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研究地质遗迹分类体系齐岩辛1,许红根1,江隆武1,胡济源2(11浙江省地质调查院,浙江杭州311203;21安徽332地质队,安徽屯溪245000)摘要:为使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工作逐步进入规范化、科学化,提出了一种新的分类方案来规范和建立地质遗迹分类体系,并对其进行探讨。
关键词:地质遗迹;分类体系;遗迹代码中图分类号:F9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399(2004)03-0055-04目前,地质遗迹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结合各家说法,多数观点是: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地质遗迹资源的特点决定了其价值的独特性、宝贵性,因此,对于如何保护地质遗迹和可持续利用地质遗迹将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在保护和利用地质遗迹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碰到关于地质遗迹分类的问题,科学统一的地质遗迹分类体系将会使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利用变得规范化、科学化,也便于对地质遗迹的统一管理和规划。
1已有分类方案特点地质遗迹的分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目前尚无统一的认识,各家仍在探索发展之中,下面简要介绍目前已有的几种地质遗迹分类方案。
(1)5中国旅游地质资源图说明书6分类¹中国地质矿产部地质环境研究所编制的5中国旅游地质资源图说明书6(1992)中,以旅游地质资源的旅游价值为基础,突出旅游地质资源的地质环境特点进行分类,将已知的重要旅游地质资源分为35类。
此分类方案基本涵盖了所有类型的地质遗迹,分类较细,是我国较早的关于地质遗迹的分类方案。
该方案未将旅游地质资源分成几个大类归并,使得一部分类还能细分,有些大小类同档,分类程度不同。
另外,把石窟、岩画及摩崖题刻按旅游地质资源处理也有些不妥。
(2)丁季华等分类º丁季华主编的5旅游资源学6(1999)一书,把自然旅游资源分为6类:地质类旅游资源、地貌类旅游资源、气象气候类旅游资源、水文类旅游资源、生物类旅游资源、太空类旅游资源。
在这6大类中又划分出若干小类,共26项。
其中,除气象气候类旅游资源、生物类旅游资源外,其他4类均与地质遗迹有不同程度的联系。
该分类中,地质类旅游资源和地貌类旅游资源在分类标准上不太明确,分类过粗。
大类中部分小类归类欠妥,如海蚀、海积应为地貌类遗迹等。
(3)陈安泽分类»陈安泽的地质地貌景观(地景)资源综合分类方案,把地质景观分为4大类:地质构造大类、古生物大类、环境地质(地质灾害)现象大类、风景地貌大类,大类下面又分出19个类,类下面分出53个亚类。
该分类基本涵盖了所有地质遗迹类别,得到多数专家认可。
作者认为分类中的洞穴类可考虑不予设置,部分亚类的归属也有些不妥,如古火山遗迹归入构造类或地貌类较为适宜,古冰川遗迹归入岩石类较为适宜等。
(4)陶奎元等分类¼陶奎元等依据地质遗迹的成因把地质遗迹分为10大类,分别为:¹地层类、º构造类、»岩石类、¼矿床类、½矿物类、¾化石类、¿古人类文化遗址、À地质灾变、Á地形地貌类、Â在地质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的遗址。
大类下面共分出49个小类,并对大类和小类按顺序给出一定的代号,该分类是一种较为合理的分类。
不过部分大类(如地形地貌)分出的小类存在重叠和不全面现象,大类和小类给出的代号没有一定的规律,不便于推广使用。
