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测验题)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测验题)

一、单选1、社会行为公式B=f(P,E)中,P指()(A) 行为(B) 个体所处的情境(C) 个体(D) 函数关系2、社会心理学的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A) 观察(B) 实验(C) 思辨(D) 归纳3、社会行为是由()引起,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A) 社会因素(B) 现实生活(C) 周围环境(D) 即时情境4、社会行为公式B=f(P,E)中,E的含义是()(A) 行为(B) 函数关系(C) 个体(D) 个体所处的情境5、社会学习论的理论根源是()(A) 心理分析(B) 行为主义(C) 认知理论(D) 人本主义6、()不是社会化的载体。

(A) 家庭(B) 大学(C) 杂志(D) 意思7、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系,即()(A) 从生理自我到心理自我,最后到社会自我(B) 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C) 从社会自我到生理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D) 从心理自我到生理自我,最后到社会自我8、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这属于()(A) 角色冲突(B) 角色不清(C) 角色中断(D) 角色失败9、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是()(A) 主我(B) 客我(C) 镜我(D) 超我10、全部社会化的前提是()(A) 性别社会化(B) 政治社会化(C) 道德社会化(D) 语言社会化11、詹姆士的自尊公式是()(A) 自尊=成功/自信(B) 自尊=成功/抱负(C) 自尊=自信/抱负(D) 自尊=抱负/成功,12、自尊是个体对其()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A) 社会角色(B) 自我概念(C) 自我意识(D) 自我价值13、刻板印象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因此它具有()的作用。

(A) 概括化(B) 社会适应(C) 抽象化(D) 消极14、在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的性质。

(A) 积极(B) 双向作用(C) 消极(D) 定式作用15、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使人们更有可能对行为做出()的预测。

(A) 准确(B) 变化(C) 稳定(D) 系统16、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人或者人群称为()(A) 抽象化他人(B) 重要他人(C) 概念化他人(D) 一般他人17、关于利他行为,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 噪音等恶劣的环境会减少利他行为(B) 助人的榜样,会增加人们的利他行为(C) 他人在场,往往会产生社会助长效应,对利他行为有积极影响(D) 长得漂亮的女人一般更容易得到男人的帮助18、羞辱是一种()的社交情绪。

(A) 积极(B) 作用不明(C) 消极(D) 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19、动机强度和活动效率的关系大致是()(A) 倒U (B) U (C) 线性(D) N20、在群体活动时,个体的侵犯性一般会()(A) 减少(B) 保持稳定(C) 增加(D) 受到抑制21、一般来说,在群体活动时,个体的侵犯性倾向于()(A) 减少(B) 增加(C) 不变(D) 不确定22、态度的ABC模型中,B指()(A) 行为(B) 情感(C) 感觉(D) 行为倾向23、态度转变是在沟通信息与接受者原有态度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生的,对于微威信低的传递者,要引发最大的态度转变量,这种差异应该()(A) 适中(B) 较大(C) 较小(D) 最大24、信息如果能唤起人们的畏惧情绪,一般有利于说服。

畏惧和说服之间是()关系。

(A) U型曲线(B) 线性(C) 倒U型曲线(D) 指数曲线25、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是()(A) 归因(B) 态度(C) 动机(D) 情绪26、海德的态度转变理论是()(A) 角色理论(B) 认知失调论(C) 平衡理论(D) 社会交换论27、一般来说,最能准确反映人的内心状况的身体语言形式是()(A) 目光(B) 面部表情(C) 姿势(D) 空间距离28、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的联系。

(A) 心理上(B) 认知上(C) 行为上(D) 道德上29、了解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是()(A) 自我暴露程度(B) 相互评价(C) 情感卷入程度(D) 目光30、根据安德森的研究,影响人际吸引最重要的人格品质是()(A) 智慧(B) 真诚(C) 热情(D) 幽默31、()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的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A) 亲和(B) 利他关系(C) 依赖(D) 人际吸引32、在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中,可视为相似性的特殊形式的是()(A) 熟悉(B) 互补(C) 邻近(D) 竞争33、一般来说,人在()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

(A) 身体运动(B) 身体接触(C) 目光接触(D) 身体欠安34、在一项实验中,给被试者呈现一组他人的面部照片,照片被呈现的次数不同,结果发现,照片呈现次数越多,被试者越喜欢,这说明人际吸引受()的影响。

(A) 熟悉(B) 相似(C) 临近(D) 外貌35、一般来说,最能吸引人的人格品质是()(A) 热情(B) 真诚(C) 善良(D) 智慧36、一般情况下,最让人反感的人格品质是()(A) 自私(B) 虚伪(C) 古怪(D) 粗鲁37、“体语”不包括()(A) 身体接触(B) 社会距离(C) 装束打扮(D) 人际距离38、在有人陪同的活动中,个体会感到社会比较的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或活动效率,这是社会促进中的()(A) 结伴效应(B) 观众效应(C) 比较效应(D) 竞争效应39、在吃“大锅饭”的单位最容易产生的现象是()(A) 社会促进(B) 社会抵制(C) 平衡理论(D) 社会懈怠40、“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是一种社会()现象。

