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化概论 第三章 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中国文化概论 第三章 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二)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 1、在伦理政治的束缚和限制下,人们极易养成惟上、 惟书、惟亲的奴性人格 2、君主专制制度缺乏民主机制。 “官本位” 困扰中国 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3、“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以及“存天理,灭人欲 礼教,某种程度上桎梏了人的个性发展
思考题
1、在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有那些 特征? 2、宗法制度包括那些内容? 3、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有那些正面影 响和负面影响? 4、中国君主专制制度有那些特点?
第三节 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政治结构
一、中国与欧洲政体的差异
(一)什么是政体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什么形式行使其统治权力实 现对国家的管理。政体与国体相适应,国体反映国家的阶级本质, 政体表现和服务于国体。由于历史条件、阶级关系、文化传统、国 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一国体的国家,也可能有不同的政体。如 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主要实行君主专制统治,但也出现过民主 制或共和制政体形式。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主要有君主立宪制和民 主共和制两种类型,其中共和制又可划分为议会制和总统制两种具 体形式。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决定了它只能采用民主共和制政体, 但在表现形式上也不尽相同。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宗法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嫡长子继承制 (二)封邦建国制 (三)宗庙祭祀制
(一)嫡长子继承制
1、宗族构成:同一高祖父以下四代子孙构成 的血亲家族 2、尊卑秩序:族人尊奉宗主,小宗尊奉大宗 3、继统原则:嫡长子继承制,称宗子。宗法 制度的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在于定名分,旨在杜绝兄弟之间争王位
1、分封制目的:是为维护周王室 (二)封邦建国制 2、分封制的内容:受民受疆土 3、世卿世禄制:等级制度,爵位 4、受封仪式:凡受封要举行仪式 1、分封制目的 既分封制。它是在宗法制的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前提下建立起来的。它与宗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 法制相表里,构成了封建君 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 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主制度的坚实基础 ——《左传》昭公28年 宗法制确立了王位的继承 权,没有王位继承权的王室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 宗亲便被分封到各地做诸侯,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 诸侯其实是王室陪臣 人。 ——《荀子 儒效》
(二)古代政体类型
基本上分为两类,即民主制(古希腊)与君主专制 (中国)
(三)古代中国与欧洲政体的差异 1、欧洲王权一开始就有一个宗教势力与之抗衡 2、欧洲多元经济结构 ,而中国的农耕经济使专制传 统得以发扬光大 3、欧洲在君主专制的同时,鼓励资本主义生产力 发展 ,而中国 “重农抑商”
二、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2、分封制的内容 大夫食邑,士食田
《大盂鼎》:“受民受疆土” ——《国语· 晋语》
天子受天下,诸侯受国,大夫受采邑
士有圭田 士有隶子弟
3、世卿世禄制
——《孟子》 ——《左传》
等级制度,爵位 世 禄 制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 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孟子 梁惠王上》 上大夫的采邑可达“百邑”,低一点的大夫 可达“六十邑” 下大夫五千亩,中大夫七千亩,上大夫一万 亩 ——张政良
没有去掉 封国制度
(三)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核心
三、家族制度长盛不衰
(一)家族是封建社会结构的基石
累世传经 杨 震 杨 秉 杨 赐 杨 彪
太尉 司徒 司空 司徒 司空 太尉 司空
累世三公 袁 安 袁 敞
司徒 司空
袁 京 袁 汤
司空
司空 太尉
司空
袁 逢
袁 隗
司徒 司空
弘农杨氏世传《欧阳尚书》四世三公
汝南袁氏世传《孟氏易》,四世五公
(三)宗庙祭祀制
1、维护宗族团结 2、尊祖敬宗,家族本位 3、祭祀几代祖宗 “宗子”主持祭祀仪式 4、礼乐文化 “左宗右社”的制度
宗庙是包括天子在内的各级大 宗供奉祖先神位的场所。宗庙 祭祀制度是为了达到维护宗族 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 ——《礼记· 曲礼下》 团结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度。 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 宗庙排列严格:太祖之庙 居中,昭居左,穆居右 (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 庙,二昭二穆,与大祖之庙 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 与大祖之庙而三。士一庙。 庶人祭于寝。——《礼记· 王制》
四、家国同构
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机构方面具有一致 性和共同性 一是国即是家,宗法制下的国家就是家族的放大,皇帝是 最高的家长。 二是家即是国,家族、家庭与国家同构,族长、家长就是 一族一家的皇帝。
(一)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大致相同
(二)家与国的组织系统与权力配置都是严格的家长制 (三)家国同构是宗法制的必然结果



记载微氏家族事迹的史墙盘爵位制爵:贵族身份的尺度

