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与防治PPT讲稿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与防治PPT讲稿


12.6 17.1 5.2 35.7 34.7 61.8
总计 31.9 12.2 15.9 5.0 34.3 33.6 3
2007年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害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发生心肌 梗死率最高,冠心病致死和 死亡率是同年龄组非糖尿病 患者的2-3倍
糖尿病脑血管疾病
卒中比非糖尿病患者发病率 高4-10倍,发病年龄早且重, 脑梗死高4倍。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与防治课件
糖尿病并发症的分类
急性
酮症酸中毒 高渗性昏迷 低血糖昏迷
慢性
微血管病变 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足
糖尿病并发症的分类(按大小血管分类)
糖尿病大血 管并发症
糖尿病脑 血管疾病
糖尿病心 血管疾病
急、慢性并发症, 尤其是慢性病并发 症累及多个器官, 致残、致死率高, 是糖尿病的最大危 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害
微血管瘤 软性或硬性渗出 新生血管 视力丧失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型
单纯型 (非增殖期)
I 有微血管瘤或并有小出血点 Ⅱ 有黄白色“硬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 Ⅲ 有白色“软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
硬性渗出 小出血点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型
增殖型
I 有新生血管或并有玻璃体出血 Ⅱ 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 Ⅲ 有新生血管纤维增殖,并发视网膜脱离
血糖控制程度与糖尿病病程长短是最重要的因素
什么是糖尿病肾病?
什么是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重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 1型糖尿病 30% - 40% 2型糖尿病 25% - 30% 肾功能衰竭为非糖尿病患者的17倍
糖尿病肾病的分期
肾小球高滤过期
无症状期
隐匿性糖尿 病肾病期
典型的临床 糖尿病肾病期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格列喹酮:吸收快而安全对肾脏影响小。

格列本脲和格列齐特:代谢物肾脏排出,排出延迟引

起顽固性低血糖反应,肾功不全时不用。


双胍类:已有尿蛋白尿的患者不宜应用,原型由肾脏 排出,在体内聚集可引起乳酸性酸中毒。


α-糖苷酶抑制剂:可使用,尿毒症期剂量不宜过大。

中西药结合控制血糖:中西药降糖特点不同,尤其适
糖尿病足。莫大的痛苦 坏疽后截肢是普通人的 10-20倍
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衰竭比普通患 者高17倍
糖尿病神经病变 顽固性疼痛,猝死
糖尿病眼病
视力模糊,失明,致 盲率是普通人的1025倍
产生慢性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高血糖 高胰岛素 高血压 高糖化血红蛋白 高胆固醇
肥胖 吸烟 过多进食脂质 患病时间、年龄、遗传
用于对血糖难以控制的情况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胰岛素治疗 单纯饮食控制和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且肾功不全时, 使用胰岛素。 降血压治疗
有效的降血压治疗能减少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率。 对1型获益大于2型,可能由于2型的血压更难控制。 糖尿病伴蛋白尿的患者无论血压高低都须进行降压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视盘区可见 新生血管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症状
视物模糊 眼前有一小球状的物体飘浮。 双眼能看到的范围(视野)较前显明缩小。 夜晚视力明显不如以前。 看书读报时,视力较以前减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1)控制糖尿病:中西药结合能更有效的控制好血糖。 (2)药物治疗:而中药辨证治疗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对
自主神经病变累及心血管系统的表现
直立性低血压:平卧改站立后1-5分钟测血压,站立位收缩压 较平卧位降低30mmHg。
静息时心动过速:静息时90-100次/分的心率,不受呼吸、 体位改变与轻度运动锻炼的影响。
无痛性心肌梗死:具有自主神经病变的病例中,无痛性心肌梗死 的患病率为38%,不具有的,则为5%。
控制与缓解病情发展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3)激光治疗 (4)手术治疗
什么是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也可以损害神经系统,称为糖尿病神 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 因。
病程的延长以及血糖控制不良,患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初诊断的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发生率10%,病程超过5年的患
者神经病变发生率大于50% 致残率高,是非创伤截肢的主要原因。
末期肾病期
肾脏肥大、肾 小球超滤过
肾小球形态 改变,运动 诱导微量白 蛋白尿阳性
微量白蛋白尿 血压有轻至中 度升高
大量蛋白尿 并发症其他
并发症
大量蛋白尿、 血压高、浮 肿、肾功能 不全、尿素 氮、肌酐高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控制血糖。 降蛋白尿治疗雷米普利、贝纳普利、代文。中药(如黄芪)等 有的降尿蛋白的作用。 限制蛋白质摄入量。 严格控制血压。 治疗血脂紊乱和高尿酸血症。 改善血黏度,阿司匹林、潘生丁。某些活血化瘀的中药改善微 血管病变有良好的作用。 严重者透析、换肾。
糖尿病眼病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血 管病变
糖尿病神经 系统病变 糖尿病足
糖尿病微血 管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的患病率
中国糖尿病并发疾病患病率(%)
糖尿病类型 高血压
T1DM 9.1
T2DM 34.2
脑血管病变 心血管病变
糖尿病足 眼部病变 肾脏病变 神经病变
1.8 4.0 2.6 20.5 22.5 44.9
中医药治疗 许多中药有稳定血糖的作用,如黄芪、黄连、苍术、 生地、知母等。 活血化瘀法能降低血糖、血脂、血黏度,降低血小板 聚集,改善微循环,如祝谌予教授的活血降糖方。 中药有效减轻西药的副作用。 改善临床症状。 降低尿蛋白。 改善肾功能。
什么是糖尿病眼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常见,危害最大) 屈光改变 白内障 青光眼 视神经病变 色觉的分辨率下降
糖尿病神经病变
感觉神经: 手足麻木、刺痛、发凉或烧灼感,夜间以及寒冷季节加 重。
运动神经: 肌无力、肌萎缩、腱反射减弱。 植物神经: 胃肠道系统:胃轻瘫,腹泻/便秘交替
泌尿生殖系统:勃起功能障碍,尿失禁、尿潴留 心血管系统:体位性低血压、心悸
颅 神 经:动眼神经麻痹、外展神经麻痹。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
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
一般规律:远端→近端,下肢症状开始,感觉障碍为主
主要表现:疼痛和感觉异常 疼痛:钝痛、烧灼痛、刺痛,晚间加剧。 感觉异常:寒冷、发麻发木,肿胀感、紧缩感以及烧灼感。
急性疼痛性神经病变 较少见,急性发症的剧烈疼痛和难受的感觉过敏,下肢远端最 为显著。 常伴有明显的肌肉无力、萎缩、体重减轻和抑郁征象。 多见于男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