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堤防工程设计报告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堤防工程设计报告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堤防工程设计报告FCB00100 FCB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堤防工程设计报告范本〔试用本,仅供参考〕水电站初步设计阶段堤防工程设计报告主编单位:主编单位总工程师:参编单位:主要编写人员:软件开发单位:软件编写人员:勘测设计研究院年月1 综合说明 (4)2 设计依据 (5)3 自然条件 (5)4 堤防工程平面布置 (9)5 堤防工程结构设计 (11)6 堵口工程设计 (16)7 穿堤建筑物工程设计 (17)8 现有堤防技术改造工程设计 (19)9 环境保护工程设计 (22)10 施工组织设计 (24)11 工程管理设计 (32)12 工程概(预)算 (33)13 经济评价 (37)14 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45)附件A 附件及附图目录 (46)11.1 任务由来年月日 (甲方)委托 (乙方)承担堤防工程初步设计。

设计周期为个月。

乙方须于年月日将设计文件提交给甲方。

1.2 自然状况堤防工程位于。

工程所在地区的气候属带气候。

年平均气温°C; 年平均降雨量 mm;年平均风速 m/s。

历史最高洪水位(高潮位)① m, 最大洪峰流量 m3/s, 最大水流流速 m/s。

历史最低水位(低潮位) m, 最小流量 m3/s, 最小流速 m/s。

水流的多年平均含沙量kg/m3。

地形地貌特征: 。

堤线经过地区的土质:至段为质土;~段为质土;……。

1.3 工程概况本堤防工程用于保护的防汛防洪安全。

工程建成后,可保护面积 km2。

主要包括:堤防条,总长 km,堤顶高程 m~ m。

防浪墙,防浪墙的墙顶高程 m~ m,内坡坡比1∶~1∶ , 设层戗台, 戗台宽 m ~ m,上层戗台顶高程 m~ m; 临水坡设级消浪平台, 平台高程 m~ m,平台宽 m~ m; 临水坡上坡坡比1∶~1∶ , 中坡坡比1∶~1∶ ,下坡坡比1∶~1∶。

堤前护底宽度 m~ m。

穿堤建筑物共座。

其中,涵洞座,洞径 m~ m; 水闸座, 闸孔净宽 m~ m; 船闸座, 上下闸首宽 m~ m, 闸室长 m~ m, 宽 m ~ m; 交通通道处, 通道宽 m~ m; 穿堤管道处; 穿堤电缆处。

①标高以零点为基准面。

共计土方万m3; 石方 m3;混凝土 m3。

需要钢材 t, 木材 m3,水泥t 。

本工程施工年限为年个月。

需要劳力人。

工程静态投资万元;动态投资元; 工程造价万元。

预计每年净受益万元, 年可收回全部投资。

2 设计依据2.1 主要文件⑴年月日以号批准本工程建设的文件;⑵编制的工程可行性研究(规划)报告;⑶年月日以号文《关于工程可行性研究(规划)报告的审批意见》;⑷工程初步设计任务书或初步设计委托书。

2.2 主要设计规范(1)DL 5021-93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2)SDJ 217-87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试行);(3)SL 51-93 堤防工程技术规范;(4)JTJ 213-87 海港水文规范;(5)JTJ 218-87①防波堤规范;(6)GB 50201-94 防洪标准;(7)SL 44-93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8)SDJ 218-84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①似被JTJ 298-98《防波堤设计与施工规范》取代(9)SDJ 213-83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技术规范;(10)GBJ 7-8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11)SDJ 20-78②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试行);(12)SD 133-84 水闸设计规范(试行);(13)GB/T 50265-97③泵站设计规范;(14)DL 5073-1997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15)SL 171-96 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16) 其他有关的规范或地区性规定。

3 自然条件3.1 气象3.1.1 气温根据站年~年共年的统计资料。

⑴多年平均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见表3-1。

表3-1 多年平均气温表单位:℃⑵极端最高气温°C ( 年月日)。

⑶极端最低气温°C ( 年月日)。

3.1.2 降雨量根据站年~年共年的统计资料。

⑴多年平均降雨量,见表3-2。

表3-2 多年平均降雨量单位: mm②如使用新标准SL/T 191-96《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请注意配套条件③取代SD 204-86《泵站技术规范设计分册》⑵最大年降雨量 mm( 年)。

