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总复习:第33讲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总复习:第33讲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 皆本”的主张,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 想。他们的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在一定意义上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高考教材连线
主专制的主张 【典例1】 (2011·课标卷,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 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 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 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3.局限:耶稣会作为欧洲新教的反对派,他们没有输入文艺复兴以来最具革命 性的文化成就,从达·芬奇到莎士比亚,从马丁·路德到伏尔泰、狄德罗等文 化巨匠的信息就没有介绍到中国;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小高潮,终因清政府的 闭关政策而销声匿迹。
主题二 反传统、反教条——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内容与特点
材料一 李贽深刻揭露那些道貌岸然的道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 狗彘”。他打破了对封建时代最高的思想权威孔子的迷信,认为道学的一切祸害均源 于孔子,因此决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他辛辣地嘲笑道学家对孔子的顶礼膜拜,是 一犬吠影,众犬吠声。李贽又对儒家经典进行批判。他指出:“六经、《伦语》《孟 子》”, “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至论乎?”
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四、评价
1.积极 (1)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资本主义萌芽
时期
的要求,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对 近代民主思想 产生了一
定的影响。
(2)进步思想家对 传统儒学 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2.局限 (1)从内容上看: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2)从地位上看:无法撼动程朱理学的主流地位,未在当时成为主流思想。 (3)从影响上看:影响有限,未能实现中国社会的转型。 (4)从性质上看: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
黄 宗 羲
《明夷待 访录》
(1)批判 君主专制 ,提出君臣 平(2等)提的出思想限制君权 的主张 (3)反对重农抑商,认为_工__商__皆__本___
(1)反映了明朝末年社会生 产关系发生变化 (2)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 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 思想武器
顾 炎 武
《日知录》 《天下郡
国利病书》
(1)批判“私天下”的君主专制 (2)提出“ 众治 ”主张,“以天 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3)提倡 经世致用 ,注重实学
【问题】 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李贽与黄宗羲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解析】由材料中“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道学的一切祸害均源于孔子”得 出李贽反对迷信孔子,认为道学祸害源于孔子。由“对儒家经典进行批判”得出李贽 批判以儒家经典为万世至论。由“指责君主以个人的‘大私’‘大利’侵吞‘天下 之人’的‘自私’‘自利’”得出黄宗羲为私正名,挑战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 欲”。由“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得出黄宗羲明辨君臣关系, 提出君臣共治天下的平等分工思想。其影响需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后世等多角度 分析。 【参考答案】 观点:李贽:不迷信孔子,认为道学祸害源于孔子;认为儒家经典不能 成为万世至论。 黄宗羲:为私正名,挑战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明辨君臣关系,提出君臣共治天 下的平等分工思想。 影响:冲击了儒家道统,使中国思想界呈现生机;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具 有民主启蒙价值,对封建专制有一定冲击作用;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
【参考答案】 表现:由强调道德修养转向关注社会现实;主张建立制度限制君权; 实事求是的考证学术风气兴起;提出工商皆本思想。 原因:儒学经世思想传统的影响;封建专制统治腐朽;商品经济发展;传统儒学务实的 特色;明清理学僵化;近代科学的传入。
深化拓展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 16世纪中叶,欧洲耶稣会士相继来华,一种新颖的异质文化由此导入中国传统 的文化系统,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揭开新的一幕。 1.内容:传播基督教神学;传播文艺复兴以后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二者 为表象与本质的关系:以引进西方科技为手法,以传播基督教神学为目的) 2.作用:传教士将一种高势能的异质文化引入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使中国人了 解了西方的宗教、科技和人文,在中西交往史上有积极意义;一些开明之士看 到了中西方的差距,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促使他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社会 现状进行反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晚明清初知识界的思想和学风变革。
深化拓展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表现
特点 反传统、反教条
反封建专制,带有 一定的民主色彩
表现