(5)5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调查技术要求6分类½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编写的5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调查技术要求6(讨论稿)(2002)中依据造成遗迹的动力因素、主体物质组成及成因把地质遗迹分为10大类,分别为:¹地层类、º构造遗迹类、»岩石遗迹类、¼矿床(产)遗迹类、½矿物遗第6卷第3期资源#产业Vol16No13 2004年6月RESO UR CES&IN DU ST RIES Jun12004收稿日期:2004-07-25;第一作者简介:齐岩辛,男,助理工程师,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地质遗迹资源调查和评价工作。
迹类、¾化石遗迹类、¿史前人类遗存类、À地质作用遗迹类、Á地质灾害遗迹类、Â地貌遗迹类。
大类下面共分出68个小类,但仍存在部分大类分出的小类有重叠现象,另外部分小类所归的大类也欠妥。
(6)5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6(试行)分类¾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编写的5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6(试行)(2002)中,为了便于国家地质公园内地质景观的标示说明和保护利用,从较直观的景观自然分类出发,避免过分的专业化,把地质景观分为7个大类:¹典型地质剖面;º古生物景观;»地质地貌景观;¼水体景观;½地质灾害遗迹景观;¾地质工程景观;¿典型矿床及采矿遗址景观,大类下面又分出40个小类。
分类首次引入了英国自然保护委员会提出的出露性景点和完整性景点两大类概念。
该分类系统从地质景观的角度出发,把类别进行归并缩减,扩大了大类的容量;首次增加了人工的地质工程景观,作者认为该类不应单独提出,可考虑与地质灾害合并为一类;另外,分类实为地质公园的建设指南,也可作为一般地质遗迹调查评价的分类参考。
(7)已有分类存在问题通过对已有地质遗迹分类方案的分析,它们存在的主要问题是:¹个别分类方案依据和原则不清,有的还扩大了地质遗迹的内涵;º多数分类方案中有重叠现象;»部分小类的归属不当。
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目前亟需建立统一的地质遗迹分类体系来规范地质遗迹的分类。
3地质遗迹分类体系311分类依据和原则由于地质遗迹是一种地质自然遗产,也就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物质,因此,它们就有一定的物质组成,在一定程度上,用其物质组成表示其自身就可以把它们区分开来;但也有例外,有些地质遗迹(如地质地貌)用物质组成并不能表达其所表现的特点和形态,单一用物质组成就不能区分它们,而用其成因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反过来,单独用成因也不能解决所有地质遗迹的分类问题。
可见,单一的分类依据不能解决地质遗迹的分类问题,因此,我们提出用/物质组成)))成因综合分类法0来解决地质遗迹的分类问题。
物质组成)))成因综合分类法,其分类依据是综合考虑地质遗迹的物质组成和成因因素。
分类的基本原则是:¹能够基本涵盖国内地质遗迹的实际类型;º尽量避免不同类型遗迹的叠加和分类不确定性;»充分考虑到遗迹小类的不断补充与完善。
312遗迹类型代码的确定考虑到对地质遗迹统一管理的需要,每一类地质遗迹应有一个统一规范的代码来代表,我们对每一类地质遗迹及其小类给出一定规律的代码来代表该类遗迹。
遗迹类型代码确定的规则为:大类代码为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该字母为大类主体词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小类代码为两个英文字母组成,第一个字母为该小类所归大类的代码(大写),第二个英文字母是小写,代表遗迹的小类,为小类主体词(或关键词)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若碰到小类主体词(或关键词)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有相同时,后来者取主体词(或关键词)英文单词的前两位英文字母。
313地质遗迹分类体系按照本文所提到的/物质组成)))成因综合分类法0,把地质遗迹总体分为9大类,即地层类(S)、构造类(T)、岩石类(R)、矿物类(M)、矿产类(C)、古生物类(P)、地质灾害类(D)、地质地貌类(L)及水体类(W)(实例见表1)[1]。
