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寄生虫的中药摘要:目的:如今的社会,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向的多样化,这些就提醒我们更应高度警惕寄生虫病的发生,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寄生虫及治疗的中药。
方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及浏览相关的刊文来整理。
结果:在我国最早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治疗寄生虫病的记载,其中,中药治疗寄生虫病以杀、驱虫为主,并配有适当的泻下药,从而达到“治本”的目的,在使用中药的过程中,应从寄生虫病患者病情的缓急,所患的部位以及所出现的症状等做出正确的评估,从而准确的诊断出体内寄生虫的品种,对症下药,同样,要详细的了解各味中药所具有的功能主治,药理研究,副作用,才能真正的配好方子以达到驱虫的目的,本文则较详细的介绍了十味治疗寄生虫病的中草药。
关键词:中药寄生虫治疗现代药理寄生虫常见分布在人体的小肠里,一般都是吃进来的。
有的幼虫囊虫等也分布在肺部,皮下,甚至脑部眼部。
寄生虫对人体是有害无益的,对人体的损害多是掠夺营养,引起炎症,阻塞血管等。
人体寄生虫可分为内部寄生虫和外部寄生虫两大类。
大多属原生动物、线形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
寄生虫学中习惯上把原生动物称为原虫类,把线形动物和扁形动物合称为蠕虫类(Helminthes)。
内部寄生虫之重要的种类大多包括在原虫类、线虫类、吸虫类和绦虫类中。
祖国医学中有很多医家在临床中发现了很多可以治疗或预防寄生虫的药物,下面给大家介绍几例:1、百部主治功能温润肺气,止咳,杀虫。
治风寒咳嗽,百日咳,肺结核,老年咳喘,蛔虫、蛲虫病,皮肤疥癣、湿疹。
(1)润肺止咳:用于新久咳嗽,如急、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及肺结核等。
配麻黄、杏仁治小儿风寒咳喘;配紫菀、贝母、寒水石治小儿肺热咳嗽。
(2)灭虱杀虫:用于头虱、体虱。
浓煎灌肠治蛲虫。
①《抱朴子》:治咳及杀虫。
②《别录》:主咳嗽上气。
③陶弘景:百部火炙酒渍,饮之疗咳嗽,亦主去虱。
又主暴嗽。
④《药性论》:治肺家热,上气,咳嗽,主润益肺。
⑤《本草拾遗》:火炙浸酒空腹饮,去虫蚕咬,兼疥癣疮。
⑥《日华子本草》:治疳蛔及传尸骨蒸劳,杀蛔虫,寸白、蛲虫。
⑦《滇南本草》:润肺,治肺热咳嗽:消痰定喘,止虚痨咳嗽,杀虫。
⑧《中国药植志》:与猪蹄煮服,可以治风湿症。
现代药理研究化学成份:块根含多种生物碱。
蔓生百部:根含百部碱。
百部定碱、异百部定碱、原百部碱、百部宁碱、华百部碱等。
直立百部:根含百部碱、原百部碱、百部定碱、异百部定碱、对叶百部碱、霍多林碱、直立百部碱。
对叶百部:根含百部碱、对叶百部碱、异对叶百部碱、斯替宁碱、次对叶百部碱、氧化对叶百部碱。
尚含糖2.32%,脂类O.84%,蛋白质9.25%,灰分12.1%,以及乙酸、甲酸、苹果酸、琥珀酸、草酸等。
抗菌作用:体外试验时百部(品种未鉴定)煎剂及对叶百部酒精浸液对多种致病菌如肺炎球菌、乙型溶血型链球菌、脑膜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与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白喉杆菌、肺炎杆菌、鼠疫杆菌、炭疽杆菌、枯草杆菌,以及霍乱弧菌、人型结核杆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蔓生百部水浸液在体外对某些致病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也有报道对真菌并无抗菌作用的。
