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收入分配政策对储蓄与消费的影响

收入分配政策对储蓄与消费的影响


北京时间7月17日下午消息,据世界银 行(微博)收集的数据,可得出如上的中 美两国过去51年(1960-2010)最终消费 支出变化图。单位为当前美元,即未 对通胀做出修正。最终消费指常住单 位一定时期内对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 终消费支出,也就是常住单位为满足 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 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货物和服务的 总支出,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 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最终消费分为 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两大部分。 中美两国经济的最终消费支出状 况存在明显差异。在1990年之前,考 虑到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国的最 终消费支出非常低,经济增长几乎完 全不依赖于消费。近年来这种状况有 所改善,但增速仍达不到早已迈入发 达国家成熟期的美国同期的水平。 美国经济始终高度依赖于消费开 支特别是消费者开支,后者在美国经 济总量中通常占有70%的份额。两国 最终消费支出的最新数据是:中国 2010年为2.76万亿美元,人均2063美 元;美国2010年12.77万亿美元,人均 41327美元。
建国初期,为迅速实现工业化,我国效仿 苏联构建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 渐形成以计划为特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 经济模式。
2、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并不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 长的根本动因。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 中国家,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具有追赶 性质,其根本原因是在于充分发挥了包括 资本、劳动、技术、制度和结构等方面在 内的后发优势,改革开放只是这些后发优 势的潜力得以实现的触发器。
但是,在经历了持续高速增长,经济已进入工业 化中期阶段以后,过去奉行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战 略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1、经济结构不平衡问题加剧,如区域发展不平衡, 城乡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平衡,需求、供给 结构不平衡 2、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社会矛盾在聚集、深 化 3、资源的消耗在加速并显现出日益枯竭,生态环 境在不断恶化 4对外依赖性越来越大,受外部冲击越来越大,经 济变得越来越脆弱。
我国的统计数据显示,1978 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317, 2000 年后,就达到了 0.4 的警戒线,2006 年,甚至达到 了接近 0.5 的水平,此后,统计局不在公布过基尼系数的 具体数据。
2010 年,新华社两位研究员对基尼系数进行了研究,得 出的判断是我国的基尼系数实际上已超过了 0.5,研究者 们针对基尼系数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我国 的基尼系数过高,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收入分配问题 到了十分严重的状态,同样的,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我 国的基尼系数有被严重高估的可能,原因在于居民收入中 存在无法统计的巨大灰色收入。 据世界银行的测算,2006 年,欧洲与日本的基尼系数大 约在 0.24-0.36 之间。相比较,我国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已 突破的合理的限度,全国总人口中 20%的最低收入人口 占收入的份额仅为 4.7%,而 20%的最高收入群体的收入 和占总收入的 50%以上,2008 年,我国城镇居民中 20%的最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 34727.55 元, 是 20%最低收入组人居可支配收入的 6049.94 元水平的 5.74 倍,农村人均纯收入 20%的高收入组收入达到 11290.20 元,是低收入组收入 1499.81 元的 7.53 倍。 根据不变价格计算,我国城乡收入增长率之比也在 2008 年达到了 2.64:1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需要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 1、增长优先发展策略向着增长与公平并重发展 战略转变。 也就是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重社会公平, 尤其是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2、投资型驱动发展战略向大众消费主导型发展 战略转变 从需求结构来说,适度减少投资,扩大消费,尤 其是居民的消费,让消费需求成为新阶段的主要 增长引擎。
二、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状况对其消费 的影响
度量收入差距的指标中,最常用的是基尼系数,通常认为, 基尼系数越大,贫富差距程度就越严重,国际上,基尼系 数的范围一般情况下具有一致的看法,通常认为 0.3 以下 的基尼系数是最佳的平均状态,如果基尼系数低于 0.2, 收入分配处于绝对平均的水平,而 0.3到 0.4 之间的基尼 系数是大多数国家的正常范围,超过 0.4 就达到了警戒状 态,如果基尼系数达到了 0.6,就达到了危险的状态。
资本积累率 60 50 40 30 20 10 0
19 79 19 81 19 83 19 85 19 87 19 89 19 91 19 93 19 95 19 97 19 99 20 01 20 03 20 05 20 07 20 09 20 11
投资驱动的模式的确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 活力,根据郭熙保的计算显示:从2001年到2008 年,资本形成总额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达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条 件下以经济增长为前提和基础的经济发展 基本特点,反映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经 济发展状况。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模式的构成 要件——经济体制、市场体制、资源配置 方式、经济增长、主导产业和调控方式都 在不断变化。
1、计划经济时期的经济发展模式
我们把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总结为: 1、增长优先发展模式 把经济增长作为追求的主要目标,甚至是唯一 目标,这在非常贫困的阶段是合理的。 2、投资驱动 中国经济在起飞过程中,的确是依靠投资和资 本积累驱动经济增长和加快工业化经常地。中国 资本形成率一直维持在30%-40%之间。尤其是近 几年资本形成率不断攀升。
3、沿海先行发展模式 中央政府放弃了区域平衡发展战略的思路, 根据区位优势,实施沿海先行发展战略, 即给予沿海省份和若干城市特殊的优惠政 策,让这些地区通过外贸和外资来促进经 济发展
4、出口鼓励型发展战略 中国在过去30年中始终坚持外向型发展战 略,把出口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3、沿海先行发展战略向东中西部平衡发展战略转 变 4、出口鼓励型发展战略向出口中性发展战略转变 投资主导型经济增长迟早会陷入产能过剩与国 际分工的低端化局面, 中国近些年的发展已经显现 出工业品生产过剩和经济增长对外依赖的迹象。 出口中性战略有利于提高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 于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有利于摆脱 世界经济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巨大冲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