级 制
4、受封仪式
周公分封,除了授土、授民,还要进行一套隆重的册命典 礼,届时对封君进行一番训诫,委以管理一方的职责。 ——杨志《中国礼仪制度研究》
天子之封诸侯,由司空授土,司徒授民 周公封康叔为卫侯,司空聃季授土,司徒陶叔授民 三公之得者何?曰司马、司空、司徒也。司马主天,司空 主土,司徒主人
(四)家国同构的格局,并由此导致了“忠孝相通”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 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 “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 本与! ——《论语》有子 也, 人之行也。” 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 国君 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 《孝经》在中国伦理思想中,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 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 用绝对 化神秘化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 无所不通”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 忠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 德。”
劳动人民文化宫为明清的太庙 是明清两代皇室祭祖的祖庙
中山公园即是明清的社稷坛 古代家族祭祀祖先的太社活动
第二节 宗法制度 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
一、家天下的延续
(一)皇权高度集中和“家天下” 1、皇权高度集中 2、家天下
汉朝是刘家的天下,唐朝是李家的天下,宋朝是赵家的天下,明朝 是朱家的天下,清朝是爱新觉罗氏的天下
(二)社会动荡并不影响家族制度的发展
(三)家族拥有各种特权,并足以对抗政局 1、百般抑制的措施不能实行 2、豪强大姓气派万千 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 ------ 《昌言· 提益篇》 豪人之世,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件。 车船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宝货, 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 ------ 《後汉书· 仲长统传· 昌言· 理乱篇》
君主专制制度是指以古代君主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 制。
(一)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制时间漫长。 三武灭佛 (二)经济基础稳定
历代统治者都行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改革 ,以确保统治
1、商周井田制
2、曹魏屯田制
3、西晋占田制 4、北魏均田制 5、唐朝租庸调和两税法 6、明朝一条鞭法 7、清朝摊丁入亩 (三)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极端
1、秦始皇设三公九卿辅助皇帝料理国事
2、魏晋以后,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取代三公九卿
3、隋唐三省六部成为实际的行政部门 4、明代实行内阁制度
5、清代在中央设置军机大臣
三、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社会政治结构的宗法型特征,导致了中国文化的 伦理型范式 2、社会政治结构的专制型范式,导致了中国文化的 政治型范式
3、门阀政治盛极一时 门阀政治是皇权政治在 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变态 具有暂时性与过渡性,其存 在形式是门阀士族与皇权的 共治。 王 与 马 , 共 天 下
(四)家族内部等级森严 红楼梦里写了四大家族: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从契开始,商族才有了以父子相承为主的世系,商族进入 父系氏族社会大概就在这时 。 ——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 周谷城《中国通史》取商之“兄终弟及” 自成汤至于帝辛,三十帝中,以弟继兄者凡十四帝。其以 子继父者,亦多非兄之子,而为弟之子——王国维
3、完善和确立在西周建立
(三)宗法制度的创立 西周宗法制度的创立者是周公
(二)一朝天子一朝臣 形成所谓正统观念 刘邦铲除异姓王,与大臣约: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三国演义》尊刘抑曹。刘备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后 武则天当皇帝遭反对,最后临终时不得不将天下还给李家
(三)统治权之争决定着社会秩序的平衡与否
(四)人情大于国法
二、封国制度不断
分封制的主要特点 (一)分封制成为传统社会的政治格局 (二)分封制成为传统社会一项基本行政区划制度 (三)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核心
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两年克殷,三年 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 制礼作乐,七年致政王。 ——《尚书大传》 周人嫡庶之制,本为天子诸侯继统法而 设。复以此制通于大夫以下,则不为君 统,而为宗统,于是宗法生焉 。 ——王国维
周武王之弟,助武王灭商,成王继位,年幼,周公摄政, 平定叛乱,制作礼乐
第一节
宗法制度的产生与确立
一、西周宗法制度的产生与确立 (一)、什么是宗法制度 血缘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解决职权和财产 分配,维护世袭统治秩序的一种制度。这种 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的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
(二)宗法制度的出现 1、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演绎 2、商代后期,或在原始社会后期萌芽
(一)分封制成为传统社会的政治格局
周初,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人。 ------《荀子· 儒效篇》) 汉初,刘邦分封 晋初,武帝封子弟二十余人为王 明初,朱元璋把他的20多个儿子分封到全国各要地做藩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