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干姜汤一、腹胀(慢性乙型肝炎)刘某某,男,54岁。
患乙型肝炎,然其身体平稳而无所苦。
最近突发腹胀,午后与夜晚必定发作。
发时坐卧不安,痛苦万分。
余会诊经其处,其家小恳请顺路一诊。
患者一手指其腹日:我无病可讲,就是夜晚腹胀,气聚于腹,不噫不出,憋人欲死。
问其治疗,则称中、西药服之无算,皆无效可言。
问其大便则溏薄不成形,每日两三行。
凡大便频数,则夜晚腹胀必然加剧。
小便短少#039;右胁作痛,控引肩背疫楚不堪。
切其脉弦而缓,视其舌淡嫩而苔白滑。
刘老日:仲景谓“太阴之为病,腹满,食不下,自利益甚’’。
故凡下利腹满不渴者,属太阴也。
阴寒盛于夜晚,所以夜晚则发作。
脉缓属太阴,而脉弦又属肝胆。
胆脉行于两侧,故见胁痛控肩背也。
然太阴病之腹满,临床不鲜见之,而如此证之严重,得非肝胆气机疏泄不利,六腑升降失司所致欤刘老审证严密,瞻前顾后,肝脾并治,选用《伤寒论》的“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16克,桂枝1O克,干姜12克,牡蛎30克(先煎),花粉10克,黄芩4克,炙甘草1O克。
此方仅服1剂,则夜I.I腹胀减半,3剂后腹胀全消,而下利亦止。
按语:在乙肝等慢性肝胆病疾患中,由于长期服用苦寒清利肝胆之药.往往造成脾气虚寒的情况。
此时用本方疏利肝胆,兼温太阴虚寒正为相宜。
本方的黄芩用量要少,干姜的剂量稍大。
尿少加茯苓,体虚加党参,此方为刘老治疗肝炎疾患的常用之方。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学苑出版社1998年9月北京第一版)自按:乙肝为慢性肝胆病,需用本方疏利肝胆!条畅肝胆气机!二、胃脘痛(胃下垂)祁某,女,6 1岁,1 983年5月2 6日诊。
胃脘疼痛已有一年余,某医院诊断为“胃下垂’’。
近一月来疼痛加剧,伴神疲乏力,纳少泛恶,口臭口干,胃脘部有振水音,。
心烦,大便时溏,舌边尖红苔薄白,脉细软无力。
此属热郁肝胆,脾气虚惫,运化无权,水饮停聚胃中。
治宜清利肝胆,温脾化饮,方拟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柴胡10克,黄芩6克,干姜6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牡蛎12克,天花粉12克,茯苓1O克。
上方共进3剂,胃痛已减,El臭已愈,但出现腹中雷鸣。
此为肝郁渐疏,脾气已运,上方加黄芪1 2克,服1 O剂,诸证果愈。
按语:口臭、口干、心烦、舌边尖红,肝胆有热也;神疲纳呆,大便时溏,脉细无力,脾寒也。
胆热脾寒,气机不利,津凝不滋,则胃脘疼痛,且有振水音。
治宜清利肝胆,温脾化饮,本方正与之相合,加茯苓者,以加强化饮利湿之功。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学苑出版社1998年9月北京第一版)自按:柴胡可治疗中气下限症;口臭口干、心烦乃热之表现,顾用黄芩清解少阳之热!同时可见脾胃虚寒之象顾用桂枝干姜以问脾散寒!三、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朱某某,男,5 9岁,1 984年2月1 5日初诊。
患者自述三年前患有“慢性支气管炎quot;,近日因情志不畅,咳嗽增剧。
数医诊治,累服中西药未效,故转求医于吾。
证见:咳嗽痰多,胸胁满闷不适,嗳气纳呆,舌质淡红、苔薄腻微黄,脉弦。
细揣其症,其起因固然是木郁不舒,条达功能失职。
然“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且“脾为生痰之源”,痰随肝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
治宜疏肝健脾,化痰止咳。
投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处方:柴胡、桂枝、半夏、栝蒌仁(打碎)、枳壳、花粉各9克,生牡蛎(扪卒)1 2克,黄芩、炙甘草各6克,干姜4.5克。
三剂,水煎服。
2月18日复诊:咳嗽痰量减少。
胸胁满闷等症均减轻,舌苔白微腻,脉滑。
药中病机,续拟上方去花粉加陈皮9克,3剂。
