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郑汴一体化合理性分析

郑汴一体化合理性分析

郑汴一体化的合理性分析自管09-1班张世海0917103030一、郑汴一体化简介及区域分析:1、人口及区位优势的分析郑汴一体化的区域包括郑州、开封两个省辖市。

郑汴两市同处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地带,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区域内城镇密集、交通便利、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

郑汴一体化区域2006 年末总人口1137 万人,分别占中原城市群和河南省总人口的28.78%和11.58%; 人口密度为818 人/平方公里, 为中原城市群673 人的1.22 倍, 为河南省588 人的1.39倍。

2006 年末郑汴一体化区域城镇化率达到49.25%, 比中原城市群高8.57 个百分点, 比河南省高16.78 个百分点, 是河南省城镇化率最高的地区。

人口密度大,城镇化水平高是郑汴一体化人口分布的显著特征。

2、经济实力的分析从经济总量来看,郑汴一体化经济实力较强。

2006 年GDP总量达到2488.8 亿元,,占中原城市群GDP 总量的34.97%,占河南省GDP 总量的19.92%;财政收入达到182.3 亿元,占中原城市群财政收入总量的42.28%,占河南省财政收入总量的26.84%。

从经济均量来看,郑汴一体化水平较高。

2006 年地均GDP达到1790.5 万元/平方公里, 比中原城市群高出578.1 万元,比河南省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042.2 万元;人均GDP 达到20844 元,比中原城市群高出2780 元,比河南省全省平均水平高出7531元;人均财政收入达到1609 元,比中原城市群高出516 元,为河南省全省平均水平693 元的2.32 倍。

无论从地均还是从人均水平来看,郑汴一体化的产出水平都要高出中原城市群的水平,更大大高出河南全省的平均水平。

二、郑汴一体化行政区划和产业分析:1、郑汴一体化区域位于郑州与开封中心城区之间,主要是由郑州部分的中牟县和开封部分的汴西新区为主组成的约730km2的带状区域。

其中,属郑州行政辖区530耐.开封辖区200km2。

2、三次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分析根据产业结构理论,随着经济的增长,产业结构的变化将表现出有序的阶段性和规律性,不断向高级化发展。

郑汴一体化的经济已发展到快速增长的工业化中期阶段,其产业结构中三次产业占GDP 的比重呈现“二、三、一”的格局,并呈现渐进优化的发展趋势。

从GDP 分产业构成来看,2006 年郑汴一体化的三次产业结构为8.4:50.9:40.7,同期中原城市群为10.6:57.5:31.9,河南全省为16.4:53.8:29.8。

虽然都呈现“二、三、一”的发展格局,但各次产业的比重却有很大差距。

郑汴一体化第一产业占GDP 的比重比中原城市群低2.2 个百分点,比河南全省低8.0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比中原城市群高8.8 个百分点,比河南全省高10.9 个百分点;郑汴一体化的产业结构要优于中原城市群,更优于河南全省的水平。

从从业人员分产业构成来看,郑汴一体化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为43.3:26.1:30.6,呈现“一、三、二”的发展格局;其中郑州市的就业结构为29.6:31.5:38.9,已发展到“三、二、一”的高级阶段。

同期中原城市群为47.3:27.2:25.5,河南全省为53.3:23.6:23.1,都还停留在“一、二、三”的发展阶段。

各次产业的比重存在很大差距。

郑汴一体化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比中原城市群低4.0 个百分点,比河南全省低10.0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比重比中原城市群高5.1 个百分点,比河南全省高7.5 个百分点。

郑汴一体化的就业结构要优于中原城市群, 更优于河南全省的水平。

三、郑汴一体化空间结构图:四、郑汴一体化空间布局分析(《郑汴一体化发展研究》(段建新)):郑汴一体化区域强调交通轴的导向作用,形成绿地间隔的串联的城市组团,实现交通、用地在形态、功能上的协调一致与城乡一体化发展,同时注重历史传统的延续,在现代化城市风貌的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因素。

结合上述布局理念,区域结构适宜采取“带状组团”式空间组织形式,依托道路兴建南北三条发展带和东西三大组团,努力把郑汴连接带建成产业与生态、现代与历史、城市与乡村共生共融的“产业田园和谐城市”。

1.南北三条发展带以郑开大道为中心,由北向南依次布局北部发展带、中部发展带和南部发展带。

———北部发展带位于郑开大道以北至规划建设的豫兴大道,该地区北接黄河湿地生态保护区,环境十分优美,规划为教育、研发、休闲产业发展带。

———中部发展带位于郑开大道两侧各400米范围内,该发展带交通十分便捷,是郑汴连接带的核心地带,规划为商务、商业服务发展带。

———南部发展带位于郑开大道以南至规划建设的中央大道,依托郑汴的科研实力及在两市之间新布局的高校园区和中等职业教育园区,规划为高新技术、现代产业发展带。

2. 东西三大组团是依托交通轴线而发展的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城市空间节点,各组团之间由绿地或农田间隔,以控制城市的无序扩张。

三大组团由西向东依次为白沙组团、官渡新区组团和汴西新区组团。

白沙组团:充分利用其紧邻郑东新区CBD和龙子湖高校区的区位优势,产业布局以职业教育、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为主。

根据不同功能,分为三个片区。

(1)职业教育集聚区:郑开大道北侧,重点布局职业教育、文化旅游等产业。

(2)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郑开大道南侧400米区域,重点布局金融、保险、商业、商务等产业。

