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梅特涅的均势外交

浅谈梅特涅的均势外交

浅谈梅特涅的均势外交浅谈梅特涅的均势外交摘要:梅特涅的均势外交借建构和维持欧洲“五强均势”格局,不仅恢复了奥地利在欧洲的强国地位,而且使战乱的欧洲长期保持相对和平与稳定,为欧洲顺利完成工业革命,进入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阶段提供了安全保证。

同时,他的均势外交也有很多消极影响。

本文将分析梅特涅均势外交的形成,特点,影响以及对中国外交的启示。

关键词:奥地利;梅特涅;均势外交一、梅特涅均势外交思想的形成梅特涅出生于德意志西部莱茵区的一个封建官僚贵族家庭。

1789 年梅特涅进入斯特拉斯保大学学习。

在那里,梅特涅深受柯赫教授观点的影响,认为随着民族独立国家权力的不断增长,国际法已成为维持均势局面的一种平衡力量。

之后他又接受历史学教授福格特关于各主权国家之间采取实力平衡政策的理论,信奉福格特用调和折衷手段缓和社会矛盾以维护贵族地位的主张。

福格特用历史事实和政治理论使柯赫那种稳健的合法主义增添了新的气息, 提出了关于欧洲新实力均衡思想和维护调和折中的贵族政治思想。

1792年10月, 法国革命军占领美茵茨, 梅特涅随父亲避到英国。

在那里, 他结识了政治活动家埃德蒙·伯克,梅特涅十分欣赏伯克关于法国革命破坏了欧洲正统秩序和社会力量均衡的反动观点,欣赏英国的均势外交,认定实践均势理论会给地处中欧的奥地利帝国带来益处。

