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助推学校管理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教育由于国家、社会还有个人对其的重视,进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
在教学的管理方面,信息技术会更多地应用并引入到管理中,降低了劳动工作人员的负担强度,管理者从简单的事务性劳动过渡到宏观管理与监控。
但教学管理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
本文分析了我国教育教学管理现状,阐述了教育管理的理论指导和信息处理的基本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的举措,供参考。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09-01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
当今,信息化浪潮冲击着各行各业的每个角落,信息技术逐步影响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样的,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愈来愈明显地展现
出来,通过信息化,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与家长的沟通都将变得更加完善、更加规范,并且更加方便。
一、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及发展
教育信息化的名称及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着许多不同的提法。
对于中日韩等东方国家,大量使用“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对于西方则有许多不同的提法,如it in education(教育中的信息技术),e?鄄education(电子化教育),network?鄄based education(基于网络的教育), online education(在线教育),
virtual education(虚拟教育)等。
无论是哪种名称和提法,有一点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系统的使用。
计算机的出现和互联网的普及给全社会带来了各种有深刻影响的变革。
它们不是暂时的流行,而是会长期的影响和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
因此,教育信息化从一出现就开始了迅猛的发展,并越来越受到重视。
从下面一些资料可以清楚的看到教育信息化在我国的发展。
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美国开始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
1994年我国开始投资建设了全国第一个国家范围的计算机学术网络“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2001年7月,我国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把教育信息化写入了正式文件,并把其列为全国教育事业十五计划的战略要点,教育信息化从此被提上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获得了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
2004年2月10日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2006年5月8日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公开发表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更是明确指出:加快教育科研信息化步伐。
提升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持续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发展多层次、交互式网络教育
培训体系,方便公民自主学习。
建立并完善全国教育与科研基础条件网络平台,提高教育与科研设备网络化利用水平,推动教育与科研资源的共享。
二、教育信息化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各方面的建设已经比较完善。
但是从全国范围内来看,现在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问题一:教育经费有限
我国人口众多,人口基数大,目前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占全国gdp 比重的4%左右,与一些发达国家的9%有比较大的差距,同时与世界平均水平7%也有一定距离。
再加上我国东部和西部、沿海和内地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了经济落后地区教育信息化程度较低。
问题二:信息资源不能有效共享
虽然很多学校,特别是高校都有了自己的校园网,并且都能接入到国家的教育网。
但是国家现在还没有统一的教育信息门户,各校园的资源不能有效的共享(例如:有的校园网仅限于在本校园内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共享),在某种程度上仍是一座座的信息孤岛,要想有效的获取教育资源还需花费很大气力在茫茫网海中搜索。
问题三:教育观念需要转变
教育信息化已经发展了十多年,但有相当多的老师和学生都没有深刻的认识到它带来的冲击,还只是简单的把信息化理解为看多媒
体课件。
三、有效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的举措
1.建立适合校情的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会依照本校的不同办学定位及自有的特色创建科学化的管理模式。
让管理人员从微观的操作渐渐变成宏观的持控,重点强调管理过程中的监控与结果审核。
使用的过程中必须要经专门的人员对系统进行各方面的监控与调试,随时依照不同的需求优化和改良系统。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信息化优势
信息化的管理平台搭建好后,还需充分的使用,把先进的技术运用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
最开始教学管理部门还要应对教学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大量事务性劳动,特别是在当高校扩招时,很多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就会肩扛重任。
而教学管理部门最终只是个统筹的管理者与下达者,具体的分步执行与操作都需要安排到下层的单位及个人完成。
因此就必须要合理利用教学管理系统,通过网络把管理者及被管理者联系在一起,组成点对面的管理格局。
这样就可以提升管理效率,同时减轻教学管理的部门劳动压力,让管理者抽出时间和精力研究管理的方式,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与管理成效。
3.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素质
教学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教学管理人员,高素质稳定的队伍直接判定了教学管理水平及信息化建设成效的提高。
日常的管理
中,信息化技术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减轻了管理者的劳动强度,而且提高管理者的业务素质及强化了信息技术的素养。
教学管理人员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还学习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计算机技术。
另外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也十分重要,它可避免管理人才的盲目流失,从而保证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武寿春. 浅论高等学校院系教育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 教育信息化, 2002,(12).
[2]赵复查,林天卫,冯建文.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研究与实践[j]. 零陵学院学报, 2004,(07).
[3]葛秀范. 学校信息化教育模式初探[j]. 辽宁教育, 2004,(09).
[4]蔡连玉,傅书红. 信息化对学校管理系统影响初探[j]. 开放教育研究, 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