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儿童智力因素发展与教育

第三章 儿童智力因素发展与教育

第三章儿童智力因素发展与教育
一、填空题:
1、我国学者普遍认为智力是一般认识能力的综合,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成份是
抽象思维能力,创造力则是智力的高度表现。

2、我们要正确对待和使用心理测验,防止两个极端:测验万能论和测验无用论。

3、小学儿童心理发展所具有的一般特点:迅速性、协调性、外露性、可塑性。

4、儿童心理学专家朱智贤指出,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形
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形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思维。

](有问题,自己填的)
5、一般认为,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出现在四年级,即 10---11 岁,但有一定的伸缩性。

二、判断题:
1、比纳——西蒙量表是法国人比纳首创的一种测量人类智力的标准工具,由比纳和西蒙合作制定。

(√)
2、比纳——西蒙量表首次引进了智龄这个数量化的标尺来衡量人的智力。

(√)
3、注意的转移就是注意力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
4、实验显示,小学五年级儿童对某对象估计的正确率,无意注意时只达22%,有意注意时则达56%,表明在高年级学生
的认知活动中,有意注意的作用超过了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已经逐渐取代无意注意,并占主导地位。

(√)
5、小学儿童注意广度存在着性别差异,无论低年级或高年级,女生的注意广度均高于男生。

(√)
6、注意分配是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小学四年级是儿童注意分配能力发展的转折期。

(×)
7、研究发现,小学儿童注意转移的综合反应时间随年龄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所以小学儿童的注意转移能力随年龄增
长而下降了,儿童注意集中程度越来越高了。

(×)(有问题)
8、研究显示,10岁时儿童的视觉调节能力的范围最大,远近物体都能看清,1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视力呈逐
渐下降趋势。

(√)
三、名词解释:
1、智商——个人智力水平的数量化指标。

通常以其英文缩写IQ为符号。

用公式表示为:
智商(IQ)=心理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2、思维——思维是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过程以间接途径获得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四、简答题:
1、请举例阐述小学儿童观察能力的发展特点:
答:目的性有所增强
顺序性有所提高
精确性明显改善
深刻性迅速发展
如果没有举例最多得一半分
五、论述题:
1、请阐述小学儿童注意力的发展的特点,并结合实例论述儿童注意力培养的思路。

答:(一)儿童注意力发展的特点
1、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主导
2、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主动
3、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4、注意品质不断发展(广度、稳定性、分配、转移)
(二)儿童注意力发展的培养
1、善于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2、利用活动发展学生的有意注意能力
3、利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转换规律
必须展开阐述,特别是注意力培养的策略要结合实例详细阐述。

2、请阐述小学儿童记忆力的发展的特点,并详细论述儿童记忆力培养的策略。

答:(一)小学儿童记忆力发展特点
1、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记忆为主转化
2、机械记忆为主——意义记忆为主转化
3、具体形象记忆——抽象记忆转化
4、逐渐学会各种记忆策略
(二)小学儿童记忆能力的培养策略
1、增强儿童记忆的目的性、积极性
2、教会儿童记忆的方法和技巧
1)充分利用无意识记规律
2)赋予记忆材料一定的意义
3)利用尝试回忆增强记忆
4)分析材料找出规律
3、合理地组织复习
1)复习要及时
2)方式多样化
3)份量要适当(提倡过度学习)
4)知识再加工
4、掌握回忆有效策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