1795年9月,梅特涅与爱丽诺·考尼特斯女伯爵结婚,这个婚姻给予梅特涅跻身于奥国上层贵族社会的机缘,并且得以接近奥皇法兰西斯一世,等待施展其均势外交谋略的机遇。

至此,梅特涅的均势思想基本形成。

二、梅特涅均势外交思想的实践1809年,梅特涅任奥地利帝国外交大臣。

当时的欧洲大陆处在动荡之中。

拿破仑掌权的法兰西帝国正在积极地图谋称霸欧洲,对奥地利西部造成巨大威胁;亚历山大一世统治下的沙皇俄国对东欧和近东地区垂涎三尺,给奥地利东部造成很大压力。

在奥地利北部,好战的普鲁士正在迅速崛起。

而奥地利国内,统治阶级日益腐败,国力衰微。

无论哪个强邻,奥地利都没法单独对抗,加上欧洲各国的革命,使奥地利的封建统治面临灭顶之灾。

梅特涅就是在这种国际国内环境下登上了政治舞台。

他纵横捭阖,施展灵活的外交手腕,运用其敏锐的判断力和出众的外交才能,周旋于欧洲大国之间,寻求国际力量的平衡,从而维护和扩大梅特涅要使奥地利摆脱被法国奴役之危机。

1810 年, 梅特涅任外交大臣的第一件杰作就是以“联姻代替战争”,仅花六周的时间就促成拿破仑与奥地利公主玛丽·路易丝的婚事, 实现与法国结盟。

奥地利因此获得短期喘息机会, 保存了军事力量。

同时,梅特涅又又暗中与东方大国沙俄联系,力图借助沙俄力量求得欧洲的实力均衡,减轻法国对奥地利压力。

当拿破仑撕毁《提尔西特和约》,法俄关系日趋恶化时,采取两面手法进一步促使俄法争斗。

他一方面假称积极支持法国,派出三万多奥利地军队,一面又向俄国秘密保证“给法国尽可能少的支持,向俄国作尽可能少的进军,并要尽可能造成最少的伤害。

”这样奥地利就能避免法、俄双方的侵害。

1812年春,拿破仑统帅60万大军,远征俄罗斯而失败。

法国从此一撅不振,大大被削弱。

梅特涅在利用俄国削弱法国之后,企图维持新的国际力量“平衡”。

当英、俄拉拢奥地利参加第六次反法联盟时,梅特涅不打算过分的削弱法国。

他认为削弱法国将会破坏大陆的实力均衡,并为俄国建立霸权开路。

法国实力必须保持既能抗衡俄国又不致于对奥地利形成太大威胁的限度内。

1814 年 10 月 1 日, 在梅特涅的多方协调下, 构建欧洲均势秩序的欧洲国际会议在维也纳召开。

梅特涅在会上施展他纵横裨阖、阴谋诡诈的权术。

法国战败后,欧洲形势发生了变化,俄国、普鲁士的力量膨胀起来,它们分别对波兰和萨克森提出领土要求,这是奥地利所不能容忍的,因为对他产生了威胁。

梅特涅认为奥地利迫切需要英国人。

此时,英国正担心因此而破坏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也反对俄国兼并波兰的野心法国也不愿意俄国称霸欧洲,反对俄国、普鲁士对波兰和萨克森的野心。

梅特涅便立即拉拢英国于1815年1月3日,英、奥、法三国签订一个秘密军事条约,由于三国的强硬态度迫使俄国和普鲁士不得不让步。

俄国没有完全达到目的。

普鲁士也只得到萨克森领土的2/3。

梅特涅这次成功地借用了英、法的力量,使之与俄、普对峙,求得了实力均衡。

亚深会议后,梅特涅积极利用“五国同盟”定期举行会议大力推行均势外交政策,以维持欧洲的均势状态。

但这只是一种幻想。

均势的出现是以列国并存,大国争霸的局面为前提的,又是大国之间相互勾结达成的协议而导致的一种妥协。

但妥协毕竟是相对的、暂时的,而斗争则是绝对的,永恒的。

一旦时过境迁,利害转变,攻守易势,敌友替换,均势状态与格局就必然被打破,这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止的。

对1820年爆发的西班牙革命、意大利各邦起义,1821年发生的希腊反对土耳其苏丹统治的斗争采取何种对策?英国为了本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在几次“五国同盟”协调会议上,都不与梅特涅的力主镇压政策合作,而另搞一套,或明或暗地支持这些革命和起义,以便为资产阶级寻找海外市场和投资场所创造机会。

183。

年法国“七月革命”和比利时“八月起义”的胜利,不仅冲破了维也纳会议确立的反动体系,而且打破了该体系赖以存在的基础。

欧洲均势格局,出现了英、法两个君主立宪国对抗俄、奥、普三个专制君主国的局面,梅特涅的均势外交遭到致命打击,他预感到旧欧洲的末日即将来临。

1848年是欧洲大动乱的年代,各国统治者自顾不暇,梅特涅在奥地利革命群众的讨伐声中下台。

这既标志着他所代表的保守势力的失败,也标志着他所执行的均势外交的彻底破产。

此后不到10年,奥地利帝国就丧失了外交舞台的重要地位,退到与其国力相称的欧洲第二流国家的位置。

三、梅特涅均势外交的特点1.梅特涅均势外交的每一次行动都是“权宜之计”,而不是长时期的外交政策。

梅特涅的策略手段就极尽其反复无常之能事。

2.梅特涅的均势外交总是小国和弱国作为大国搞平衡的筹码,任意宰割瓜分小国和弱国的领土。

在维也纳会议上,波兰和萨克森成了大国辛卜偿原则的牺牲品。

3.梅特涅均势外交的坚定不移的目标是削弱对方,增强自己称霸中欧的实力,结果在1813年还充当法国附属国的奥地利在维也纳会议后一跃成为欧洲的中心强国。

四、梅特涅均势外交的影响(一)由于梅特涅的均势外交使奥地利封建国家得以维系下来,精心建构起的“梅特涅体系”使欧洲保持长期和平与稳定,所以梅特涅的均势外交对奥地利和欧洲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1.梅特涅均势外交对奥地利的影响:对于近代奥地利这样一个当时面积居欧洲第二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来说,梅特涅的均势外交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梅特涅均势外交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建构和维持欧洲“五强均势”来保住奥地利国家的生存和强国地位。

在当时奥地利军事上屡屡失利的历史背景下,他的均势外交对国家生存和壮大所起的作用,相对于通过军事力量来实现以上目的就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它体现出来的积极影响更为突出。