2月21日三诊:食欲增加,微有咳嗽、痰少,余症消失。
后以香砂六君子丸、尖化合冬散等调理善后以巩固疗效。
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按语:本案咳嗽乃肝、脾、肺三脏同时受累,然其本在肝、脾,其标在肺。
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使肝郁得舒,脾湿得化,肺气复其清肃,咳嗽痊愈。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学苑出版社1998年9月北京第一版)自按:情志不畅乃肝郁气滞之证,用柴胡、枳壳解之;同时见咳嗽用半夏!!可见痰多,苔红之热象故用化痰止咳之药以疏肝健脾!四、心悸(窦性心动过速)康某某,男,20岁,1984年11月13日就诊。
观其形瘦、颧红、唇燥,谓半年来胸闷、心悸,甚则左乳下其动应衣,每入夜即身冷寒战,至子时以后汗出身热而寒解,昼日无寒热,伴脘痞,纳呆,口干等证。
脉弦细疾数。
舌红、舌体略胖,苔薄白。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
投柴胡桂姜汤加味:柴胡25克,桂枝1O克,花粉15克,黄芩1O克,干姜1O克,龙牡各25克,五味子12克,炙草1O克,3剂。
11月1 6日复诊,夜间寒热已止,胸闷心悸大减,纳增,脉转和缓,上方用量减半,继服3剂而愈。
按语:仲景谓该方可治“心烦’’一证,据陈氏经验,本方用于治疗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伴有少阳证候者有特效。
本案心悸见有夜间寒热,即属少阳证,故投柴胡桂枝干姜汤应手而愈。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学苑出版社1998年9月北京第一版)自按:五味子有生津止咳、宁心安神的作用!!龙牡乃镇心安神之首选药!同时也可见少阳之证故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五、眩晕衡某,女,6 5岁,1 98 7年6月4日就诊。
自述:眩晕已有数年之久,时轻时重,甚则必平卧,缓则虽可坐立,但步履维艰。
伴恶寒、无汗、面赤、胸闷、烦躁、纳呆、失眠、乏力等证。
舌略红,苔薄白,舌心少苔,脉弦细数。
予柴胡桂姜汤合甘麦大枣汤,3剂。
6月7日复诊:前方不效,诸证如故。
再详审诸证,仍应用柴胡桂姜汤,并遵原方之量:柴胡25克,桂枝1O克,干姜1O克,花粉12克,黄芩1O克,牡蛎6克,炙草6克,3剂。
该方仅服1剂,眩晕即止。
3剂毕,纳增,眠好,精神转佳,行走自如,惟微觉胸闷。
继予原方,连服1 O余剂,以为善后。
按语:日人矢数道明《汉方辨证治疗学》认为,本方属“气水,可治疗各种气水失调之证。
本案眩晕即是气水失调之主要证状。
临床上这类眩晕多有精神因素刺激,处于更年期,柴胡桂枝干姜汤具有调和阴阳,解郁散饮之功,对这类眩晕有较好疗效。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学苑出版社1998年9月北京第一版)自按:从患者可见少阳之证如眩晕、胸闷、烦躁、舌红!故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以解少阳之证治疗眩晕!六、壮热(风湿热)李某某,女,24岁,某院住院病人,病历号:2622207。
1979—3—26会诊。
患者因发热身痛,胸胁不利,不敢喘气,于3月12日往某院门诊,经服用感冒水、注射青霉素等治疗未效。
先后于3月1 9日、3月20日两次前往复诊。
经中药、抗菌素等治疗,体温由39C 以上一度降至38~C以下。
后因洗澡,体温再度升高。
3月21日中午,体温达39.6~C,遂经急诊收住院。
体检除左鼻腔、咽部充血,鼻塞,血压140/70mmHg,余未见异常。
入院后查血象为:白血球总数2 2800/mm3,中性球8 9%。
血溶5 5mm/小时;抗链球菌“O’’1quot;800。
血培养、“OT试验、肥达氏反应、疟原虫、狼疮细胞、类风湿因子等无阳性所见。
超声波探查、X线诊断未见异常,心电图有T波改变。
诊为“风湿热’’。
入院后经抗菌素(静滴)、补液、服解热镇痛药未能控制体温而申请会诊。
