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动物检疫应检样品分类表第一类 活的水生动物 样品名称 亲鱼、鱼苗、鱼受精卵 非种用鱼 种用观赏鱼 非种用观赏鱼 亲虾、虾苗 非种用虾 龙虾 螯虾、螯虾苗 种用蟹 食用蟹 种用龟、龟苗 非种用龟 亲鳖、鳖苗、鳖受精卵 种用青蛙、蝌蚪 非种用青蛙 食用贝 V. cholerae V. cholerae and parahaemolyticus 第二类 冰鲜水生动物产品 样品名称 冰鲜鱼 冰鲜虾 冰鲜蟹 其他冰鲜水生动物 检验项目 V.parahaemolyticus V.cholerae V.parahaemolyticus V.cholerae V.parahaemolyticus V.cholerae V.parahaemolyticus 检疫方法 检 V.cholerae and 按规定方法检查淡水产者 只检 V.cholerae and 按规定方法检查淡水产者 只检 V.cholerae and 按规定方法检查淡水产者 只检 V.cholerae 处理方法 异尖线虫,V.cholerae and 按规定方法检查,淡水产者 Salmonella sp. V.cholerae V.parahaemolyticus 送检 按规定方法检查 送检 送检 按规定方法检查 V. 按规定方法检查 V. cholerae and parahaemoluticus 送检 送检 and 按规定方法检查 检验项目 送检 外观检查,抽查送检 送检 外观检查,抽查送检 送检 外观检查,抽查送检 V. 按规定方法检查 检疫方法 处理方法第三类 冰冻水生动物产品 样品名称 冻鱼 冻河豚 冻虾 冻蟹 冻龟、冻鳖 检验项目 细菌总数和致病性大肠杆菌 分类学检查 V.cholerae V.parahaemolyticus V.cholerae V.parahaemolyticus Salmonella sp. V.cholerae 冻贝(带壳或不带壳) V.cholerae V.parahaemolyticus 其他冰冻水产品 V.cholerae V.parahaemolyticus 第四类 干的水生动物产品 样品名称 食用鱼肚 食用鱼皮 鱼粉(作调味品) 虾皮、蟹壳粉(作食品添加剂) 食用干海参 水生动物干粉(作饲料用) 鱿鱼干 鲨鱼鳍条(鱼翅) 小鱼干 Salmonella Salmonella Salmonella Salmonella 检验项目 检疫方法 气味检查 外观、气味检查 按规定方法检查 按规定方法检查 外观检查 按规定方法检查 外观检查 外观检查 按规定方法检查 处理方法 and 按规定方法检查 and 按规定方法检查 and 按规定方法检查 检疫方法 按规定方法检查 对照种类的毒性 and 按规定方法检查 处理方法水生动物病害检疫 操作规程(试行)鳗鲡种苗检疫方法1. 总则 本规程适合于对各种鳗鲡种苗进行检疫。
2. 试剂和设备 2.1.鱼传代细胞(EPC 25℃、RTG-2 和 PG20℃培养) 2.2.普通琼脂培养基和爱德华氏菌分离培养基。
见附件 5 2.3.微量生化培养管。
可购买。
2.4.鞭毛染色液 2.5.鉴定血清3. 现场检疫: 活动状态--是否活泼,有无死亡、变色(特别是发黑)现象。
4. 现场取样: 4.1. 取样数量和部位: 取整条鱼苗。
有症状或死亡的全取或 10 条(每 5 条作为一个样品放在一起) 常 , 规抽样要求取 30 条。