⑶最小年降雨量 mm( 年)。

⑷多年平均年降雨天数 d 。

⑸典型年份各月雨日数,见表3-3。

表3-3 典型年份各月雨日数单位: d⑹多年平均年雾日数: d 。

⑺多年平均年蒸发量: mm 。

3.1.3 风根据站年~年共年的统计资料。

⑴风速、风向频率玫瑰图,见图1。

⑵历史最大风速值,见表3-4。

3.2 水文泥沙根据站年~年共年的水文观测资料和年月日~年月日的水文泥沙测验资料。

3.2.1 水位⑴历史最高洪水位(最高潮位) m( 年月日);⑵历史最低水位(最低潮位) m( 年月日);⑶多年平均水位(潮位) m 。

3.2.2 流量⑴历史最大洪峰流量 m3/s( 年月日);⑵历史最小流量 m3/s( 年月日);⑶多年平均流量 m3/s。

3.2.3 流速⑴历史最大流速 m/s( 年月日);⑵历史最小流速 m/s( 年月日);⑶多年平均流量时的流速 m/s。

3.2.4 含沙量⑴洪水期含沙量1)洪水期最高含沙量 kg/m3( 年月日);2)洪水期最低含沙量 kg/m3( 年月日);3)洪水期平均含沙量 kg/m3。

⑵枯水期含沙量1)枯水期最高含沙量 kg/m3( 年月日);2)枯水期最低含沙量 kg/m3( 年月日);3)枯水期平均含沙量 kg/m3。

3.2.5 泥沙的粒径组成⑴洪水期泥沙的粒径组成1)洪水期悬移质泥沙的粒径组成: 粒径 mm,占%;粒径 mm,占%;……。

中值粒径 mm。

平均粒径 mm。

2)洪水期推移质泥沙的粒径组成: 粒径 mm,占%;粒径 mm ,占%;……。

中值粒径 mm。

平均粒径 mm。

⑵枯水期泥沙的粒径组成1)枯水期悬移质泥沙的粒径组成: 粒径 mm,占%;粒径 mm,占%;……。

中值粒径 mm。

平均粒径 mm。

2)枯水期推移质泥沙的粒径组成: 粒径 mm,占%;粒径 mm,占%;……。

中值粒径 mm。

平均粒径 mm。

3.3 地形、地质3.3.1 地形、地貌本堤防工程经过的地区的地形系由形成。

根据1/2000测图: 本地一般的地面高程为 m~ m; 地面的平均高差为 m~ m; 平均比降为‰~‰;地面复盖的植物有、、等,分别分布于高程 m~ m处。

堤线穿越的河沟共条,一般河沟的宽度为 m,深度为 m。

地物有、、等,分别位于、、等处,需要折迁的建筑物共座,其中:座;座;……。

3.3.2 水文地质本堤防工程所在地区,冬春季地下水的平均水位 m, 最低水位 m,最高水位 m,最高水位距地面 m;夏秋季地下水的平均水位 m,最低水位 m,最高水位 m,最高水位距地面 m。

3.3.3 工程地质本工程地址地基土由土、土、……等土层组成。

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见表3-5。

表3-5 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表: 。

工程地址地震的基本烈度为度。

3.3.4 筑堤土料根据筑堤土土源调查及土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资料, 本堤防工程筑堤取土区位于 ,距离施工工地的平均距离为 m,取土区的面积 m2,平均可取土层厚度 m,估计土的总储量 m3。

取土区至工地间的水运交通有通航河道,载重 t级船只可到达距工地 m处;陆路交通有道路,可通行载重 t车辆至距工地 m处。

筑堤土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见表3-6。

表3-6 筑堤土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表3.3.5 筑堤石料根据对石料产地的实地勘察及石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资料, 本石料产地位于 , 石料的储量丰富。

石料产地距堤防施工工地 km, 产地与工地之间的水运交通有通航河道,载重t船只可到达距工地 m处;陆路交通有道路,可通行载重 t的车辆至距工地m处。

石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见表3-7。

表3-7 石料的物体力学性质表本堤防工程采用的软体排的土工布的型号为 ; 反滤层土工布的型号为 ;工布的型号为 ;防渗隔水的土工布的型号为 ;土坡加筋的土工布的型号为。

各种土工布的技术参数见表3-8。

表3-8 土工布技术参数表4 堤防工程平面布置①4.1 海堤工程平面布置根据海堤工程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确定的平面布置方案,经过本阶段进一步研究,考虑到 ,最终确定采用以下布置方案。

本工程位于海滩。

工程范围从~,占用岸线长度 m。

堤线经过的滩地标高 m~ m, 堤线总长度 m。

可开发滩涂面积 ha。

本海堤采用布置形式,详见表4-1。

表4-1 海堤平面布置①平面位置除注明者外, 一律采用座标系进行控制。

根据河道的防洪规划,经过本阶段进一步研究,考虑到 ,最终确定采用以下布置方案。

本工程位于江(河)的河段。

地面标高 m~ m。

堤线距河道的治导线m~ m,堤防两侧的青坎与护堤滩地宽 m~ m。

两岸堤防之间的堤距为 m~m。

左岸堤起自,迄于 ,堤线全长 km。

右岸堤起自,迄于 ,堤线全长km。

堤线平面布置参数详见表4-2。

表4-2 堤线平面布置参数4.3 湖堤与圩堤的布置5 堤防工程结构设计5.1 设计标准5.1.1 工程等级及建筑物级别根据本堤防工程的建设规模和堤防保护区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参照有关规范的规定, 将本工程定为等,主要建筑物,如、应为级建筑物,其次、为级建筑物。

取堤防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基本组合为 ,特殊组合为。

地震设计烈度为度。

5.1.2 防洪标准本堤防工程设计洪水位(高潮位)重现期为 a, 设计洪水位(高潮位) m; 设计低水位(低潮位)重现期 a, 设计低水位(低潮位) m。

设计风速重现期为 a,设计风速m/s。

校核洪水位(高潮位)重现期为 a, 校核洪水位(高潮位) m。

校核风速重现期为 a,校核风速 m/s。

5.2 结构设计5.2.1 海堤工程结构设计⑴高潮带海堤工程结构设计堤顶标高 m~ m,顶宽 m~ m。

纵向坡率‰,横向坡率%。

堤顶设置防护层防止水土流失,防护层采用结构。

堤顶的临水一侧设置式防浪墙,墙顶标高 m~ m,墙体采用结构。

堤顶的背水一侧设置护肩保护堤角,护肩的高度为m,采用结构。

临水坡的坡比为1: ,采用护坡。

堤前采用护底,护底宽度m (大于半个波长,下同)。

背水坡的坡比为1∶ ,采用护坡,坡上每间隔 m设一条排水沟, 排水沟采用结构。

每延米堤计:土方 m3;石方 m3; 混凝土方 m3; 土工布面积 m2。

⑵中潮带海堤工程结构设计采用(斜坡) 式堤结构。

堤顶标高 m~ m,顶宽 m~ m。

纵向坡率‰,横向坡率%。

堤顶设置防护层防止水土流失,防护层采用结构。

堤顶的临水一侧设置式防浪墙,墙顶标高 m~ m,墙体采用结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