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漏油事故概况及评论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渤海湾溢油事件主要概况及最新进展,并由此阐述了隐藏在事件背后的一些社会问题。
笔者同时对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方康菲与中海油进行了谴责,并相应作了一些个人评论。
前言
渤海湾蓬莱19-3油田于6月4日发生漏油事故,这一事故自发生以来就备受公众关注,中海油和康菲更是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到现在为止,渤海湾漏油事故已经过去三个多月了,事故造成840平方公里的海水降至劣四类,这次事故可谓深深地刺痛了国人的心。
下面首先让我们看一下这次事故的概况。
事故概况
日
期
事件节点
6月21日
微博首次出现关于此次渗油的消息,该条微博疑为中海油内部人士所发,内容是“渤海油田有两个油井发生漏油事故已经两天了,希望能控制,不要污染。
”多家媒体此后联系中海油集团公司新闻处及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部,均未获得回复。
7月1日
中海油首次正式作出回应:据美国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康菲中国)报告,由该公司任作业者的蓬莱19-3油田于6月上、中旬发生渗漏,附近海面出现油膜,目前渗漏点已经得到控制。
7月3日
据中海油内部人士7月3日透露,中海油渤海湾一油田发生漏油事故已基本处理完毕,由于泄露范围比较小,只涉及200平米左右,对事故海域及相关环境影响较小。
没有人员受伤,没有任何关于野生生物、渔业或航运不利影响的报告。
7月5日
国家海洋局7月5日通报中海油6月4日漏油事故,漏油致840平方公里海域水质被污染,对周边海域造成危害,目前已对涉事公司立案。
7月康菲石油公司首度披露事故数据,溢油量达1500桶。
以1吨石油约等于7.3桶计算,漏油量
14日约205吨。
7月
16日
莱19-3漏油事故海域出现赤潮,长约2海里。
7月30日
记者从国家海洋局获悉:国家海洋局下发通知,责成康菲公司限期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加快溢油污染处置。
其中,要求其要尽快确定并封堵B平台附近溢油源,同时抓紧时间将C平台泄漏的海底油污清理完毕,上述工作应在今年8月31日前完成。
8月12日
中海油除协助并督促康菲公司做好蓬莱19—3溢油处置相关工作外,还将从三个方面着手对事故进行反思。
8月13日
康菲公司表示,在蓬莱19-3油田C平台周边海底进行潜水探查时,发现还有剩余的来自6月17日井涌事故所溢出的矿物油油基泥浆,这使得矿物油油基泥浆溢出总量增加到400立方米(2500桶),远超此前240立方米(1500桶)的预期。
8月20日
为彻底查明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原因,对事故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进行全面认真的调查评估,国家海洋局牵头联合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安监总局、国家能源局等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
8月31日
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表示:“8月31日康菲如果实现不了两个彻底,我们将进一步采取措施,这种措施一定会比过去的更加严厉。
在中国的海洋,我们不允许任何企业、任何方面对它肆意地进行损害。
”
9月2日:国家海洋局认定康菲公司两个彻底没有完成,责令蓬莱19-3全油田停注,停钻,停产作业。
个人评论
我想,这次漏油事故可谓深深地刺痛了国人的心。
我们为康菲傲慢的态度感到愤怒,为国家海洋局的不作为以及中海油推脱责任感到遗憾,更重要的是我们为大面积的海域被污染感到悲痛。
这可是我们宝贵的海洋领土啊,就这样被一个外国石油公司任意开采,随意践踏,如果我们还能对此事淡然处之,又有何尊严去谈可持续发展,又有何颜面将这样被严重污染的海域交给子孙后代?