4.2. 样品处理: 用于检查寄生虫感染的,必须取样后立即观察,不能冻存或放置。
用于检查细菌感染的,必须取样后立即处理:体长 4cm 以下的稚鱼,经体 表消毒后整尾(或多尾)用经消毒的匀浆器匀浆后接种。
体长 46cm 的小鱼, 用无菌方法取出整个内脏,单个或混合匀浆后接种。
体长大于 6cm 的鱼,用无 菌方法分别从内脏器官(肝、脾、肾、心脏) 、腹水(若有)穿刺接种。
有皮肤 病灶、 烂鳃、 烂鳍等症状的病鱼, 从病灶处取样接种。
接种到培养基或增菌液中。
如果接种后出现较多且较一致的菌落,可怀疑带菌,需作进一步鉴定。
否则认为 是杂菌弃去。
用于检查病毒感染的,必须取样后保存于 4℃24 小时内送检或者保存于-18℃冻 存后尽快送检,切忌反复冻融。
5. 检验内容: 对鳗鲡种苗除仔细检查有无可见的病症及死亡外,主要是采取抽样普查(即 盲检)的方法分离爱德华氏菌和某些病毒,及解剖镜检查拟指环虫。
再就是根据 近年来国际上的疫情报告分析可能带有的病原作重点检查或强制消毒。
6. 检验方法 6.1. 细菌常规检查按附件 2 的程序进行。
6.2. 爱德华氏菌分离鉴定按附件 4 的程序进行: 6.3. 分离病毒:体表彻底消毒后整条匀浆。
分离鉴定按附件 3 的程序进行.附:国内外从鳗鲡中分离到的病毒: EVE(IPNV 型) RTG-2、20℃、3-4 天有 CPE-病原性 : EVX 和 EVEX(弹状病毒〕 :RTG-2、20℃、3-4 天有 CPE-非病原性 EV、EV-1、EV-2 正粘病毒: -病原性不清 开口病(球形病毒) :EG 细胞中 30℃、3-4 天有 CPE-病原性 注:均不是 OIE 公布的一、二类传染病。
7. 判断与处理: 细菌病:药物处理。
常用的洗浴药物有 0.4-0.6 ppm 三氯异氰尿酸遍洒、3-5 ppm 呋喃唑酮(浸泡 30 分钟+口服) 寄生虫病:药物浸泡。
常用的洗浴药物有:2%的食盐水 5 分钟、810 ppm 硫酸铜 30 分钟、10-20 ppm 高锰酸钾 30 分钟、0。
5 ppm 敌白虫遍洒等。
对虾检疫方法1. 总则 本规程适合于对活对虾(包括亲虾、虾苗、食用虾和观赏虾)进行检疫。
对虾主要检各种虾病毒。
并且以组织学检查为主,如压片、印片(涂片)、切 片然后染色镜检。
如发现问题再做进一步鉴定。
IHHNV 可用 EPC 细胞分离,白 斑病可试做 PCR 检查。
2. 试剂和设备 2.1. 常用切片和印片设备,以及各种染色液。
(见附件) 2.1. 鱼传代细胞(EPC 25℃培养) 2.1. PCR 仪、水平电泳设备、紫外观察灯。
2.3. 引物(编号 146F1 和 146R1)及 PCR 常用试剂:dNTP, Tag 酶3. 现场检疫: 活动状态是否活泼,反应敏捷,在用手提起包装袋时应会游动。
体表体表光滑、干净、颜色正常一致、无附着物、肌肉饱满。
其它鳃部无烂鳃、黑鳃,肝胰腺无红肿、变白浊不透明现象;附肢无溃 烂、红肿、断残等;尾部无肿烂、残损等。
4. 现场取样: 虾苗取整条虾(制片取 10 条,分离病毒取 30 条)。
亲虾仅在产卵后取亲虾和 子代虾苗样品。
亲虾产卵后孵化的虾苗取样数量按“种用水生动物产地检疫取样 试验操作规程”要求取 30 尾。
产卵前仅取亲虾新鲜粪便和病虾、死虾的肝胰腺、 血淋巴、溃疡部位。
。
用于镜检的要尽快涂片、压片、整条或切成小块固定。
用于分离病毒的须取 样后迅速保存于-18℃冻存并尽快送检,切忌反复冻融。
5. 检验内容病毒---YBV、白斑病、BMNV、BP、IHHNV、MBV。