没有梅特涅均势外交的灵活运用,就没有谁能把当时已经破败不堪的奥地利从面临分裂瓦解的危机中挽救回来,彻底摆脱遭遇法国继续侵略和奴役的危机,恢复奥地利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正统统治秩序,缓和国内复杂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巩固哈布斯堡王朝在国内的有效统治。

“梅特涅体系”的建构还为奥地利创造了一个比较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境,为奥地利进行当时席卷欧洲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安全保障,确保了奥地利国家经济和军事实力的不断恢复和壮大,并且较快地实现恢复奥地利在欧洲的大国之梦。

梅特涅在外交上通过“神圣同盟”、“四国同盟”和召开国际会议等手段,努力维持着欧洲均势体系几十年,“既有四国同盟保护地缘政治上的安全,又有神圣同盟保护国内的安全”,从而扩大了奥地利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使奥地利保持它在欧洲的大国地位至少半个世纪之久。

2.梅特涅均势外交对欧洲的影响:经过艰苦地努力,梅特涅把欧洲国家的命运同他的均势外交以及通过均势外交建构起来的“梅特涅体系”紧密地联系起来了,所以他的均势外交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可以说是深远的。

首先,由梅特涅推行均势外交所建构起的“梅特涅体系”使战乱的欧洲长期保持相对和平与稳定,为欧洲顺利完成工业革命,进入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阶段提供了安全保证。

3.梅特涅均势外交对世界的影响:为以后其他国家的外交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均势外交经验。

以梅特涅为核心建起的“梅特涅体系”为大国一致协调、和平解决国际事务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法国外交家塔列朗、普鲁士首相俾斯麦、英国的外交大臣卡斯尔累、和美国当代外交家基辛格都是继承和发展均势外交的杰出代表。

法国外交家塔列朗在维也纳会议上从维护法国的国家利益出发,既提出“正统主义原则”,强调力量均衡的重要性,又挑起“反法同盟”内部的矛盾,使法国摆脱了战败国通常的命运,缓和了“反法同盟”的报复心理,从而在维也纳会议上保住了法国疆界。

普鲁士“铁血宰相”俾斯麦与梅特涅有着相似的经历,1859年出任驻俄大使,1861年任驻法大使,1862年升为宰相兼外交大臣,把持政权达30年之久。

在位期间,他利用19世纪60年代欧洲错综复杂的国际矛盾,灵活运用外交手段,顺利完成三次王朝战争统一德国。

之后,他在欧洲外交舞台上也是纵横捭闽,既选择适当的国家与之联盟,以壮大自己;又离间大国间的关系,坐收渔利。

英国外交大臣卡斯尔累为抵御俄国的扩张,防止法国东山再起,在维也纳会议上提出尽快恢复“公正的均势”,为建构欧洲均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美国第56任国务卿基辛格,论证了在核时代“均势”将继续发挥作用, “均势”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并在任美国国务卿期间付诸实施, 积极推动尼克松政府与中国改善关系, 对苏联推行“缓和”战略, 从而构筑了一个以“均势”为基础的稳定的世界和平结构。

基辛格以事实证明了均势理论可以运用于核时代, 可以用来解决核时代的战争与和平问题。

(二)但是, 梅特涅的均势外交策略也存在很多消极因素。

1.梅特涅为追求奥地利的最大国家利益,在外交上表现出的阴险狡猾、诡计多端,既给他本人在奥地利和世界各国的声誉大打折扣,也体现出了当时欧洲秘密外交、阴谋外交盛行的时代特征。

2.由于长期推行“正统主义”,借“合”封建君主制之“法”, 来镇压欧洲各国的民族、民主革命以维持欧洲均势, 无疑把刚从面临受奴役的危机中挣脱出来的奥地利人民推回到封建枷锁之中。

忠实地执行弗兰兹一世的训示:“绝不允许再因外交上原因而削弱国内政治的枷锁”,严密控制国内教育,竭力钳制舆论,强化警察机构和间谍机制,来镇压欧洲各国民族革命,维持欧洲均势,巩固奥地利哈布斯堡封建王朝的统治,“使奥地利统治下的各民族中的每一个民族都受到所有其他处于同样境地的民族的牵制”。

无疑,这把刚从面临受奴役的危机中挣脱出来的奥地利人民推回到封建枷锁之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