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一.修辞手法
1、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 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还有双关、互文、通 感、顶针等。
2、技法解密: A.明辨修辞手法: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 B.洞悉表达效果
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 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体会对 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
互文
• 定义: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 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 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 作用: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 耐人寻味。
• 例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范仲淹) 意思是不因「物」﹝所处环境﹞或「己」﹝个人遭
遇﹞而喜,也不因「物」或「己」而悲。
例3:《望庐山瀑布》中,诗人以“飞流直下三 千尺”来写瀑布雄壮气势,又由此联想到“银河 落九天”,将夸张和比喻有机结合起来,写得惊 心动魄而又极富奇情壮采 。
另外:力拔山兮气盖世。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上邪 《汉乐府》 上邪,我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 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例2: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句前部分省去 “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 “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错补充。 例3:“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秦”和“汉”是互 相补充。
即明月仍是秦汉时的明月,山关仍是秦汉时的山关,并 非明月属秦关属汉。
分析下列句子的意思:
1、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4、结构技巧
一、 表达方式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表达方式有哪些?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2.“说明”在诗歌中常用不常用?
不。所以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四种:记 叙、描写、议论、抒情
记叙:就是记述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 发展、变化的过程。
概
述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
四 种
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古 典 诗 词 鉴 赏 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
表达技巧
• 指诗人在借助语言文字塑造艺术形象时, 灵活运用一般创作规则和方法所表现出来 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手段。
•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歌运用 了哪些表达技巧,收到了怎样的效果等。
1、表达方式 抒情手法
表
描写手法
达
2、表现手法
技 巧
3、修辞手法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
这首诗的三四句运用了对偶修辞(步骤一).
三四句中“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 啼”(步骤二).
对偶的运用,使得本诗语言更加简练、整齐,写出了诗人“春行” 途中的所见所闻:有山有树,有花有鸟,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花自落” 、“鸟空啼”之景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也透露出了 作者的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夸张
定义: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 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表达效果:更鲜明地突出事物特征、更强 烈地表达诗人的情感。
例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 浦歌》)
【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 “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 例2:《早发白帝城》中,“千里江陵一日还”, 诗人“朝辞白帝”,“千里”之遥“一日”即还, 通过对比夸张,突出舟行之快,同时诗人轻松愉 快的心情也跃然纸上 。
•
表达效果:突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可使语言
含蓄、简练,引发读者联想。
• 例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 《如梦令》) 【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 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例2:“终岁不闻丝竹声”。 (白居易《琵琶行》) 【析】 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例3:“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 【析】 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排比
作用:1.意象繁密,语言精练。 2.感情强烈,真挚感人。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 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设问
概念: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作用:开头以问题引入,领起全篇;
中间设问,承上启下; 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 例1:“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 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 例4: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 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 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 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
山园小梅 林逋
•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意思是:开我东、西阁的门,坐我东、西阁里的床。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 买长鞭。
分析:东市”“西市”“南市”“北市”组成互文, 意思是跑遍了许多市集,购齐了出征所需之物,而不 是在某一个集市上只买某一样东西。
双关
•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借助语音或语义 的联系,使语句同时关涉两种事物,这种言 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叫双关。
• 利用词语的谐音关系(音同或音近)构 成的双关叫谐音双关。
• 借助词语的多义关系构成的双关叫语义 双关。
竹枝词(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析】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是民歌中 常用的手法。“晴”与“情”同音,是双关。从前 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 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言 情,但传情的含蓄,给女方获得的印象是“道是无 情却有情”。
• 例2:《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 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 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 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净,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 青玉案 宋·贺铸
•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
——元稹《菊花》
(议论)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抒情)
•
蜀相 杜甫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叙事、描写、议论、抒情为一体
设题方法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 现手法)
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
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词中下片“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甚
是为人称道,试简要分析词人在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
• 下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步骤一)用“一川 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来比喻作 者的愁思。 (步骤二)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
新颖别致,富有意境,有力地抒发了词人因思慕而 引起的无限愁思。这样写,(步骤三)
•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 乔吉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
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
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这首小令形象鲜明,气韵生动,主要得力于
修辞手法的成功运用,请具体指出并简要分析。
表
达
议论:就是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
方
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式
抒情:就是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 怒等主观感情。
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表达方式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王昌龄《闺怨》 (记叙)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描写)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参考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瀑布说为“雪 练”“冰丝”“露华”是借喻;末三句,用比喻词 “似”提起,是明喻,而且是博喻,通过多方比喻, 描绘了瀑布的动态、静态之美。
比拟
•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 作物来描写叫拟物。古诗鉴赏,主要是 拟人。
拟人的表达效果:使事物人格化,使无生 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能启发人联想,使人倍感生动有趣,描写 的物更形象、生动。
• 【析】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 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反问
• 概念: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 作用: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 例1:“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题乌江亭》 • 【析】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
必然。
反复
• 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 3.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 作用: • 1.音节舒缓和谐,朗朗上口。 • 2.强调主题,形成气势,突出情感。 • 3.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 。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怎样的效 果?
3、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 XX这
一手法的?
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明手法) 2、结合诗句解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阐运用) 3、这种手法怎样地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诗
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 现了什么主旨。(析效果)
比喻
• 定义: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 种事物或情景。
• 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特征,描摹事物形
象生动的作用,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 具体)
分类: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