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孟子《人和》优秀ppt课件

孟子《人和》优秀ppt课件



法:规范、标准、榜样
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 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 • 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
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
也。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 • 像他这样,同禽兽有什么区别呢?对于禽
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
兽又有什么可计较的呢?
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
;.
5
思考下列问题: v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孟子认为哪个最重要? v 孟子是如何阐述“人和”的重要性的?
天时
地利
人和
两个战例 逐层递进
;.
6
何为“得道者”,何为“失道者”?
得道者:有仁德,践履仁的国君 失道者:没有仁德,背离仁的国君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人和”的最高境界:天下顺之
;.
7
全文思路
君子一辈子的忧虑是什么?
君子的忧虑在已不在人,君子的忧虑不在遇上横逆之人,而在自己 的德行不能达到舜那样高的水平,以为天下人的楷模,并且垂范后 世。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
;.
13
思考:国君要达到人和的境界,必须施行仁政,必须具备仁德。那么就一般的 社会成员来说,如何能够营造人和的社会关系呢?
;.
16
“爱人不亲,反其仁; 治人不治,反其智; 礼人不答,反其敬。”从这句 话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凡事没有做好,都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断提 高和完善自己才是根本。
;.
17
爱人不亲,反其仁; 治人不治,反其智; 礼人不答,反其敬。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 诸已。
;.
18
“爱人不亲,反其仁; 治人不治,反其智; 礼人不答,反其敬。”从这句 话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
3
第一则
;.
4
•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 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 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
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 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
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论证: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推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如何做到“人和”)
“人和”的最高境界:天下顺之
;.
8
思考:国君要达到人和的境界,必须施行仁政,必须具备仁德。那么就一般 的社会成员来说,如何能够营造人和的社会关系呢?
;.
9
第二则
;.
10
•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 • 所以:-------的原因
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
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
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
;.
11
一、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常爱之。 敬人者,人常敬之。
如果有了例外,要面对这种例外,君子要怎么做呢?
自反——反省自己
;.
12
二、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凡事没有做好,都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断
提高和完善自己才是根本。
;.
19
主旨: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一切都要从自己身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和完
善自己才是根本。抓住了这则
;.
21
(孟子对齐宣王)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 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 为而已矣。
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 以:因为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 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于 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
• •
以:用 横逆:形作名,蛮横无理的态度
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 • 由:犹
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 • 乃若:至于这样
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 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
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 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 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城:内城 • 郭:外城 • 环:包围 • 然而:这样却 • 是:这 • 委:丢弃,抛弃 • 域:使……在界限内 • 固:使……坚固 • 畔:叛,背叛
•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 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所以说:老百姓不是靠封锁边 境线就可 以限制住的,国家不是靠山川险阻就可 以保住的,扬威天下也不是靠锐利的兵 器就可以做到的。
•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人互敬互爱,就能达到人和的 境界
;.
14
第三则
;.
15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 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孟子说:“爱别人,别人不来亲近,就要反问自己仁的程度;治理别人却治理不好, 就要反问自己智的程度;礼貌待人,别人却不理睬,就要反问自己恭敬的程度。行 为有得不到预期效果的,都要反过来求问自己。自身端正了,天下的人就会来归附 他。《诗经》上说:‘永远配合天命,自己求来众多的幸福。’”
《孟子》选读
;.
1
;.
2
一位印度国王曾让手下做样一个实验:将十只羊关在一间屋子里,然后往
屋子里放一筐鲜草;将十条狗关在另一间屋子里,然后往屋子里放几块肉。第 二天国王打开第一间屋子的门,发出十只羊都安然地睡着觉,而筐中的鲜草都 己被吃光,国王打开第二间屋子的门,令他大吃一惊……十条狗都遍体鳞伤, 满身鲜血,奄奄一息,而几块肉却都完好无损。国王不由得感慨:假如狗能像 羊一样和睦相处,不仅不会受伤,还能享用美味的肉。确实,只有和,才能使 人和睦相处,更好的生存。和,是生存的保证。
译文:(孟子对齐宣王)说: “敬爱自己的长辈,进而也敬爱别人的长辈;爱抚自 己的孩子,进而也爱抚别人的孩子。(这样)天下就可以在掌心中随意转动(要统 一它就很容易了)。《诗经》上说:‘先给妻子做榜样,再给兄弟好影响,凭这治 家和安邦。’是说要把这样的用心推广到各个方面罢了。所以,如果广施恩德就足 以安抚天下,不施恩德,连妻子儿女也安稳不住。古代的贤明君主之所以远远超过 一般人,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善于将他们所做的推广开去罢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