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倒锥壳水塔工程

倒锥壳水塔工程

4、水箱提升同步差应控制在规定值内,超过时应及时调平。即关掉行和最快的几台千斤顶,让其余箸斤顶继续工作,调节针形阀控制其行程,直至调平,它是保证安全顺利就位的关键。
2、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参加交底人员:
记录人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单位工程名称:年月日
交底项目
倒锥壳水塔工程
交底人
施工班组
内容摘要:1、配合比情况;2、冬、雨季施工注意要点;3、工艺标准及质量
要求;4、保证质量具体措施;5、容易忽略的其他问题。
3、评定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必须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一87)的规定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其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2、水箱模板支撑,应有足够的刚度,接缝应严密,水箱壁厚应用撑头大控制,不得用对芽螺栓及短钢筋的方法固定内外模板,吊杆穿孔预埋管及其他埋设件位置应准确。
3、水箱混凝土应采用P30防水混凝土,粗骨料粒径应为10~3Omm,混凝土坍落度宜为50~7Omm,水箱申环梁以下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不得留施工缝,梁上部锥壳混凝土应以自卜而上的顺序对称进行浇筑,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厚度。
9、采用人字桅杆时,必须安装牢靠,并加设缓冲绳,吊装时要经常检查,应设专人指挥吊放材料,信号应明显,上下应密切配合,起吊时桅杆下面不准站人。
参加交底人员:
记录人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单位工程名称:年月日
交底项目
交底人
施工班组
内容摘要:1、配合比情况;2、冬、雨季施工注意要点;3、工艺标准及质量
要求;4、保证质量具体措施;5、容易忽略的其他问题。
5、筒壁申预留门窗洞和预埋件,应按设计标高、尺寸、位置和数量在滑模前逐个准确安放,并应有临时加固措施;铁件应用短筋与主筋焊牢,出模后应及时清除表面的灰浆和混凝土。对支承杆应与环向筋点焊加固,点焊间距应不大于5Oomm,每隔1.0~1.5mm用φ12mm
水平环筋与支筒竖筋骨架焊牢。
6、混凝土浇灌振捣,应用小型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密实,严防漏振;同时注意避免碰钢筋、支承杆和模板,其插入深度不超过下层5Omm。
(五)水箱提升
参加交底人员:
记录人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单位工程名称:年月日
交底项目
倒锥壳水塔工程
交底人
施工班组
内容摘要:1、配合比情况;2、冬、雨季施工注意要点;3、工艺标准及质量
要求;4、保证质量具体措施;5、容易忽略的其他问题。
1、提升装置
水箱提升按使冉提升起重架的不同,分双环梁液压千斤顶提升和单环梁穿心式千斤顶提升两种装置和工若。
2、双环梁提升工艺
(1)采用双环梁提升的起重架和机具提升水箱时,在正式提升前,应将水箱提升至离地面0.2~0.5m,经检查和超油压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提升。
(2)提升步骤是:检查上环梁复位状态斗拧紧上螺母使其紧靠上环梁甘液压驱动使上环梁升高一个行程+同步等螺圈拧紧下螺母,使高差相等+打开液压控制台针阀,减压回油,便全部重量传给下环梁甘反向供油使千斤顶及上环梁复位。按此步骤循环,直至水箱就位。
10、水箱提升时,起重架结构必须牢固,连接螺栓应无松动现象;各组吊杆应受力一致,接头无松动和变形;操作平台、水箱上锥壳表面上的材料应堆放均匀,无偏载和超载情况;液压系统应保持正常,以保证提升平稳、安全可靠。
11、在有外排毒气的厂房附近施工时,应对操作平台上的有害气体浓度进行定期测定,超过国家卫生规定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10、模具拆除宜采用整体放厂地面解体的方法。其顺序为:拆除对申及液压油路系统→松开内钢围圈活动托板→拆除内模→利用卷扬机放下内模→利用双机抬吊放下外模。
(四)水箱预制
1、水箱围绕已完工的支筒就地预制,施工顺序为:安装下环梁底模、内侧模及绑扎下环梁钢筋→安装卜锥壳外模板和支撑→绑扎钢筋、安装内模骨架、搭设井架、桅杆及运输平台→边浇锥壳混凝土、边支内模板,直全申环梁浇筑完毕→安装卜锥壳模板、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拆模并作外部装修。
要求;4、保证质量具体措施;5、容易忽略的其他问题。
1、滑模的组装,应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进行,支筒滑模装置。
2、滑模装置组装顺序为:安装骨架→组装内模及操作平台→液压系统的组装及试验→绑扎环向钢筋、插入支承杆→组装外模及通讯、限位、对中等装置→滑升到适当高度(1.8~2.0m),安装内、外吊脚手、安组装好的模板应具有上口小、下口大的倾斜全网及养护设施。
单位工程名称:年月日
交底项目
倒锥壳水塔工程
交底人
施工班组
内容摘要:1、配合比情况;2、冬、雨季施工注意要点;3、工艺标准及质量
要求;4、保证质量具体措施;5、容易忽略的其他问题。
