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轼在黄州

苏轼在黄州

苏轼被贬谪黄州时的思想状态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卒后追谥“文忠”,
北宋杰出文学家、诗人、散文家、词人、书画家,四川眉山人。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

曾在立新法中反对过王安石,被贬到黄州。

与汉末“三曹父子”齐名。

著名的唐宋八大家(苏辙、苏轼、苏洵、欧阳修、曾巩、王安石、柳宗元、韩愈)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政治上属旧党。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表达出作者孤寂凄凉,无所归依的心境以及仕途不得志的抑郁,以及他豁达的人生观。

此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

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

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

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近乎流放,心情忧郁;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于是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