(A) 助长(B) 逍遥(C) 强化(D) 抑制41、人际吸引的最强烈的形式是()(A) 亲和(B) 喜欢(C) 亲情(D) 爱情二.多选1、F.奥尔波特认为,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会受他人存在的影响,他人存在形式包括()(A) 虚拟的存在(B) 现实的存在(C) 想像的存在(D) 隐含的存在2、F.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对象包括()(A) 社会行为(B) 社会影响(C) 社会意识(D) 本能行为3、F.奥尔伯特认为,社会的存在,也就是他人的存在方式包括()(A) 现实的存在(B) 想像的存在(C) 隐含的存在(D) 虚拟的存在4、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包括()(A) 家庭(B) 大众传媒(C) 学校(D) 交通工具5、角色失调包括()(A) 角色冲突(B) 角色失败(C) 角色不清(D) 角色误解6、按角色获得的方式可将角色分为()(A) 先赋角色(B) 功利角色(C) 表现角色(D) 成就角色7、自我概念的功能主要包括()(A) 保持个体内心的一次性(B) 解释经验(C) 决定期待(D) 控制情感8、一般来说,农民属于()(A) 成就角色(B) 规定性角色(C) 功利性角色(D) 不自觉的角色9、关于自我(self),正确的说法包括()(A) 是个体自我知觉的体系与认识自己的方式(B) 叫自我意识(C) 是个体对自我存在状态的认知(D) 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10、自尊需要包括()(A) 对成就、优势与自信等的欲望(B) 对名誉、支配地位、赞赏的欲望(C) 对归属感的需要(D) 对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11、可以提高个体自尊水平的因素包括()(A) 选择参与(B) 正确的社会比较(C) 扬长避短(D) 成功的行为12、正常情况下,个体社会化的载体主要包括()(A) 学校(B) 参照群体(C) 家庭(D) 居住小区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水平(B) 选择相似的人进行社会比较,有利于增加自尊(C) 自尊是一种缺失性需要(D) 成功的行为反馈可提高个体的自尊水平14、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包括()(A) 隐藏自己与自我抬高(B) 按初会常模管理自己(C) 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D) 投人所好15、影响归因的因素包括()(A) 社会视角(B) 自我价值保护倾向(C) 观察位置(D) 时间因素16、一般来说,近因效应容易在()的人之间产生。

(A) 熟悉(B) 不熟悉(C) 亲密(D) 不常见面17、根据凯利的三维理论,个体在归因时需要掌握包括()的信息。

(A) 协调性(B) 特异性(C) 共同性(D) 一致性18、亲和的作用包括()(A) 获得信息(B) 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C) 避免窘境(D) 使行为获得明确定向19、嫉妒情绪的特点包括()(A) 针对性(B) 持续性(C) 对抗性(D) 集中性20、下面说法中正确的包括()(A) 恐惧越强,亲和倾向越弱(B) 恐惧越强,亲和倾向越强(C) 焦虑越强,亲和倾向越弱(D) 焦虑越强,亲和倾向越强2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包括()(A) 动机强度和活动效率的关系呈u型曲线(B) 中等程度的动机,活动效率最高(C) 活动的最佳动机水平存在个体差异(D) 活动的性质影响活动的最佳动机水平22、个体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A) 道德水准(B) 情绪唤起水平(C) 社会角色(D) 他人的行为23、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包括()(A) 道德水平(B) 去个性化(C) 社会角色(D) 环境2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包括()(A) 羞辱的个体往往会感到沮丧、自卑等,认为自己对事情的发展无能为力(B) 健康的羞耻感使个体心理发展的自然结果,是人适应社会、改善自我的一种动力(C) 内疚者往往有良心上和道德上的自我谴责,并试图作出努力来弥补自己的过失(D) 内疚感越强,个体心理越健康25、对于态度转变的P-O-X模型,正确的说法包括()(A) P-O之间的关系最重要(B) P-O联系为肯定时的平衡为强平衡(C) P-O关系为否定时的平衡为弱平衡(D) P-O关系为否定时的不平衡为强不平衡26、态度的特点包括()(A) 稳定性(B) 内在性(C) 间接性(D) 针对性27、态度的特点包括()(A) 对象性(B) 内在性(C) 稳定性(B) 指向性28、态度测量的主要方法包括()(A) 实验法(B) 量表法(C) 投射法(D) 行为反应测量法29、身体语言包括()(A) 面部表情(B) 身体姿势(C) 妆饰打扮(D) 人际距离30、身体语言包括()(A) 目光(B) 面部表情(C) 姿势(D) 妆饰打扮答案:一、单选:1.C2.A3.A4.D5.B6.D7.B8.D9.C 10.D 11.B 12.A `13.B 14.C 15.B 16.B 17.C 18.D 19.A 20.C 21.B 22.D 23.A 24.C 25.B 26.C 27.A 28.A 29.A 30.B 31.D 32.B 33.B 34.A 35.B 36.B 37.B 38.A 39.D 40.A 41.D二、多选:1.BCD2.AC3.ABC4.ABC5.ABC6.AD7.ABC8.ABC9.ABC 10.AB 11.ABCD 12.ABC 13.ABD 14.ABCD 15.ABCD 16.AC 17.BCD 18.ABC19.ABC 20.BC 21.BCD 22.ABC 23.ABC 24.ABC 25.ABC 26.ABD 27.ABC 28.BCD 29.ABCD 30.ABC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