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相贯线1-两平面立体-平面与曲面立体相交

相贯线1-两平面立体-平面与曲面立体相交


与棱面积聚线重合,同时三个
截平面之间还有三条交线。
a
c
(b) d
作图
1、作出截平面之间交线的水平投影。 2、先画出未截切三棱柱的侧面投影, 根据已知投影补画截交线、截平面之间 交线的投影。 3、补全并加深存在的棱线。
例5:补全带孔三棱柱的水平投影,求作侧面投影。
d' a' b'
c'
空间分析
1、三个截平面相交,在三棱 d" 柱体内形成三条交线。
7
(3) 立体相对位置不同,相贯线形状不一样:
两圆柱轴 线斜交
两圆柱轴线 偏交
8
图例:
全贯
互贯
平×曲
柱柱正交
柱柱正交(等径) 孔孔正交
柱柱偏交
柱穿锥
锥穿柱
球柱偏交
球柱正交 9
二、 平面体与平面体 相交
10
相贯及相贯线的概念
相贯:两立体相交。
相贯线:两立体相交,
其表面的交线。
相贯线
11
平面立体相贯种类及 相贯线的特点
解题步骤: 1、分析两立体的空间关
系,根据积聚性பைடு நூலகம்确定
1”(2”)
相贯线的已知投影。
2、求相贯线上的贯穿点。
3、判断可见性,依次连
接贯穿点。
4、补全棱线。
例4:已知三棱锥与三棱柱相交,求作相贯线。
3”(4”)
5” (6”)
解题步骤: 1、分析两立体的空间关
系,根据积聚性,确定
1”(2”)
相贯线的已知投影。
(11’) 1’ 2’ 3’
(31’)
(41’) 4’
11
41 31
1
3
11” 1” (31”) (3”)
41”
2” 4”
解题步骤: 1、分析两立体的 空间关系,确定相 贯线的已知投影。
2、从已知投影出发,确定相贯 线上的贯穿点。
3、先判断可见性,再连接贯穿点。
2 4
例2:已知三棱锥上穿有三棱柱孔洞,求作相贯线。
(41’) 4’
11
(41) 31
1
3
2 (4)
11” 1” (31”) (3”)
41”
2” 4”
解题步骤: 1、分析两立体的 空间关系,确定相 贯线的已知投影。
2、从已知投影出发,确定相贯
线上的贯穿点。
3、先判断可见性,再连接贯穿点。
4、将棱线补到相贯点,注意可见性。
例2:已知三棱锥上穿有三棱柱孔洞,求作相贯线。
立体与立体相交
相贯线
1
提纲
一、 概 述 二、 平面体与平面体相贯 三、 平面体与回转体相贯 四、 回转体与回转体相贯
2
一、概述
相贯 : 两立体相交称为相贯 相贯体 : 参与相贯的立体叫做相贯体 相贯线:相交两立体表面的交线叫做相贯线
相贯体
相贯线
3
1、相贯线的性质
1)表面性—相贯线位于两相交立体的表面。 2)共有性—相贯线是两相交立体表面的共有线和分界 线,线上所有点都是两相交立体表面的共有点。是求 相贯线投影的作图依据。 3)封闭性—由于立体的表面是封闭的,因此相贯线一 般是封闭的空间折线或空间曲线。
A
B
C
不可见
13
求作两平面体表面交线的方法有两种:
• 求各棱线与棱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的交线——棱面法
作图步骤: • 找到相贯线的已知投影 • 找点 • 顺序连接各点 • 完成轮廓线 • 判断可见性
例1:已知三棱锥与三棱柱相交,求作相贯线。
(11’) 1’ 2’ 3’
(31’)
(41’) 4’
(11’) 1’ 2’ 3’
(31’)
(41’) 4’
11
(41) 31
1
3
2 4
11” 1” (31”) (3”)
41”
解题步骤:
2”
1、分析两立体的
4”
空间关系,确定相
贯线的已知投影。
2、从已知投影出发,确定相贯
线上的贯穿点。
3、先判断可见性,再连接贯穿点。 4、将棱线补到相贯点,棱线包括孔内棱线 和被穿孔立体的棱线,并注意可见性。
相贯类型: 全贯 互贯
相贯线的性质:
也可为平面折线
一般为封闭的空间折线
12
可见
相贯线的特性及求法
相贯线上折线的端点 --相贯点(贯穿点)
相贯线的可见性
可见的条件:相贯线位于同时可见 的两相交表面时,才可见。
相贯线的求法:
方法一:先求贯穿点,再依次连线, 同时判断可见性。
方法二:求面面交线。
例3:已知三棱锥与三棱柱相交,求作相贯线。
3’
a’
1’
s’ 2
c’ 6’ 5’
4’
解题步骤: 1、分析两立体的空间关系, 根据积聚性,确定相贯线的 已知投影。
b’ a
2、求相贯线上的贯穿点。
3
3、先判断可见性,依次连接
1 s
(6) (5) (4)
贯穿点。
b
2
c
例3:已知三棱锥与三棱柱相交,求作相贯线。
例6:已知三棱锥被四棱柱孔前后贯穿后的主 视图,试完成其俯视图并作主视图。
Pv Qv
2'=3' 5'=7' 9'=11' 1'=4' 6'=8' 10'=12'
3’
a’
1’
s’ 2
c’ 6’ 5’
4’
解题步骤: 1、分析两立体的空间关系, 根据积聚性,确定相贯线的 已知投影。
b’ 2、求相贯线上的贯穿点。
a
3、判断可见性,依次连接贯
3
1
穿点。
s (6) (5) (4) 2
b
4、补全棱线。
c
例4:已知三棱锥与三棱柱相交,求作相贯线。
3”(4”)
5” (6”)
4
圆柱面
相贯线实例
相贯线
球面
5
2、相贯线的形状
相贯线的形状取决于两立体的形状、大小及两立 体的相对位置。
(1) 立体形状不同,相贯线形状不一样:
平面立体相贯: 空间折线
平面立体与曲面立体 相贯:多段平面曲线
曲面立体相贯: 空间曲线
6
(2) 立体大小不同,相贯线形状不一样:
直径不同的 两圆柱
直径相同的 两圆柱
2、求相贯线上的贯穿点。
3、先判断可见性,依次
连接贯穿点。
4、补全棱线。
例5:补全带孔三棱柱的水平投影,求作侧面投影。
空间分析
d' a' b'
c'
1、三个截平面相交,在三棱 d" 柱体内形成三条交线。
2、三个截平面与三棱柱形成
a"
b" 前、后 两部分截交线,且截交
(c")
线均在棱柱表面,其水平投影
2、三个截平面与三棱柱形成
a"
前、后 两部分截交线,且截交
b"
(c")
线均在棱柱表面,其水平投影
与棱面积聚线重合,同时三个
截平面之间还有三条交线。
a
c
(b) d
作图
1、作出截平面之间交线的水平投影。 2、先画出未截切三棱柱的侧面投影, 根据已知投影补画截交线、截平面之间 交线的投影。 3、补全并加深存在的棱线。
11
(41) 31
1
3
11” 1” (31”) (3”)
41”
2” 4”
解题步骤: 1、分析两立体的 空间关系,确定相 贯线的已知投影。
2、从已知投影出发,确定相贯
线上的贯穿点。
3、先判断可见性,再连接贯穿点。
2 (4)
例1:已知三棱锥与三棱柱相交,求作相贯线。
(11’) 1’ 2’ 3’
(3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