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课件:心律失常
临床表现:心室律不快时无症状,房朴伴有 极快的心室率时,可诱发心绞痛与心力 衰。
心房扑动
特征: 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间隔相等的F波(或称锯 齿波).频率为250~400次/分 2.房室比例为2:1~4:1,心室律不整齐
循环系统疾病
心律失常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各种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及治疗; 2、熟悉各种心律失常的机制及常见抗心律失常药物 3、了解心律失常的病因,分类,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 讲授课时:5学时 教学内容:心律失常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1、重点:各种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及治疗。
自律性房速的治疗
1、洋地黄中毒者:停用洋地黄;补充 钾盐;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及IA、IC和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2、非洋地黄中毒:洋地黄、β受体阻滞 剂,钙拮抗剂可控制心室率。抗心律 失常药可转复为窦性心律。药物无效 可选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心房扑动
病因:阵发性: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 持续性: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 压心脏病、心肌病、心包炎、酒精中毒、 甲亢、肺栓塞、心衰、心脏手术
自律性增高性房性心动过速常见于洋地黄中毒 心电图上P波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心房率为150~
200次/分,可伴有房室传导阻滞
房性心动过速的分类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 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
特征: 短阵房性心动过 速 发作前或发作结 束后可见窦性P波。 提早出现的P波, 连续三次以上。 P’-P’不等,部分 未下传
心律失常的分类
二、冲动传导异常 1、生理性 干扰及房室分离 2、病理性 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左、右束支 及左前、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3、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 预激综合征
1、按发生时心率快慢分类 快速心律失常 缓慢性心律失常
2、按心律失常发生原理分类 冲动形成异常 冲动传导异常
心律失常的诊断
一.病史 二.体格检查 三.心电图检查 四.长时间心电图记录 五.运动试验 六.食管心电图 七.临床心电生理检查
动态心电图
窦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检查:频率在100-150次/分,P波在 I.II.aVF导联直立,aVR倒置,PR间期0.120.20s 临床意义:可见于健康人,多见于病理状态如发 热、甲亢、贫血、休克、心肌缺血、心衰及使用 肾上腺素及阿托品等药物。 治疗:治疗主要针对病因及去除诱因
性) 4、固有心率测定(0.2mg/kg 心得安,
0.04mg/kg阿托品) 5、窦房结恢复时间:确诊SNRT>2000ms
SSS—治疗
无症状者,不必治疗。有症状者,应安装起 搏器。
房性期前收缩
心电图特点: 1.P波提前出现,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 2.代偿间歇不完全. 3.QRS波群形态正常,如发生室内差异性传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是由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病变 所导致的窦房结功能减退,产生多种心律失常 的综合病症。临床上可出现一系列与心动过缓 有关的心、脑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的症状
SSS —原因
1、冠心病、心肌病及窦房结退行性变及其 周围组织发生缺血、纤维化、退行性变 及炎症
2、难点: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传导系统由特殊的心肌细胞组 成,包括窦房结,结间束与房间束、房 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以及浦肯野 纤维网
心律失常的定义
定义: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 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源自序的异常。有心脏 疾病者更易出现。
传导系统神经支配与血供
1、传导系统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支配 2、窦房结由窦房结动脉供血,60%来源于右冠
特征: 窦性P波 频率<60 次/分. 常伴有窦 性心律不 齐
窦性停搏
1、由于各种原因使窦房结不能按时产生冲动 2、常见于窦房结变性与纤维化、AMI、脑血管
意外及应用奎尼丁、钾盐、乙酰胆碱、洋地 黄等药 3、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或颈动脉窦过敏亦可引起 窦性停搏
窦性停搏
特征: 在规律的窦性P-P中, 突然有一长间歇无P波 (常>2秒),长的P-P与 短的P-P不成倍数 关系
心律失常的分类
一、冲动的形成异常 (一)窦房结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 2.过缓 3.心律不齐 4.停搏 (二)异位心律: 1. 被动性异位心律:逸搏(房性、交界 区性、室性);逸搏心律(房性、交界区性、 室性) 2. 主动性异位心律:期前收缩(房性、 交界区性、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 交界区性、室性);心房扑动、颤动;心室 扑动、颤动
状动脉,40%来源于左冠回旋支 3、房室结动脉80%来于右冠状动脉,20%来源
于左冠状动脉
心律失常发生机制
冲动形成异常 1、自律性增高 2、触发活动
冲动传导异常 1、传导阻滞 2、折返(reentry)
心律失常的原因
1、器质性心脏病 2、电解质紊乱 3、药物中毒 4、心脏以外的疾病 5、自主神经异常
窦性心动过速
特征: 窦性P波规律出现, 频率为101~160次/分
窦性心动过缓—病因
1、常见于健康青年人,运动员及睡眠状态 2、心外因素:颅内病变、严重缺氧、低温、
甲减,阻塞性黄疸 3、心脏因素:窦房结病变,急性下壁心肌
梗死 4、药物因素: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
剂,胺碘酮及心律平
窦性心动过缓
导,则QRS波群宽大畸形. 治疗:通常无需治疗。有明显症状时可用普
罗帕酮或β受体阻滞剂。
特征: 1.Ⅱ导联可见一提前出现的P'波,P'-R间期 >0.12秒 2.P'后QRS波群正常 3.其后代偿间歇不完全
房性心动过速
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和自律性增高性房性心动过 速,可呈阵发性或持续性
常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慢性肺部疾病 及各种代谢障碍
2、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甲减及抗心律失常 药物
SSS—心电图特征
1、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50次/ 分)
2、窦性停搏、窦房阻滞 3、常同时合并房室传导阻滞 4、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慢—快综
合征
病窦综合征(快-慢综合征)
病窦综合征心电图
SSS —诊断
1、典型心电图结合临床症状 2、Holter 3、阿托品试验(2mg iv, 15min<90次/分为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