(3)现代制造业集聚区:郑开大道南侧400米以外区域,重点布局现代制造、高新技术等产业。

官渡组团:呼应中牟县城,以科技研发、现代制造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现代商贸、文化旅游服务业为主,通过生态绿地自然隔离为三大片区。

(1)西片区:北部为科技研发集聚区,重点布局光纤光缆、IT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和软件开发等科技研发产业。

南部为现代制造业集聚区,重点布局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机械装备制造业等,以及部分居住社区。

(2)中片区:中部郑开大道南北两侧各400米区域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布局商业、商务、金融、文化、旅游等产业。

北部和南部为居住社区。

(3)东片区:北部为现代加工业集聚区,重点布局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加工等产业。

南部为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集聚区,重点布局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产品制造等产业。

汴西新区组团:为综合性新城区,重点发展金融商贸、休闲娱乐、行政办公、商住等产业,通过生态绿地自然隔离为三大片区。

(1)西片区:重点布局产业孵化与绿化居住社区,强调与郑州东湖迎宾馆的衔接,周边布置绿色人居社区。

(2)中片区:重点布局文化娱乐产业、旅游服务业和居住社区。

(3)东片区:重点布局金融、商贸、商务、行政办公等产业和居住社区。

五、郑汴一体化的合理性分析:城市要突破发展瓶颈,进行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必然趋势。

打破城市之间的界限,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快速交通,合理进行资源配置。

在建设中原城市群的大环境下,郑汴一体化,就是将郑汴两市通过快速通道等基础设施连接起来,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搭建郑汴共同发展的平台,形成产业发展带,实现生产要素与商品在两市之间无差别流动与优化配置,促进两市共同繁荣与互补发展。

“现阶段中原城市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产业竞争力较弱、可持续发展压力较大、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等。

”——《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要增进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就要依托郑州进行区域一体化发展。

我们通过从几个不同方向上的比较来分析一下,郑汴一体化的合理性必要:如果让郑州从北部与新乡结合,存在着以下几个弊端:一、首先我们不难发现,郑州与新乡之间隔着一条天堑——黄河。

这样不仅仅在交通上十分不便利,而且连通度不够。

二、黄河相距两座城市的距离也很不均衡,黄河距离新乡市区有五十公里,如果真的实现郑新一体化,那么由新乡到达黄河难度太大,不利于郑新一体化。

三、新乡与郑州的产业互补性不强,新乡近年来医疗卫生,机械工业,制造业发展迅猛,两者均为第二产业突出,所以不利于郑新一体化。

如果西进与洛阳相连,形成郑洛一体化有这样几个障碍:一、郑州洛阳之间有山地丘陵相隔,交通不便,不方便资源共享。

二、两座城市相距135公里,距离太远,进行一体化发展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三、两座城市之间还有几个发展不错的县级市:荥阳、巩义和偃师,这样不容易打破地区界限,很多东西不好协调。

三、另外,洛阳的重工业,旅游业发展都十分不错,与郑州的产业互补不够。

四、洛阳算是河南的第二大城市,郑洛一体化不利于突出郑州中心城市的地位。

如果南接许昌,推行郑许一体化的弊端有:一、两座城市相距90公里,不如郑州开封相距67公里。

二、郑许之间有新郑与长葛,不容易将四者打通。

三、如果真的实现郑许一体化,新郑机场的位置将十分尴尬。

反观郑汴一体化,相比之下优势比较明显:一是区位优越。

郑汴一体化区域最突出的区位优势,就是位于规划的中原城市群大“十”字形核心区,郑汴产业带则位于“十一五”至“十二五”时期重点建设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和新郑漯(京广)产业发展带两大发展带交汇区域,紧邻郑州市区,便于利用郑州的各种资源。

特别是按照郑州城市总体规划的部署,郑州城市近期的主要拓展方向为郑东新区,郑汴一体化区域与郑东新区毗邻,必将在理念、科技、教育、文化、信息、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更为充分地接受郑州的辐射。

二是交通优势。

郑汴一体化区域外围有纵贯全国东西南北的4 个“十”字型大型交通通道交汇,它们分别是京广和陇海铁路、京广和徐(州)西(安)客运专线(高速铁路)、京珠和连霍高速公路以及107 和310国道;并且南临新郑国际机场,以公路、铁路、航空为主的立体化综合运输体系优势显著。

郑汴一体化区域内道路纵横密布,交通发达,区内外联系十分便捷。

现有道路中,东西向道路有连接郑州和开封中心城区的郑开大道;南北向道路有:京珠高速、万三公路、省道223、仓狼公路、金明大道。

未来还将建设连霍高速辅道、郑州的中央大道与开封的宋城路连接道、郑州新郑机场经开封高速公路。

此外,计划建设的郑汴轻轨将沿郑开大道穿越郑汴经济带通向开封市中心,使郑汴城连接带的客运更为顺畅、快捷,也使得郑汴一体化区域同郑州和开封市区的联系更为紧密。

三是地势平坦且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已有一定基础。

郑汴一体化区域所处区域,大多为黄河南岸大堤以南的黄泛区和土地沙化地区,受历史上黄河冲击泛滥的严重影响,沿线土质主要由细砂和粉质壤土组成,因此农业生产的条件较差,但沿线的地势平坦,宜于集中连片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从而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益。

目前,郑汴一体化区域内已分布有热电厂、变电站等大型基础设施:一座2×20万千瓦郑东热电厂,位于京珠高速公路东侧、郑汴公路北侧;2座110KV 变电站位于中牟县城;1座500KV变电站,位于开封杏花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