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记忆 (1)
The graph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study by Ebbinghaus on memory for nonsense syllables.
遗忘的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先快后慢的遗忘进程
学习程度与保持量的关系
保持中信息的变化
刺激图形与再生图形
遗忘的原因
二、短 时 记 忆
(一) 什么是 短时记忆 • 短时记忆是 指人脑中的 信息在一分 钟之内的加 工与编码的 记忆 • 与感觉记忆在功能上的区别是 ,感觉记忆中的信息是无意识 的,也是未经加工的感觉痕迹 •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来自于感 觉记忆并对其进行操作、加工 ,是正在操作的、活动的记忆 ,只有当那些被加工、处理和 编码后的信息,才能被转入长 时记忆中存储,否则就会遗忘
• 通过识记 、保持、 再认或回 忆三个基 本环节 • 在人脑中 积累与保 存经验的 完整的心 理过程
• 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指个体识 别与记住事物的过程,它具有选择性的特点 ,是记忆的前提和关键 • 保持是指已识记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 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基本环节 • 回忆或再认是在不同条件下恢复过去经验的 过程 • 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能把它们在人 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称为回忆 • 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把它 们加以确认是已识记过的事物的过程,称为 再认。再认和回忆是记忆过程的第三个基本 环节
• 内隐记忆是指在无意识情况下, 个体的知识与经验自动地对当前 任务项目产生影响的记忆。内隐 记忆强调的是信息提取过程中的 无意识性,它并不在乎识记信息 过程中是否有意识的参与 • 外显记忆是指个体有意识地或主 动地收集某些知识经验来完成当 前任务项目时的记忆。外显记忆 是有意识地提取信息的记忆过程
• 3.14159 26535 89793 23846 26
二、 记忆过程
编码(识记)
Put into memory 提取(回忆或再认) Recover from memory
储存(保持)
Hold in memory
• 根据记忆 时意识参 与的程度 ,把记忆 分为: • 内隐记忆 • 外显记忆
3)干扰受前后两种学习材料类似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①前后学习的材料完全相同,后学习是复习。 ②前后学习的材料的相似性达到一定程度,干扰 作用最大。 ③先后学习的材料完全不同时,干扰的效果最小。
影响遗忘的因素:
①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④识记者的态度
失忆症
• 器质性失忆症 由大脑受伤或病变而引起的记忆力丧失, 最常见的如阿尔兹海默症。
• 六、重点记忆法 • 重点记忆法是将复杂材料简化,抓住重点的方法。例如, 心理学讲四种气质类型在行为方式的特点:可浓缩为胆汁 质——急,多血质——活,粘液质——稳,抑郁质——慢 。重点记忆,便于贮存,提取迅速。 • 七、自编提纲记忆法 • 自编提纲记忆法,是指在学习长篇材料时,分段落、抓主 题、拟提纲的记忆方法。例如,《岳阳楼记》分四段:第 一段,叙述作记的缘由;第二段写岳阳楼的宏伟景象;第 三段,着重写两种不同景色,情感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第 四段,借对古人仁人之心的议论说明自己的见解。这种方 法既便于记,也便于寻找回忆的线索。
• 心因性失忆症 人们为了将过去痛苦的经验予以压抑,将其 排斥在意识之外,而表现出来的丧失记忆 的现象。
每个人都患有的遗忘症 ——幼年记忆失忆症
你还记得三岁之前的事情吗?多半人都不能清楚地记得三 岁之前的事情了。即使有人认为自己记得,也是长大后从年 长的亲人那里听说的。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种奇怪的 现象,三岁以前的幼儿,对什么都好奇,事事都要问个为什 么,是一生中学习效率最高与学习事物最多的时期。然而到 长大成人之后,我们三岁之前的记忆却莫名其妙的消失了。 弗洛伊德最先发现此现象将其命名为幼年记忆失忆症,并 解释到:这段时间正是恋亲情结形成的阶段,儿童因为心理 冲突而产生的压抑导致了对记忆的压抑。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儿童三岁之前的记忆并没有消失,而 是由于三岁之前没有完全掌握语言,不能将信息同言语联系 起来记忆,所以在成年之后无法利用言语信息将其提取出来 。
• 根据记忆 的内容不 同,把记 忆分: • 形象记忆 • 情景记忆 • 语义记忆 • 情绪记忆 • 运动记忆
• 形象记忆是指个人以感知过的事物 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 情景记忆是指个人以亲身经历的、 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或情 景为内容的记忆 • 语义记忆是指个人对各种有组织的 知识为内容的记忆,又称为语词逻 辑记忆 • 情绪记忆是指个人以曾经体验过的 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 运动记忆是指个人以过去经历过的 身体运动或动作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 德国心理 学家艾宾 浩斯最早 对人类记 忆和遗忘 规律进行 了实验研 究
遗 忘 的 规 律
• 是先快后慢 • 表明人类的遗忘 不是均速进行的 ,刚学过以后在 短时间内的遗忘 比较快,量也比 较多 • 随着时间的消逝 ,遗忘逐渐缓慢 下来,到了一定 时间,几乎就不 再遗忘了
The Forgetting Curve
• • • • • •
•
第一节
一、什么是记忆
