生。

(2)离合词为动词,与同音同形的名词在意义上也有联系,但不像(1)类动词和名词之间的意义那么密切,如“配角”动词意思是“合演一出戏,都扮主要角色”,名词意思有两个,一个是“戏剧、电影等艺术表演中的次要角色”,一个是“比喻做辅助工作或次要工作的人”。

动词和名词意义上有联系,但名词不依赖于动词;动词是动宾结构,名词以偏正结构为主,也有联合结构,如“画图”,动词意思是“画图形”,名词意思是“图画”。

(3)离合词和同音同形的非离合词都是动词,有“捕食”、“缩水”、“通过”、“通话”、“通信”、“摇动”、“估价”等。

(4)离合词是动词,同音同形的非离合词是形容词。

如“吃劲”、“得力”、“鞠躬”、“空心”、“用功”等。

动词和形容词的关系比较明显,形容词所表示的是动作的状态和性质,形容词对动词也有很强的依赖性,而且它们的结构也相同,如“用功”动词意思是“努力学习”,形容词意思是“学习努力”。

(5)离合词是动词,同音同形的非离合词是虚词等。

如“到底”,离合时是动宾型动词,不离合时是副词。

“随便”,离合时是动词,不离合时有形容词和连词两种用法,这几种都是意义上有联系的情况。

除了上述意义上有联系的180多组外,剩下的70多组是每组词在意义上没有联系或在现代汉语中看不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这些词语从构词成分或来源上看大概有几种情况:(1)构词语素为同音同形语素,如“出师”、“上身”、“上任”、“下界”、“下手”等。

(2)构词语素为多义词语素,而两个词语间没有联系或看不出联系,如“合体”、“合拍”等。

(3)音译外来词,如“托福”等。

从词性和构词上看,这70多组意义上没有联系的词语大概有下面几种类型:(1)离合词大部分是动宾型的动词,同音同形的非离舍词是偏正型的名词,如“成事”、“对号”等。

(2)离合词和同音同形的非离合词都是动词,如“出师”、“上报”、“听信”、“转运”等。

(3)离合词是动词,同音同形的非离合词是形容词,如“安心”、“合口”等。

(4)离合词是形容词,同音同形的非离合词是动词、名词等,如“合拍”、“合体”等。

以上意义没有联系的词语,第5版《现汉》都将它们处理为同音同形词。

3.其他第4版《现汉》中主谓型的分开注音的词语,如“心软”、“心硬”、“脸红”、“手大”、“手紧”、“手辣”、“手巧”、“手松”、“眼尖”、“嘴笨”、“嘴刁”、“嘴乖”、“嘴尖”、“嘴紧”、“嘴快”、“嘴软”、“嘴松”、“嘴碎”、“嘴损”、“嘴甜”、“嘴稳”、“嘴严”、“嘴硬”、“嘴直”等,第5版《现汉》加注了离合符号。

现代汉语中的“离合词”,是涉及到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的一种特殊现象。

在以前的语法书上,都把现在所提的“离合动词”放在十大结构中的“述宾结构”叙述。

就是目前也还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是词,有的认为是词组,有的认为既是词又是词组,有的认为是动宾式的粘连短语,还有的认为是短语词。

其实,“离合词”或“离合动词”的提法未尝不可!这些词的大致共同的特点是:1. 从概念上讲,似乎应该看成词,表达了一个比较固定的完整的概念。

2. 从用法上讲,常作为一个词使用,即两个字挨着出现(这是所谓的“合”),但也可以拆开来不紧挨着出现(这是所谓的“离”)。

譬如“吃饭”:“饭吃了吗?”,这时“饭”跟“吃”的位置颠倒过来了。

还可以说“一天吃了两顿饭”等等。

相对“离合词”而言,汉语中大量的词是不能离合使用的。

譬如“修辞”、“改善”、“得罪”、“抱歉”等等,就很难把这个词的两个字拆开了用。

跟这种所谓离合词相关的语法问题是:1. 什么因素决定一个词可以或者不能离合?譬如“道歉”跟“抱歉”,前者能离合使用,后者却不能,原因何在?按我的理解,这首先与该合成词的词素组成有关。

比如支配式合成词:洗澡、帮忙、投票、立足、中毒、冒险、干杯、出神、讨好等可以离合使用;而培育、制造(并列式),囊括、瓦解(修饰式),攻克、改善(补充式)等合成词则不能离合使用。

其次,跟语言习惯的发展变化有关。

例如“道歉”、“鞠躬”等等当初也是不能离合的,而现在离合的现象就很多见。

当然,不能离合使用的词不叫离合词,这里只是用它们来进行比较以便于讨论。

2. 在可以有离合用法的词中,还存在离合程度的不同。

譬如:典型的“离”的用法是在两个字中间加入一些成分,如“吃了一顿饭”之类的。

可以说,所有的离合词都可以在中间加入一些成分,造成“离”的用法。

还有的“离”的用法,就是干脆位置也颠倒了,“离”得更远。

譬如“你的发是什么时候理的?”。

但并非所有的离合词都具有这种“离”的用法。

譬如“担心”,我们可以说“为儿子担了不少心”,但似乎很难把“心”给“离”到“担”前面去。

再比如“留意”似乎比“担心”还要难“离”一些,但我们可以说“留点儿意”(在两字中插入一些成分)。

是什么因素造成离合词中有的离合词更能“离”,有的“离”的程度稍差一些呢?这有待于深入探讨。

汉语中有一些述宾结构的词,如“放心、帮忙、洗澡、睡觉、散步、跳舞、起床、见面、上当、吃亏、游泳”等,它们在意义和结构上跟复合词是一样的,但在用法上其可分离和插入其他成分的特点,又与一般的述宾式复合词明显不同。

例如:“请你放心”,“这件事我一定帮忙”,“你洗澡了吗?”,其中“放心”、“帮忙”、“洗澡”都是词。

但“放心”又可以说“放不下心”,“放不放心”等;“帮忙”也可以说“帮不上忙”、“帮了大忙”等;“洗澡” 还可以说“洗了个澡”、“洗不洗澡”、“洗过澡”、“洗洗澡”、“洗了两次澡”等;在用这类词语造句时,如果把它们与一般动词等同起来,就可能会出现类似下面的错误:*我见面了他几次。

(跟他见了几次面。

)*他今天起床得特别早。

(起床起得特别早)*咱们去散步散步。

(散散步)*大家都鼓掌起来。

(鼓起掌来)又如,述补结构中有一些动趋式和动结式的复合词,像“进来、出去、下来”(动+趋向)和“看见、听懂、看准”(动+结果)等,其可扩展性也与一般的述补式复合词有别(看准——看得很准,看得不太准;进来——进得来,进不来)。

从汉语的特点和教学的实际出发,上述结构既有词组又有词的特征,我们可以把它们看作是词与词组之间的过渡单位。

我们把这类词叫做离合词,其可合可离的特点并没有改变词义,可以把合的时候看作是它的常式,即作为一般的复合词使用,把离的时候看作是它为了某种特殊表达需要的变式,即作为离合词使用。

离合词的语法性质及分布摘要: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也是极具特色的一种语言。

而离合词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词和短语之间需要鉴定的一个特殊范畴,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本文重要从离合词的语法性质出发给它一个界定,并分析在日常生活的应用中,离合词的扩展成分及其应用的语言环境。

关键词:语法性质界定原则插入成分拆分规则所谓“离合词”,通常是指这样一类语素组合(多为动名组合),这种组合“只有单一的意义,难于把这个意义分割开来,交给这个组合的成分,例如走路、洗澡、吵架、打仗等等,因此有人主张管这种组合叫‘离合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