扼要介绍病情如上。
患者神清合作,自诉寒热身痛、膝膝关节疼痛已两周。
发热以午后为甚,凡觉左胸前悸动数下,旋即体温升高。
时感胸胁满闷,目眩烦心,咽干口苦,不呕而渴,小便微黄不利发热时汗出限于头部。
脉象弦数,舌苔白,中心微黄,舌边红而舌面少津。
病在半表半里,表未解而水饮内结,拟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之,方用:柴胡1 0g,桂枝3g,干姜2g,天花粉5g,黄芩4g,牡蛎3g,生甘草2g,2剂,水煎服,日两次。
患者于当日下午五时许服药,正值恶寒发热之际。
药后自觉微烦,继而汗出热解。
次日即感身痛大减,午后体温3 7.5~C,惟先感两手发凉,胸闷,时有鼻塞,家属见其口唇呈紫绀色。
午后照例服第2剂汤药。
忽于午夜11时许恶寒,继而寒战,测体温为40.5~C。
旋即大汗、口渴,汗出蒸蒸直至达旦,身始凉而手亦温,口唇转红,神倦欲眠。
测得体温3 7.2℃。
自此壮热遂除,复查心电图、血象亦趋正常。
仅偶感鼻塞,微感胸闷,遂于上方略加瓜蒌皮10g、郁金6g,数剂而愈。
按语:本案初系感邪发热,但有胸闷悸动之水饮内结证,医者但知清热,用石膏、元参等品凉遏,热虽暂缓而饮邪不除,复因入浴感湿,终成燎原之势,身痛寒热,日久不解。
据其胸胁满,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头汗寒热等症而投柴胡桂枝干姜汤,正切病机,果两投而愈。
战汗为内邪外达之常见途径,叶天士云:“若有邪始终在气分流连者,可冀战汗透邪。
本案战汗之时,恰值午夜子分,阴尽阳动之际,颇有深义。
据符氏经验,此方用于迁延日久发热多例,恒多有验,但要注意用量,除柴胡外,其余药物用量极轻,一是顾及患者已有内热津伤之象,二是兼顾仲景原方比例。
可供临床参考。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学苑出版社1998年9月北京第一版)自按:可见患者为热饮之证!既要清热,同时需处湿!柴胡桂枝干姜汤恰中病机七、小便不利(泌尿系感染)张某某,女,24岁,1985年1月25日就诊。
西医诊为泌尿系感染,经抗菌治疗,以及服用清利湿热之中药汤剂一月有余,现仍小便不利,频数而微痛,微有寒热,心悸时作,大便溏软,纳呆,舌质略红,有散在瘀点,苔薄白,脉弦细。
拟用柴胡桂姜汤加味:柴胡25克,桂枝1O克,干姜1O克,牡蛎25克,花粉1O克,黄芩1O克,炙草6克,五味子1O克,乌药1O克,3剂。
服毕,尿通畅,寒热、心悸均止,大便亦成形。
按语:柴胡桂枝干姜汤具有利尿、通淋作用,据报道,可用于伴有寒热的泌尿系感染、肾炎、老年尿闭等证。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学苑出版社1998年9月北京第一版)自按:柴胡桂枝干姜汤加乌药行气止痛、五味子可涩肠止泻以达到利尿通淋的功效即可治疗小便不利的泌尿系感染!八、口吃一人居恒口吃,谒先生日:仆患口吃已久,自知非普通医药可效,特来求先生,幸勿以为罪也。
先生问曰:其吃日日相同否士日:否,时有剧易。
若心气不了了时,则必甚。
先生日。
可。
乃诊之。
心胸之下,无力,胸腹动甚。
因与柴胡姜桂汤。
告之曰:服之勿惰。
士受剂,去后,贻书谢日:积年之病,全得复原矣。
(《皇汉医学))1956:299)按语:治疗机理不明,值得进一步研究。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学苑出版社1998年9月北京第一版)自按:我觉得此人口吃是因痰湿阻滞!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清利脾胃痰湿、疏利肝胆刚好恰对病机!对症治疗!九、乳癣(乳核)王某某,女,39岁,1975年3月21日就诊。
自述乳房胀闷不适已半年余,近一个月来发现乳房有肿块,经前乳房胀痛加剧#039;肿块明显胀大,经后乳房胀痛减轻,肿块明显缩小。
并随情绪郁闷而加重。
伴胸胁胀满,口苦,咽干。
六脉弦滑,舌体偏胖,苔白有津。
检查乳房左上方有一肿块如核桃大,触之坚韧,略有痛感,推之可移#039;但边界不清,周围还有数个黄豆大小肿块。
两腋下淋巴结不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