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症颅脑损伤

重症颅脑损伤

重症颅脑损伤肺部感染的联合用药效果及
其影响因素分析
颅脑损伤多由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造成,近年来的发病率不断升高。

颅脑损伤会造成神经系统受到创伤,同时呼吸中枢的损伤,呼吸系统功能也会同时受到影响,呼吸的低位中枢或者支配呼吸肌的脊髓受到破坏,增加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1]。

因此,在临床上采取有效早期干预方式,控制和改善呼吸功能,对于颅脑损伤的恢复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致残率与死亡率极高,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直接影响着其死亡率,而导致死亡的主要诱因就是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对于患者的影响极大[2]。

本研究对同期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伴肺部感染的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如下研究。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重度颅脑损伤伴肺部感染患者1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

观察组男性37例,女性29例,年龄41-69岁;对照组男性39例,女性27例,年龄44-71岁。

排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颅脑损伤前存在呼吸道感染和肺部感染者、严重慢性脏器功能不全者、使用过麻醉剂、镇静剂等中枢抑制剂者。

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治疗方法:入院后,两组患者采取相应治疗,对照组用头孢米诺钠进行静滴,观察组前期用头孢米诺钠进行静滴,后面改用头孢唑肟钠静滴。

(1)对照组使用头孢米诺钠2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静滴,3天后改为1g,观察一周后效果如何。

(2)观察组先用头孢米诺钠2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静滴,3天后改用头孢唑肟钠2g加入0.9%的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进行静滴,观察一周后效果如何。

3.判定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检查:血、尿常规,X线胸片,肝肾功能等方面检查,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效果。

(1)痊愈:X线胸片显示显示炎性病变消失,所有生命体征恢复正常;(2)好转:X线胸片显示显示炎性病变有所消失,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明显改善;(3)有效:X线胸片显示显示炎性病变消失不明显,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有所改善;(4)无效:X线胸片显示显示炎性病变没有消失,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没有任何改变。

总有效数=(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有效例数)*100%/总例数4.统计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标识,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计量资料( x ±s)表示,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案后,肺部感染与控制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的治愈率56.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更达明显优于对照组。

由此可见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见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的细菌学疗效比较:对两组患者进行细菌痰培养,其中阳性病菌共检出101株(观察组49株,对照组46株)。

观察组的转阴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总转阴率也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37(56.06)14(21.21)11(16.67)4(6.06)93.94
观察组
(n=40)
对照组
24(36.36)8(12.12)15(22.73)19(28.79)71.21
(n=40)
表2 不同治疗方案患者治疗前后的细菌学疗效比较
影响因素
1.机械通气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常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文献[3]报道,724例患者中平均机械通气时间6-15d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病率为23.2%。

而赵航等[4]对神经外科相关疾病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危险因素的文献进行荟萃分析,结论如下:危险因素首位为机械通气,进行机械通气治疗使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概率较未
使用者增加8.58倍。

分析原因为气管插管为病原体入侵下呼吸道提供重要的径,极易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同时,气管导管表面生物膜的形成,成为细菌库,可不断向下呼吸道播散病原体,且抗菌药物难以渗透生物膜发挥抗菌作用,也使耐药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成为可能。

2.意识障碍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多伴意识障碍。

资料显示[3],意识障碍是肺部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3.使用H2受体拮抗剂为预防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胃溃疡的发生,常规使用H2受体拮抗剂以预防应激性溃疡。

文献显示[3],此类药物导致胃酸减少,胃内定植菌增加,胃内容物反流至气道引起肺部感染。

4.年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年龄越大,肺部感染发生率越高。

超过60岁HAP发生的危险将增加2.71倍[4],与老年人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身体机能减退有关。

5.吸痰增加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机会,与治疗导致的局部创伤、无菌操作不严有关。

6.其他如吸烟史、住院时间、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等均是重症颅脑损伤肺部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

讨论
颅脑损伤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病情危重、手术复杂、侵入性操作多,是医院并发肺部感染的高危人群[5]。

发生率仅次于四肢损伤居第二位,但由于伤及中枢神经系统,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居第一位[6]。

因此,采取较为有效的措施进行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治疗极其重要。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临床表现:1.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常伴有各种呼吸障碍。

这些症状严重阻碍患者呼吸,甚至使其脑部缺氧造成死亡。

患者呼吸不畅还会使其形成脑水
肿,出现误吸现象。

本研究中共132名患者,其中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54例(40.9%)。

2.手术过程中,多数需气管切开,保证呼吸通畅,从而引发呼吸道感染。

3.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经常处于昏迷状态,故其吞咽和咳嗽能力基本丧失,因此呼吸道分泌物无法排出体外,引起呼吸道感染。

4.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可引起多种并发症,使患者颅压升高,从而影响术后恢复。

5.重度颅脑损伤引发神经源性肺水肿和间质性肺水肿,严重的患者可死亡。

重症颅脑损伤合并肺感染加深对脑的损害,因此必须进行正确、及时、快速、有效的处理,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和改善呼吸功能,为颅脑损伤的恢复提供有利条件。

本研究中,讨论了头孢米诺钠+头孢唑肟钠进行配合治疗的疗效如何。

结果可看出,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9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观察组的细菌转阴率达到了10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说明头孢米诺钠+头孢唑肟钠配合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有效。

可以有效减少单一使用头孢米唑纳产生的耐药性,同时大大提高了细菌的转阴率。

因此,本研究认为,两种头孢联合用药,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1] 党帅,马进显,周国平等.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治疗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 1):71-73.
[2] 邵永萍,姚丽文,侯黎莉.重症监护病房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17(6):549-551.
[3]徐秀华.临床医院感染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93.
[4]赵航,赵丛海,李桂杰,等.神经外科系统疾病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荟萃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 (16):3352-3354.
[5]Grandhi R,Harrison G,Voronovich Z,et al.Preinjury warfarin,but notantiplatelet medications,increases mortality in elderly traumatic brain inju ry patients[J].J Trauma Acute Care Surg,2015,
78: 614-621.
[6]徐桂仙,黄明芬,李春华,等.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早期物理疗法对肺部感觉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 8) :11-1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