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经济学(刘晓君主编)ppt精选课件

工程经济学(刘晓君主编)ppt精选课件

许涤新在《政治经济学词典》: ①与一定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 ②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相应的交换、分配、消费 ③国民经济的总称 ④节约、节省
工程经济学中的经济更多的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合理 性问题。
工 程 经 济 学.
项目的涵义
以一套独特而相互联系的任务为前提, 有效地利用资源,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 标所做的一次性努力。
20世纪20年代,菲什和哥德德曼在(O. B. Goldman)《财务工 程》中指出:“有一种奇怪而遗憾的现象,在许多工程学书籍中, 没用或很少考虑考虑成本问题。实际上,工程师的最基本的责任是 分析成本,以达到真正的经济性,即赢得最大可能数量的货币,获 得最佳的财务效率”。也是他提出了复利计算方法。
效果(经济效果原理)
.
经济效果:是人们在使用技术的社会实践中效果与 费用及损失的比较。对于取得一定有用成果和所支 付的资源代价及损失的对比分析,就是经济效果评 价。
.
当效果与费用及损失为不同度量单位时 经济效果= 效果 费用 损失
当效果与费用及损失为相同度量单位时, 经济效果=效果 -(费用+损失) 提高经济效果的主要途径: (1)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作业或服务的必要功能 (2)费用一定,不断提高产品、作业或服务的功能
工 程 经 济 学.
工程,经济及项目的含义
工程的涵义 工程是指按一定计划进行的工作,如造船、
修路、开矿、希望工程等。 工程的任务是应用科学知识解决满足人们
需要的生产和生活问题 。 工程实施过程中涉及到技术
工 程 经 济 学.
经济的涵义
詹姆斯.斯图亚特《政治经济学》 经济是精明而节俭地供应全家一切需要的艺术。
20世纪30年代,经济学家们注意到了科学技术对经济的重大影 响,技术经济的研究也随之展开,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1930 年格兰特(E. L. Grant)出版了《工程经济原理》,他以复利为基 础讨论了投资决策的理论和方法。这本书作为教材被广为引用,他 的贡献也得到了社会的承认,被誉为“工程经济学之父”。
.
我国对工程经济(技术经济)的研究与应用 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工程项目的成本 核算中,开始出现折现现金流量的概念。1984 年,交通部组织编制了《运输船舶技术经济论 证名词术语》的部颁标准(JT0013-85),其 中已经出现了技术经济学的若干基本概念。
.
二、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1.工程经济分析的目的是提高工程经济活动的经济
.
可比性主要包括
1. 产出成果使用价值的可比性 2. 投入相关成本的可比性 3. 时间因素的可比性 4.价格的可比性 5.定额标准的可比性 6.评价参数的可比性
.
二战后,各国都很重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 的促进作用,据测算50~70年代发达国家中技 术进步对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的贡献为50%~ 70%左右。在此之后,随着数学和计算技术的 发展,特别是运筹学、概率论、数理统计等方 法的应用,以及系统工程、计量经济学、最优 化技术的飞跃发展,工程经济学得到了长足的 发展。
工 程 经 济 学.
项目实质上是一系列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和 过程。
工 程 经 济 学.
1.1工程经济活动及其要素
一、工程经济活动的概念 工程经济活动就是把科学研究、生产实践、
经验积累中所得到的科学知识有选择地、创造 性地应用到最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人力资源 和其他资源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中,以满足 人们需要的过程。
19世纪以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蒸气机、发电机、计
算机等的兴起和普及),带来了经济繁荣。马克思在
《资本论》中以很大篇幅总结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技
术进步对经济所起的作用,指出科学技术创造一种生产
力,会生产较大量的使用价值,减少一定量效果上的必
要劳动时间。
.
最早在工程领域开展经济评价工作的是美国的惠灵顿(A. M. Wellington),他用资本化的成本分析方法来选择铁路的最佳长度或 路线的曲率,他在《铁路布局的经济理论》(1887年)一书中,对 工程经济下了第一个简明的定义:“一门少花钱多办事的艺术”。
工程经济学
使用教材: 工程经济学(第二版)
建筑工业出版社 (主编—刘晓君)
.
1 概论
1.1工程经济活动及其要素 1.2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1.3工程经济分析基本思路 1.4工程经济分析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

工 程 经 济 学.
本章学习目的
本章主要介绍工程经济学的有关概 念和基本原理。
通过学习,要求: • 明确工程经济活动及其要素 • 掌握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 熟知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思路
.
2.技术与经济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适用性 原理)
.
技术与经济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1)经济是技术进步的目的,技术是达到经济目标的 手段,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 (2)技术与经济还存在相互制约和相互矛盾的一面。
.
3.工程经济分析的重点是科学预 见活动的结果(预见性原理) 4.工程经济分析是对工程经济活 动的系统评价(全局性原理) 5.满足可比条件是技术方案比较 的前提(可比性原 理)
经济环境:评价技术经济活动成果的价值
4. 活动的效果:指活动实施后对活动主体目标产生的影响。
.
1.2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一、工程经济学及其发展
.
工程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它是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自然 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9世纪以前,技术相当落后,其推动经济发展的速度极 为缓慢,人们看不到技术对经济的积极促进作用,只能 就技术论技术。
工 程 经 济 学.
1.1工程经济活动及其要素
二、工程经济学活动的要素
工 程 经 济 学.
工程经济活动的要素
1. 活动主体:指垫付活动资本、承担活动风险、享受活动收益的个 人或组织。如企业、政府、社会团体等。 2. 活动目标:所有技术经济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不同活动主体的 目标有显著差异。如政府的目标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就业 率、环境保护、分配公平等;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提高市场 占有率等。 3. 实施活动的环境 :自然环境:提供技术经济活动的客观物质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