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 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 观点,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们十分惊惧
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顾炎武 提倡“众治”,反对“独治”。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 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2)思想上: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道德受到冲击;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倡 导个性发展,主张工商皆本。 (3)文学上:反映市民阶层的文化迅速发展,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 (4)艺术上:绘画、书法艺术更加追求个性化。戏剧繁荣,京剧产生。
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
主题一 儒学的批判与发展——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 材料 在黄宗羲那里,改变君权过重,由于皇帝胡作非为而“丧天下”的办法, 已开始放弃了二程、朱、王专门要求“正人心”和“格君心之非”,而企望 通过建立现实制度来得到保障,这可以看做“内圣”之学有了向外的新开拓。 明中叶以来,无论朱学或王学,都有走向现实世界的普遍趋势。近乎科学的实 证之风开始吹起,除学术本身的发展逻辑外,商业都市的高度繁荣,各行各业 的分化兴起、众多科学论著的出现等,都表明当时社会结构、时代氛围和意 识形态开始有了某种重要的变动,这可能是使理学内部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不但是黄宗羲,还有好些人都有“工商皆本”的观念,与自秦汉以来重农抑商 的传统思想开始有了离异。
——孙开泰《李贽的反道学思想》 材料二 黄宗羲认为“自私”“自利”是“有生之初”人的本性,指责君主以个人的 “大私”“大利”侵吞“天下之人”的“自私”“自利”。他反对“臣唯君命是从”, 主张臣者“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强调“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 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赵子平《<明夷待访录>与<社会契约论>》
第33讲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考纲考情分析 主干知识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教材连线 考点即时演练
考纲考情分析
考题角度·备考分析
最新考纲
试题角度
备考分析
明清之际的 儒家思想
(1)2016·海南卷,9:从清 代一首女诗人的诗入手, 考查清代出现反思传统伦 理的思想 (2)2011·课标卷,26:从黄 宗羲的反君主专制思想的 言论入手,考查其思想特 色 (3)2011·海南卷,7:从“ 经世致用”思想出发,考 查明清进步思想对宋明理 学的批判继承
重理解
1.比较李贽思想与程朱理学的不同
程朱理学 推崇孔孟权威 (万世之至论) 世界的本原是理
(一个) 存天理,灭人欲 三纲五常、三从四德
李贽思想 挑战思想权威(人人 有权作出自己的判断) 世界的本原是阴阳二气
(两个) 人皆有私,个性自由
男女平等
2.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思想主张的异同
政治上
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限制君权
1.高频考点:明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2.教材空白点:(1)明清之际西学东渐。(2) 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思想。(3)明清之 际思想活跃但未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 3.备考策略:(1)通过对比明清思想家与宋 明理学的主张,概括其反传统、反教条的思 想特色,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2) 把明清进步思潮与西方近代文艺复兴、启 蒙思想作比较,掌握其思想主张、影响的异 同,并从两国社会状况出发分析理解造成不 同的原因。
提倡“经世致用”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 时代的要求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 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如体现 在学术上,出现明清实学。实学思潮遍及政治、经 济、学术、科学和文学艺术等领域,其基本特点是 力倡务实之风,主张改革,重实证、实测,讲求“经 世致用”,反对空谈心性
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
抓主干
一、背景 1.经济:一方面 商品经济 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另一方面统治者极力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2.政治: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 3.阶级:随着商品经济发展, 工商阶层 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
发展商品经济。 4.思想: 宋明理学 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人的个性,摧残人们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问题】 根据材料,指出明清时期儒学“新开拓”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 原因。
【解析】 据材料指出明清时期儒学“新开拓”的表现,由“企望通过建立现实制度来 得到保障”得出主张建立制度限制君权;由“有走向现实世界的普遍趋势”“近乎科学 的实证之风开始吹起”得出由强调道德修养转向关注社会现实,实事求是的考证学术 之风兴起;由“工商皆本”观念得出提倡工商皆本。结合所学回答原因,从传统儒学影 响,封建制度弊端,西方近代科学影响等方面作答。
角度二 清代女性反传统伦理的思想 【典例2】 (2016·海南卷,9)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 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 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 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发展
政治
批天理——理性 存人欲——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