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
近20 多年来,随着全球产品、金融市场的一体化进程,对各国企业竞争力的比较和公司治理的反思迅速成为全世界的研究热点,在谁应拥有公司治理主导地位、股权和债权资本结构与治理效率、董事会构成和功能、高级管理人员报酬计划、控制权市场的作用、财务报告的重要性等方面涌现了众多的研究文献和各种争论。
但是,就目前来说,学界对公司治理的内涵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因此,要研究以上众多的问题,我们必须首先给公司治理一个明确的定义。
其次,我们必须在认清当前公司治理究竟存在什么问题,有了具体的目标,才能更方便的利于我们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鉴于本人知识浅薄,经验不多,勉强从表层现象观察,并且结合资料,总结出以下几点问题,仅供参考。
①组织结构的不合理情况。
各类公司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结构上的不合理问题,规模较大的公司体现在组织结构臃肿,人员职能重叠等问题,规模越大执行力和责任分配就越复杂和难以管理。
而规模较小的公司就容易出现责任不明,监管监督出现漏洞的问题,有些事务甚至出现无人负责的情况。
有四点情况说明:第一、层级太多。
一件事情需要层层审批,做事效率大打折扣,应提倡组织架构的扁平化。
第二、部门太多。
每一次为一点小事情就要召集大量的人召开大量的会议去协调,好的组织应尽量减少跨部门沟通。
像某公司,才700人,多达20个部门(车间),一些琐碎的事情,打个电话就能解决,还要写工作联系单,重要的且需要留痕迹的事,能理解。
第三、同一职位上的人太多,或副职太多。
造成三个和尚没水喝。
人人都是主管,员工要多头汇报或反馈,员工稍不注意请示、报告的技巧或平衡术,日子就难过。
分享:副职(助手)越到,事情会越乱。
第四、设置的岗位不合理。
一个岗位负责做许多工作,但每样都是一点点。
②董事会、监事会存在缺陷。
表现为缺乏必要机制保障全体董事严格遵守义务,维护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独立的非执行董事缺乏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能力与动力;过分突出董事长的地位和作用,与董事会以集体身份起作用的特征相矛盾。
③公司执行机构有弊端。
执行层往往缺乏股东价值的观念;对CEO授权不足,无法形成有力的生产指挥系统;沿用“集体领导”方式造成决策失误和无人负责现象,沿用过去的薪酬制度对执行人员缺乏足够激励;由被激励者自定薪酬导致腐败。
④缺乏正确的战略规划。
虽然每个公司都不断强调着长远规划和短期规划相结合,但在众多现实情况面前,总会因为一些小问题舍弃长远利益,看重眼前利益。
对于现有的生产力生产技术抱着满足态度,不求进取,希望用有限的产品或者服务获得最大利益。
公司专注的不是生产水平的提升,而是注重打压竞争对手,垄断定价来实现自身利益。
在未来的公司发展道路上,没有一个整体,统筹全局积极进取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