现在网上对康菲石油公司声讨得比较多,认为康菲在事故处理过
程中态度并不够积极,并且从未提到赔偿一事,但我觉得中海油在此次事故中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作为央企,就应该对国家负责,对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负责。
这种负责任的精神应该是央企的核心观念。
遗憾的是,中海油的表现实在太让公众失望了。
事故发生后,中海油的表现更像是个局外人。
国家将渤海油田的开采权交给中海油,同时中海油在康菲中国子公司中控股达到51%,是主要的控股方,无论从哪方面说,事故的事后处理都与中海油脱不开关系。
然而,中海油在绝大部分时间里都选择了沉默,这绝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央企所作所为。
康菲的傲慢则是更加让人忍无可忍,让人感觉这不是一个石油公司,而是文明的无赖。
首先是康菲漠视了公众的知情权,事故发生后,本应及时向公众通报漏油事件,可是康菲却想极力掩藏事情真相。
最终让公众得以了解事情真相的竟然是来自网上的一条微博,而康菲公司在事故发生一个多月后才迫于舆论压力,首次正式回应。
康菲公司在7月初就说封堵完毕,可是时至今日,海面仍可看到油花。
它对外报道的情况也时常自相矛盾。
事故发生后,康菲做的不是封死溢油点,而是想竭力掩盖事情真相,而且就是到现在也对赔偿问题只字未提。
这就是康菲,一个披着文明外衣的禽兽。
这污染的海洋是我们的海洋,是我们大家的海洋,将来还要交给子孙后代,我们又怎么好意思将这样一个肮脏的海洋交给我们的子孙后代?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企业都应该将切除污染源放在首位,而不是去掩盖真相啊。
据说海洋局要向康菲公司提起公益诉讼,索赔高达数亿元,我觉得这个索赔是理所正当的。
任何一个公司都要为其不负责任的开采行为付出高昂的代价,这样才能让企业有所警惕,有所顾忌,才能让我们的海洋少受到污染。
其实我们的公益索赔还不够高,看看美国墨西哥湾漏油事故,BP公司为美国政府支付了两百亿美元,用于设立事故专项整治的基金。
很多人会将此次渤海湾漏油事故和美国墨西哥湾漏油事故作比较,实际上,如果就污染程度而言,渤海湾漏油事件要比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严重得多。
墨西哥湾海面面积达到150万平方公里,而渤海湾只有6—7万平方公里,墨西哥湾的海水容积要比渤海湾大得多,因此渤海湾的漏油事故对水质影响更为严重。
此外,渤海湾三面都是陆地,完全与外海进行一次水体交换大概要几十年的时间。
此次泄漏的原油只有一小部分被采集回收了,而大部分原油却沉积到海底。
有专家预言,这次漏油事故所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对沿海渔业的影响恐怕在几十年内都难以恢复。
截止到目前为止,溢油口仍未封死,每天仍有少量原油不断外泄,这确实让每一个关心海洋生态的人都产生了深深的担心。
在这次事故中,我们看到,中海油和康菲似乎都对封堵溢油口显得不是很着急,相反在公众面前表现的却是一种傲慢的态度。
有专家评价,中海油和康菲的傲慢是对公众利益的轻贱,是GDP至上主义与权贵企业毒素持续发酵的结果。
其实在这次漏油事故发生之前,中海油就经历过一些重大安全事故,但每次都能在这些安全事故中安全脱身,将责任推
卸掉。
这样的经历使中海油等企业自恃长子身份,可以漠视任何规则,漠视任何普通人的利益,直至最终尾大不掉。
长子企业的傲慢态度以及地方政府对傲慢态度的认可,纵容了大型企业在不完善的社会规则中继续践踏社会规则、继续轻蔑法律的民事赔偿责任。
中海油与康菲石油的傲慢,也是缺乏民事赔偿机制的结果。
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进行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活动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处以3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但海洋环境一旦遭受污染,其影响范围较大、后果比较严重、持续时间较长,现行法律规定的最高20万元的处罚,不足以弥补海洋生态环境的损失和修复需要的成本。
我们需要对相关法律进行修改完善,以改变“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局面。
结语
反思这次漏油事件,它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沿海的渔业遭受重大打击,海洋生态系统一时又难以恢复。
我很真诚地希望我们的石油企业能够独立自主地开发油田,拥有自己的专利技术,不再依托外国技术。
在进军深海的过程中,石油企业能够常怀有警惕之心,能够安全,清洁,高效的开发我们宝贵的石油资源。
尽量杜绝类似事件发生,不再污染我们的海面。
毕竟这海是我们大家的海,一旦污染了,就很难再还原,这将对整个人类都是一场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