• 记忆是指人脑 对过去经验的 保持和再现
记忆概述
• 过去经验是指: 感知过的事物 思考过的问题 体验过的情绪 练习过的动作 在人脑中的保持,以后在一定 条件的影响下重新得到恢复的 在人脑中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 与体验的保留和重现的过程, 就是记忆
记忆包括“记”和“忆”的过程
感觉记忆基本特点: • 第一,进入感觉记忆中的信 息完全依据它所具有的物理特 征编码,并以感知的顺序被登 记,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 第二,进入感觉记忆的信息保 持时间很短暂。图像记忆保持 的时间约1秒左右,声像记忆 虽超过1秒,但不长于4秒 • 第三,感觉记忆的记忆容量由 感受器的解剖生理特点所决定
• 短时记忆是 信息在感觉 记忆之后的 高一级加工 水平阶段 • 具有以下基 本特点
• 第一,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的保 持时间,在无复述的情况下一 般只有5~20秒,最长也不超过 1分钟 • 第二,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 人类记忆广度为7±2,即5—9 个 组快组块,其平均数为7 • 将若干单位联合成有意义的、 较大单位的信息加工的记忆单 元 • 组块是短时记忆的单位,是加 工处理信息材料的意义单元
记
本章学习提要 l 记忆的内涵和记忆 的基本过程 l 记忆的类型以及记 忆的功能 l 记忆的组织、记忆 的测量以及记忆的 系统 l 遗忘的规律以及复 习的基本方法
忆
引 言 记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记忆有没有规律? 记忆究竟是什么? 人们是怎样存储与加工信息的? 人是如何加工与处理刺激信息的 问题? 为什么已经记住的东西,过了一 段时间后会发生遗忘? 记忆的心理机制以及如何把学习 的东西进行合理组织,即如何记 得牢固?
新闻链接:内隐记忆
•
内隐记忆现象是在遗忘病人身上首先发现的。 • 1854年,一位英国医生 (Dunn) 报告,一位因溺水 昏迷而患遗忘症的妇女,虽然她已完全忘了自己曾学 过做衣服这件事,但不久后在学裁剪衣服时,却无意 中表现出某些裁剪技艺方面的记忆痕迹。 • 1865年,又有人 (Clapaede) 报告,一位接受针 灸治疗的遗忘症病人,治疗结束后,尽管已压根儿忘 记了遭受针刺这件事,但她却拒绝与为她实施治疗的 医生握手。 • 1889年,对遗忘症病人的内隐记忆现象进行系统 调查的心理学家 (Korsakoff) 报告, 一位接受过电 休克治疗的遗忘病人早忘了曾受过电击这件事,但当 他再次见到电击仪时,却露出了相应的行为表现。
理论 衰退说 干扰说 主要观点 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最后 逐渐消退。
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它材料的干扰而导致 了遗忘。一排除干扰,记忆就能恢复。
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而引 压抑说 起的。 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不会消失,遗 提取失败说 忘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提取线索。
干扰说
1)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 的干扰作用。 2)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的材 料的干扰作用。
• 根据信息加工处理和储存方式的不同,可 以把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记忆系统
• 在记忆过程 中,从信息 输入到信息 提取所经过 的时间间隔 不同,对信 息的编码方 式也不尽相 同
• 根据这些特点,一般把记忆分 为三种系统: 感觉记忆系统 短时记忆系统 长时记忆系统 • 可以用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 表示
三、长时记忆
(一)什么是长时记忆 •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 经过充分加工,在 人脑中长久保持的 记忆,又称为永久 性记忆 • 长时记忆就像一个 巨大的图书馆,保 存着个体将来可以 运用的各种事实、 表象和知识
长时记忆一般具有以下 特点: • 第一,长时记忆的容量 无限 • 第二,长时记忆中的信 息保持时间长久,它能 够按时、日、月、年乃 至终身
小常识:你知道常用的记忆方法有哪些吗?
• 一、直观形象记忆法 • 把抽象材料加以形象化直观化的记忆方法,叫直观形象记 忆法。例如,特级教师斯霞在给学生讲“办”字时说:“ 办事要出力,出力要出汗”。边讲边在“力”字的两边各 添一点表示出汗,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 二、歌诀记忆法 • 学习中如能把识记材料编成合辙押韵的歌诀,记忆效果就 好。例如,把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名称编成: “京沪重津、蒙藏新、辽吉黑、川贵云、晋冀鲁豫、陕甘 宁青、两湖两广港澳台、苏浙皖,赣闽琼。” • 三、特征记忆法 • 对无意义的材料应人为地寻找特点来记忆的方法。例如, 马克思诞生于1818年5月5日,可记为:“两个18两个5” 。
• 四、谐音记忆法 • 谐音法是利用谐音(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为中 介的记忆方法。这种方法能把无意义的材料变成 有意义的材料,把生疏的材料变成熟悉的材料。 例如,化学中金属元素活动的顺序为:钾、钠、 钙、镁、铝、锌、铁、锡、铅、铜、汞、银、铂 、金。记忆它们时,常发生次序上的颠倒,内容 上的错误。如果把它们谐音为:“加那个美丽新 的锡铅,统共一百斤。”一下子就记得很牢。 • 五、比较记忆法 • 比较记忆法是通过辨别事物之间异同来记忆的方 法。例如,形近的己、已、巳三个字和戍、戌、 戊、戎四个字,根据其笔画在空间上占有的位置 的不同,进行比较,学生就容易辨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