其它项目根据 OIE 公报的疾病流行疫区(三年内有效)决定。
6. 检测方法:6.1. 组织学检查(主要用于查病毒包涵体) : 涂片、压片和切片的制作和固定方法见附件 6。
用孔雀绿、苏木精-伊红、Giemsa 或 Fulgen 染色。
不同的染色方法及染液配 方见附件 7。
BMNV--无包涵体,核极肥大(直径大 2-3 倍) ,肝胰腺变白浊不透明。
BP----细胞核内有三角形嗜伊红包涵体(嗜酸性,0.5-20μ ) MBV---细胞核内有多个圆形嗜伊红包涵体(3-8μ ) IHHNV--细胞核内有圆形嗜伊红包涵体,Fulgen 染色阴性。
HPV--细胞核内有单个巨大圆形蓝色包涵体(嗜碱性),Fulgen 染色阳性。
YBV--取淋巴组织压片,细胞质内可见浓染的嗜伊红小体。
6.2. 病毒分离 将样品按附件 3 的要求处理并接种到 EPC 细胞,20-25℃培养。
IHHNV 能 在 3-5 天内引起细胞出现 CPE。
再作进一步鉴定。
6.3. PCR 用白斑病病毒特异性的引物做 PCR 检测对虾样品。
具体操作方法见“深圳 动植物检疫局水生动物检疫操作规程:对虾白斑病病毒 PCR 试验方法” 。
7. 参考消毒方法: 寄生虫病: 药物对症处理 细菌病: 药物浸泡 (1-1.5 ppm 漂白粉遍洒, 或 2.5-5 ppm 高锰酸钾 3 小时) 和口服 (0.1%氯霉素或 0.05%氟哌酸)。
虾卵消毒: 收集受精卵用干净海水冲洗 5 分钟于 200 ppm 福尔马林浸泡 30 秒再用干净海水冲洗 5 分钟培育。
龟类检疫方法1. 总则 本规程适合于对各种活的龟类(种用、食用、观赏的龟和甲鱼等)进行检疫。
2. 现场检疫: 活动状态--是否活泼好动,反应敏捷,翻身是否困难、有无死亡。
外表--外形正常、甲壳圆滑、皮肤光亮、甲板完整。
无烂壳、穿孔、红斑 溃疡、红脖子、腐皮、溃疡、赤斑、附着物等现象。
3. 现场取样: 3.1. 取样数量、部位和方法: 有症状的全取或 10 只。
无症状取 35 只。
收集肾、脾、肝(去胆) 、肠和血 。
霉菌等附着物直接取样镜检。
3.2. 样品处理: 用于检查细菌感染的,必须取样后立即处理:体表彻底消毒后剪开甲壳,用 无菌方法从内脏穿刺取样。
接种到培养基或增菌液中。
如果接种后出现较多且较 一致的菌落,可怀疑带菌,需作进一步鉴定。
否则认为是杂菌弃去。
用于检查病毒感染的, 必须取样后保存于 4℃24 小时内送检或者保存于-18℃ 冻存后尽快送检,切忌反复冻融。
4. 检验内容: 由于对龟类病害了解不多,OIE 也未明确规定,但目前病害流行严重,并且 有进口带入的迹象。
因此采用常规检查的方法。
即仔细检查有无可见的病症和患 病部位(如红脖子、烂底板等) 。
种用龟则需要采取抽样普查(即盲检)的方法 分离病毒和细菌。
如果有近年来国际上有关于龟类疫情报告可能带有的病原则作 重点检查。
处理建议采用强制消毒的措施。
5. 检验方法 5.1. 细菌常规检查按附件 2 的程序进行。
5.2. 病毒常规分离鉴定按附件 3 的程序进行: 5.3. 霉菌等直接取附着物压片镜检。
6. 参考消毒方法: 细菌病:1-2 ppm 呋喃唑酮浸泡 48 小时(或 20-30 ppm 浸洗 20-30 分钟)。
水霉病: 15-30 ppm 孔雀石绿浸洗 20-30 分钟, 或 20 ppm 高锰酸钾浸泡 10-15 分钟。
寄生虫病:3%食盐水 10-25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