以0.5MPa为一级,逐级提高供油压力至水箱可以提动,再提高0.5~1.0MPa肋,将水箱提高离地面200~500mm,暂停,静观4~6h,对提升系统及支筒水箱进行全面检查,并作好记录,至全部符合要求再正式提升。
6、掌握气象预报,刮五级以上大风天和雨、雪天,应停止高空作业。
7、垂直运输材料用卷扬机、地锚应埋设牢固;卷扬机传动装置必须可靠,钢丝绳应经常检查。
8、支筒滑模当采用无井架载人升降吊笼时,吊笼钢丝绳必须有足够的安全度,组装时应认真检查,凡有断丝、断股情况,应立即更换。吊笼两侧安全卡必须装设紧急断电开关和两个以上的限位开关,卷扬速度限制在35m/min,导索的拉力控制在内4~6kN。
3、组装好的模板应具有上口小、下口大的倾斜度。单面倾斜度宜为0.2%~0.5%。滑模装置的组装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要求。
4、支筒混凝土浇筑应分层进行,每层高200~300mm当浇筑到800~1000mm,应根据施工具体情况,停歇、试滑2~3个行程,经全面检查,情况正常后,按每次浇筑高度300mm进人正常滑升。其滑升程序是:滑模提升→对中心、调平→绑扎纵向和环向钢筋、点焊→浇筑混凝土→对脱模筒壁及时修饰抹光→养护。
(5)临时钢支承顶面(即水箱就位平面)经水平仪找正、垫稳、焊牢,检查合格后,水箱方能落位,然后浇筑支承环板混凝土,此时仍要保持吊杆总数1朽以上处于受力状态,以策安全。
3、单环梁提升工艺
(1)采用单环梁提升起重架和机具提升水箱时,提升前应将油压控制在2~3MPa以后,
参加交底人员:
记录人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3)在每次作业完毕,应注意便全部吊杆处于均匀受力状态,上、下螺母必须锁紧,水箱与支筒之间应用木楔临时固定,确保水箱在暂停时的稳定性。提升间歇时间不宜超过16h。
(4)当水箱上口通过起重架时,应减速提升,使水箱保持水平;水箱提升至临时钢支承架顶面以上60~100mm时,应停止提升,及时安装临时钢支架及拉杆。
3、支筒顶部支承小柱或起重架地脚螺栓的位置应准确,顶面标高应一致,预埋件应符合设计要求。
(三)允许偏差项目
1、倒锥壳水塔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2、水塔竣工验收标准。
三、成品保护
1、水箱上吊运材料及拆卸提升机具时,防止碰坏水箱。
2、液压千斤顶及油管有渗漏时,应及时检修和清理,不得污染混凝土及钢筋。
3、提升水箱必须采取可靠的支顶稳定措施,防止摇晃,损坏水箱和筒壁。
要求;4、保证质量具体措施;5、容易忽略的其他问题。
8、滑动过程中如因某种原因不能连续滑动时,应采取“停滑措施”:(1)混凝土应浇筑到同一水平面;(2)模板每隔一定时间提升一个千斤顶行程,直至确认模板不再与混凝土粘结为止;(3)再施工时,混凝土面应按施工缝处理。
9、混凝土出模后,应及时检查质量情况,结构表间修整后应进行养护。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单位工程名称:年月日
交底项目
倒锥壳水塔工程
交底人
施工班组
内容摘要:1、配合比情况;2、冬、雨季施工注意要点;3、工艺标准及质量
要求;4、保证质量具体措施;5、容易忽略的其他问题。
一、施工操作工艺
(一)工艺流程
基础施工→支筒滑模组装→支筒混凝土浇筑与模板→水箱预制→提升机具安装→水箱提升就位→附属设施安装→工程收尾→竣工验收。
4、钢筋的种类、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锚固长度和接头设置,以及接头铁件焊接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5、水箱严禁出现裂缝和渗漏现象。
6、水管安装完毕,应按规定进行通水试验,不得出现堵塞和渗漏现象。
(二)基本项目
1、混凝土应振捣密实,无露筋、蜂窝、孔洞、裂缝等缺陷。
2、钢筋的缺扣,松扣数量不超过绑扣数的确良10%,且不应集中。
7、滑动速度根据气温和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而定,一般为20~5Ocm/h。滑动过程中,两次提升的时间间隔不宜超过1.5mm。当气温较高时,可增加1~2次中间提升,提升高度为1~2个千斤顶行程。
参加交底人员:
记录人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单位工程名称:年月日
交底项目
倒锥壳水塔工程
交底人
施工班组
内容摘要:1、配合比情况;2、冬、雨季施工注意要点;3、工艺标准及质量
3、模板支设,板式基础底板侧模可用土模或砖模。环壁内采用150mm或200mm宽定型组合钢模板,围圈用弧形钢管或弧形钢筋,用钢管支撑顶牢。外模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配少量木模板,用钢丝绳借倒链环向锁紧。
4、钢筋绑扎,底板下层钢筋垫砂浆垫块,上层钢筋用钢筋马凳艾牢,以保证位置正确。上部按设计要求的位置和数量,安装支筒插筋,并与基础钢筋绑扎或焊接,插筋上部绑扎二道环箍,拟防止位移。
五、施工注意事项
1、水塔基础施工应注意做好基坑验槽工作,地基土必须均匀一致,符合设计要求,必要时进行处理,以避免受荷后产生不均匀沉陷,使水塔发生倾倒事故。
2、水箱浇筑时应注意不得任意松动固定底模的吊筋,用时防止冲击振动和偏心荷载作用,尽量减少水塔自由摆动。
3、水箱提升应注意操作人员分工明确,责人落实,地面设专人观察和统一指挥;水箱顶部必须专人监测吊杆受力情况,并与提升平台上司泵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和协作,保持油泵同步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防止发生意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