百部(品种不明)能延长培养新城病毒的鸡胚的寿命至36小时。
杀虫作用:蔓生百部与其他种百部(品种未鉴定)的水浸液及乙醇浸液,对蚊蝇幼虫、头虱、衣虱以及臭虫等皆有杀灭作用。
高浓度百部(品种不明)在体外且能杀死鼠蛲虫。
临床应用咳嗽治风寒犯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痰稀白色,常伴鼻塞流涕,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等。
治痰湿阻肺,咳嗽有痰。
痰多色白,恶寒怕冷等,配麻黄、杏仁等。
治肺热壅盛,咳嗽偏热,气息短促,痰稠色黄,口干咽痛等,配款冬花、杏仁、甘草等。
治肺阴亏耗,久咳肺阴耗伤者,症见干咳,痰少粘白,或痰中夹血,声音嘶哑,口干咽燥等,配生地黄、沙参、麦冬、川贝等。
肺痨治干咳,咽燥,咯血,甚或失音,潮热盗汗,面色潮红等,配白芨、麦冬、川贝等。
百日咳治小儿百日咳,以蜜炙百部、夏枯草、沙参、川贝、白前等,水煎服。
虫症本品具有杀虫之功效。
治蛲虫病:配苦楝皮、乌梅,煎水,临床前保留灌肠。
治滴虫病性阴道炎,单用本品煎水,冲洗阴道。
治头虱、阴虱,,用酒或醋浸泡本品,涂于患处。
绣球风以百部根、赤螺、露蜂房各等份,为细末,醋并酱合涂之。
疥癣鲜品百部切断,以断面擦或用百部酊涂擦。
2、苦楝皮功能主治蛔虫病、虫积腹痛,可单独应用或合槟榔、使君子等。
胆道蛔虫症,与茵陈、郁金、青皮、木香等同用。
头癣、疥疮,可将苦楝皮研末,醋或猪脂调擦,对某些皮肤真菌、疥癣虫有所抑制和杀虫作用。
钩虫、绦虫、鞭毛虫及阴道滴虫病,亦有一定的驱杀作用。
,可配伍其他驱虫药同用,以增强疗效此外,尚可用于阴囊湿疹,接触性皮炎,外痔等疾病,均以鲜用效佳。
现代药理研究驱虫作用经猪试验表明,该药煎剂或醇提取物均对猪蛔虫有抑制以至麻痹作用。
驱蛔作用的有效成分为川楝素,比乙醇提取物的作用强。
低浓度(1:5000-9000)的川楝素,对整条猪蛔虫及其节段(头部及中部)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苦楝皮表现为自发活动增强,间歇地出现异常的剧烈收缩,破坏其运动的规律性(活动增强与减弱相交替),持续10-24小时,最后逐渐转入痉挛性收缩。
川楝素能透过虫体表皮,直接作用于蛔虫肌肉,扰乱其能量代谢,导致收缩性疲劳而痉挛。
此浓度的川楝索对蛔虫神经-肌肉的兴奋作用不被阿托品所阻断,提示川楝素并非拟胆碱药。
高浓度(l:1000)的川楝素对猪蛔虫特别是头部的神经节有麻痹作用。
这种麻痹作用,可能是虫体受药物作用后呈间歇性痉挛收缩的结果。
经Ammon法和瓦氏呼吸器分别测定虫体匀浆的胆碱酯酶活力和呼吸酵解,结果证明均无明显影响,表明川楝素不是通过糖代谢而起作用。
另从蛔虫肌肉中的ATP和无机磷的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川楝素能使ATP的分解代谢加快,从而造成蛔虫有能量供应短缺而导致收缩疲劳,而被排出体外。
高浓度的苦楝皮药液(25%-50%)在体外对小鼠蛲虫也有麻痹作用。
对呼吸中枢的影响大剂量的川楝素(每只大鼠,静脉或肌内注射2mg)能引起大鼠呼吸衰竭。
这主要是由于该成分对中枢的抑制作用。
延脑呼吸中枢部位直接给予川楝素(每只大鼠0.10-0.15mg),能支持上述结果。
中枢兴奋药尼可刹米对川楝素引起的呼吸抑制有轻微的对抗作用。
抗肉毒中毒川楝素对肉毒中毒动物具有治疗作用。
对致死量A型肉毒中毒的小鼠,中毒后6小时给予川楝素,有明显治疗作用;对致死量A型肉毒中毒的猴子,中毒后24小时给予川楝素,可治愈半数以上动物;对B型肉毒中毒的小鼠,川楝素也有保护作用。
此外,川楝素能明显增强抗毒血清对肉毒中毒小鼠和家兔的治疗作用。
对心乳头肌电和机械特性的影响楝素浓度依赖性地使快反应电位复极至90%的时程(APD 90)延长,用氯化钡阻断Ik1,可取消川楝素延长APD90的作用,川楝素使慢反应电e坏腁PD延长和收缩力(FC)增强,用氯化钡后,可取消川楝素的上述作用,但延长APD的作用存在。
此外,川楝素可使离体蛙心收缩节律异常,持续l小时可自动恢复。