31311地层类指具有区域性或全国、全球性典型意义的各类典型、标准地层剖面。
可分为5个小类(后面括号内为小类代码,下同):¹岩石地层剖面(Sl);º年代地层剖面(Sc);»生物地层剖面(Sb);¼事件地层剖面(Se);½层序地层剖面(Ss)。
在某一典型或标准地层剖面中,可能会出现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层、典型岩石或典型矿物,则应作为剖面一部分归类,不应单独分类。
当某一地层剖面既是典型或标准地层剖面,其剖面的一部分或全部又组成特殊的、典型的地质地貌景观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分成一类或两类处理。
31312构造类指具有典型意义各级尺度的构造点及构造现象。
可分为4个小类:¹全球性构造、板块构造或地质体的关键位置(T g);º具有典型意义的区域构造(T r);»典型的中小型构造(T m);¼典型意义的火山构造(T v)。
如果是大型乃至巨型的断裂、褶皱、推覆运动等形成的宏观尺度的构造地貌现象时,则应归入地形地貌类中的构造地貌小类中,如四川龙门山葛仙山飞来峰等。
当某一典型的火山构造,内部存在典型岩石或矿物时,仍按火山构造归类;若火山构造又组成了典型的、特殊的火山岩地貌景观时,则不再归入火山构造小类,应考虑归入火山地貌小类中。
31313岩石类指具有典型(特殊)意义或现象(岩相、结构和构造)的各类岩石。
可分为5个小类:¹典型(特殊)意义的侵入岩(Ri);º典型(特殊)意义的火山岩(Rv);»典型(特殊)意义的沉积岩(Rs);¼典型(特殊)意义的变质岩(Rm);½具有工艺或观赏价值的岩石(Ra)。
56资源#产业2004年表1地质遗迹分类体系及实例大类类型代码实例地层类(S)岩石地层剖面S1浙江江山大陈乡荷塘组正层型年代地层剖面Sc浙江常山达瑞威尔阶全球界线层型生物地层剖面Sb云南澄江动物群剖面层序地层剖面Se湖南桃源九溪(台地边缘)剖面事件地层剖面Ss华南二叠)三叠纪地质事件岩相地层剖面Ss四川峨眉龙门硐三叠系剖面构造类(T)全球性构造、板块构造或地质体的关键位置T g台湾太鲁阁峡(板块构造点)具有典型意义的区域构造T r中国郯庐断裂表现点典型的中小型构造T m浙江常山砚瓦山-箸溪变形带典型意义的火山构造T v浙江芙蓉山破火山岩石类(R)典型(特殊)意义的侵入岩Ri浙江舟山桃花岛花岗岩典型(特殊)意义的火山岩Rv浙江雁荡球泡流纹岩典型(特殊)意义的沉积岩Rs北京西山丁家滩含微晶丘碳酸盐岩典型(特殊)意义的变质岩Rm甘肃北山清水沟蓝闪石片岩具有工艺或观赏价值的岩石Ra浙江常山花石(瘤状灰岩)矿物类(M)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宝石类矿物产地M j浙江昌化鸡血石具有重要工艺或观赏价值的矿物产地M a贵州的辰砂晶洞种类、成因或特点罕见的其他矿物产地M i山东金刚石矿产类(C)典型的金属矿产产地Cm江西德兴铜矿典型的非金属矿产产地Cn浙江武义萤石矿古采矿遗址Cs浙江温岭长屿硐天古生物类(P)史前人类遗迹P h浙江杭州跨湖桥遗址古生物化石保存地Pb四川自贡恐龙化石古生物遗迹保存地Pt内蒙古恐龙足迹孑遗古生物保存地Pr湖南柴云万峰山银杉、冷杉群地质灾害类(D)地震遗迹De河北三河)平谷地震现代火山遗迹Dv云南腾冲火山泥石流遗迹Dd贵州东川泥石流滑坡遗迹Dr长江山峡新滩滑坡崩塌遗迹Dc陕西翠华山崩塌地裂和地面沉降遗迹D1陕西西安地裂缝陨石撞击遗迹Dm吉林双阳陨石陨落点地质地貌类(L)花岗岩地貌L g安徽黄山陆源碎屑沉积岩地貌Ls湖南张家界砂岩峰林火山岩地貌L v浙江雁荡山碳酸岩地貌L k云南石林变质岩地貌L m山东泰山冰川地貌L g1四川海螺沟风成地貌La甘肃敦煌雅丹土石林地貌L p云南元谋盆地班果土林海岸地貌Lo辽宁大连金石滩峡谷地貌L b四川大渡河黄土地貌L1陕西洛川黄土河流地貌(阶地等)Lr湖北长江下荆江段牛轭湖构造地貌L t四川龙门山葛仙山飞来峰水体类(W)特殊成因意义的河流或风景河流段Wr广西桂林漓江特殊成因意义的湖泊W1浙江杭州西湖瀑布Wf浙江诸暨五泄特殊成因意义的泉水Ws山东济南趵突泉地热与温泉Wg浙江南溪温泉湿地Wm江西鄱阳湖57第3期齐岩辛等:地质遗迹分类体系若典型(特殊)意义的岩石又组成特殊或典型的地形地貌景观时,可考虑单独归入地貌小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