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治疗原则(一)、对已出现呼吸、循环衰竭的病人,在积极采取各种抢救措施的同时尽快查明是否合并重要脏器损伤,对合并伤积极治疗。
(二)、
1、对有明确手术指征的,应尽早行手术治疗。
2、无手术指征的及术后治疗原则:
(1)注意保持气道通畅,给氧治疗。
包括:A、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及呕吐物,注意口、鼻腔伤口处理以止血。
B、若有舌后坠可试安放口咽通气管。
C、若有严重的颌面骨折渗血影响呼吸,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放置带气囊的气管套管以防渗血误入气管。
D、若有胸部情况影响呼吸做相应处理。
(2)脱水降颅压治疗。
可选20%甘露醇(1-2g/kg、次),每8小时至6小时静推,同时可合用速尿及白蛋白。
应用甘露醇应注意病人心肾功能。
(3)止血药物应用。
一般应2-3天,既可针对脑外伤又可治疗应激性溃疡。
(4)抗生素应用。
包括:A、全身以静脉点滴抗生素预防感染;B、做雾化吸入以湿化祛痰以防呼吸道感染;C、做膀胱冲洗以防泌尿系感染。
(5)激素应用。
A、能稳定细胞膜,减轻脑水肿、降颅压;B、减轻脑实质及脑膜炎症反应;C防止脑室孔道及颅底纤维粘连,防止脑积水发生。
一般0.5-1mg/kg,应用3-5天。
(6)预防应激性溃疡的治疗。
A、应用制酸剂如洛赛克;B、早期
开放胃肠道,鼻饲饮食。
(7)改善脑部微循环及解除血管痉挛治疗。
包括:A、用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B、由于创伤后高血粘状态,早期可应用活血药物治疗,但注意血凝机制及出血情况;C、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能有效提高血氧含量,提高脑组织和脑脊液的氧分压,改善脑缺氧,促使患者尽快苏醒。
患者吞咽和咳嗽反应恢复快。
只要没有禁忌尽早可开始治疗。
(8)降低代谢亚低温疗法。
应及时早期,体温33-35度,头部30度,减少氧耗,减少代谢,为组织安全度过水肿期和后续治疗提供时间。
保护作用:A、可显著降低脑耗氧量,减少乳酸堆积;B、可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C、可抑制内源性毒性物质的产生,减轻内源性毒素对脑组织细胞的损害;D、可减轻脑细胞结构蛋白的破坏,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修复。
(9)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调整。
注意血离子、血糖、尿素氮、肌酐及血常规监测,及时调整血浆渗透压使之处于正常范围。
(10)催醒疗法。
包括:A、营养脑细胞药物应用;B、预防各种并发症,这是长期昏迷患者苏醒的基本条件;C、适时停用苯妥英钠、巴比妥类药物,以防加重脑损害,加深患者意识障碍程度,延迟或阻碍患者意识恢复;D、音乐疗法;E、高压氧治疗,通常30d-90d;F、出现交通性脑积水应手术治疗;G、针灸和外周神经电刺激。
(11)镇静止抽治疗。
严重躁动不安,可以冬眠1号半量肌注(只有镇静无抗癫痫作用);苯巴比妥具有镇静和保护脑细胞作用,同时具有良好抑制癫痫作用。
但深昏迷者不用苯巴比妥钠,因其有抑制呼吸、加重意识障碍;安定是控制癫痫发作的首选药物。
术后早期是脑水肿高峰期,也是癫痫发作高峰期,用药时注意颅内情况及生命体征监测。
早期可应用苯妥英钠预防癫痫发作,1-3个月无发作及结合脑电图及头颅CT可进行停药。
(12)注意营养支持。
尤其注意早期开发胃肠道:A、能改善门静脉、肠粘膜下血流量,胃泌素、胃幼素、分泌型IgA分泌增加,血浆内毒素相应下降;B、能避免胃肠道成为一个生理性死腔。
早期进食既能防止肠粘膜的屏障功能降低,又可防止条件致病菌在生理性死腔内过度生长,可阻断肠源性感染途径;C、可以补充一些当前静脉补液中尚无法配入的成份如谷氨酰胺;D、可经胃管注入一些口服药物用于治疗。
(13)恢复期功能练习。
三、总结。
注意观测:1、呼吸循环功能,监测血氧饱和度。
保持呼吸道通畅至关重要,尤其早期通畅气道能阻断缺氧引起一系列病生理变化及为病人后期治疗提供时间,从而改变预后。
若病人情况允许,尽可能于手术前拍胸大片,于气管切开后拍胸大片。
2、注意监测生命体征情况,慎用镇静药物。
3、注意瞳孔及肢体活动情况监测,及时复查头颅CT以防迟发血肿遗漏,错过积极治疗时机。
4、注意复合伤诊治。
5加强护理及病人康复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