临床应用蛔虫病治疗本病可单味煎服或研末服;亦可与黄连、槟榔、芜荑等驱虫消积药配用以增强疗效。
蛔虫性肠梗阻,还可用本品煎汤保留灌肠。
胆道蛔虫症,则与木香、郁金、青皮等同用。
钩虫病用鲜苦楝皮60g,水煎2~3小时,得药液20~30ml,1次服完。
对钩虫转阴有满意疗效。
蛲虫病常配百部、乌梅等煎汤,与每晚睡前作保留灌肠,连用2~4日;或配苦参、蛇床子、皂角等,炼蜜为丸,纳入肛门中。
阴道滴虫病常以本品配蛇床子、苦参等煎汤作阴道冲剂用。
头癣、疥疮、湿疹样皮炎等本品与皂角等研末,用猪脂调涂患处,亦可制成10%的苦楝皮煎液洗浴,或湿敷。
痔疮胀痛可用本品配鱼腥草、马齿苋等煎水熏洗。
3、使君子功能主治杀虫消积。
用于蛔虫、蛲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
用量9~12g,捣碎入煎剂。
现代药理研究化学成份种子含使君子酸钾,并含脂肪油20~27%。
油中含油酸48.2%、棕榈酸29.2%、硬脂酸9.1%、亚油酸9.O%、肉豆蔻酸4.5%、花生酸、甾醇。
种子尚含蔗糖、葡萄糖、果糖、戍聚糖、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生物碱如N 一甲基烟酸内盐、脯氨酸等。
果壳也含使君子酸钾。
花含矢车菊素单糖甙。
种子含使君子氨酸约0.5%,在种子中成钾盐,即使君子酸钾。
此外,尚含胡卢巴碱约0.18%,还含有苹果酸、枸橼酸、琥珀酸、1-脯氨酸、1-天冬素、脂肪油、吡啶、K+、Na+、SO4-、和D-甘露醇等。
驱蛔虫作用使君子在体外试验中对蚯蚓、水蛭、猪蛔等均有较强的抑制效果。
如曾报告10%的使君子水浸膏于0.5-2小时内可使蚯蚓昏迷或死亡,但95%乙醇浸膏无效。
有人试验了20种中药的50%乙醇提出物对猪蛔、蚯蚓及水蛭的杀虫效果,结果使君子、鹤虱、芜荑、槟榔、贯众、川楝子、雷丸及吴茱萸等8种有显着作用,其中尤以使君子的作用为强。
猪蛔首部描记法实验表明,使君子仁提取物有较强的麻痹猪蛔首部作用,在麻痹之前,往往先有刺激现象,其有效成分为水溶性,高浓度酒精、石油醚及氯仿提出物均无效,使君子灰分也无效。
使君子驱蛔有效成分一般认为系其所含之使君子酸钾。
使君子酸钾在体外对整体猪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不能杀死它。
日本人从毛使君子中提得的使君子酸,对猪蛔也有明显作用,能引起整体猪蛔运动失调,其最低有效浓度为1:1000。
但也有人曾从使君子提得吡啶及其同类物,含量约千分之一,而吡啶类有杀虫及驱虫效能,故认为使君子的驱蛔作用可能与此也有关。
另还有报告使君子油与蓖麻油之混合物对人与动物也均有明显的驱蛔效果。
驱蛲虫作用对于自然感染鼠蛲虫的小鼠的实验结果表明,使君子粉、使君子和百部粉合用均有一定的驱蛲作用,对于幼虫,使君子粉剂无效,但使君子粉剂和百部粉剂合用,则稍有效果。
抗皮肤真菌作用使君子水浸剂在体外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孢癣菌、铁锈色小芽孢癣菌、羊毛状小芽孢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治疗蛔虫病使君子用于驱蛔,近代作了较多观察,但结果不尽一致。
据数十例至数百例的报告,服药后的排虫率自30左右至86%不等,大便复查虫卵阴转率一般约在30~40%上下,但亦有低至15.4%的。
有人认为服药后多数患者蛔虫不能1次驱净,有重复用药的必要;但也有指出,反复用药并无多大裨益。
用法:使君子仁(生仁或炒至香脆)嚼碎吞服,或然干研末开水送服,亦可制成煎剂服用。
每日1决于空腹时或食后2小时左右服下,或每日2~3次分服,或连服2~3日。
部分病例服后曾加服泻剂。
使君子原植物剂量:有按每岁1粒服用的,有按每岁1克或每岁加1克(例如2岁为3克,3岁为4克,余类推)给药的,有按每公斤体重0.5克计算为1日量的,亦有按年龄大小给服5~10克不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