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针刺治疗失眠症疗效分析

针刺治疗失眠症疗效分析

185第15卷 第2期 2013 年 2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5 No. 2 Feb .,2013失眠属于中医不寐范畴,又称“目不暝”“不得眠”,轻者入寐困难,有寐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等,严重者则彻夜不能入寐[1]。

失眠症已经严重困扰人们的生活,导致生活质量急剧下降。

2010年6月—2012年4月,笔者采用针刺治疗失眠症患者92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92例观察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其中男40例,女52例;年龄25~59岁,平均(38±6.14)岁;病程6~38个月,平均(14±5.7)个月。

心脾两虚型22例,阴虚火旺型16例,心胆气虚型18例,痰热内扰型20例,肝郁化火型16例。

1.1.1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制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中有关失眠症的诊断标准制定[2]:①几乎以睡眠障碍为唯一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入睡、醒后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②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③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一部分精神障碍症状,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④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

1.1.2 辨证分型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分型诊断标准:①心脾两虚: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或脘闷纳呆,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②阴虚火旺: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口干津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③心胆气虚:不寐多梦,易于惊醒,胆怯惊恐,遇事易惊,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④痰热内扰:不寐头重,痰多胸闷,心烦,呕恶嗳气,口苦,目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⑤肝郁化火:不寐,急躁易怒,严重者彻夜不寐,胸闷胁痛,口渴喜饮,不思饮食,口苦而干,目赤耳鸣,舌红,苔黄,脉弦数。

针刺治疗失眠症疗效分析许冬梅,邱桂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兵种指挥学院卫生处,广东 广州 510430)摘 要: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92例失眠症患者,采用针刺治疗,主穴取百会、四神聪、内关、三阴交、申脉、照海,根据各型辨证选穴。

诸穴施以提插捻转补泻法,中等强度刺激。

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痊愈45例,显效26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96.7%,治疗前后经自身对照比较差异显著。

针刺治疗后患者PQSI 总分及各成分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经t 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针刺可以明显改善失眠症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关键词:针刺;失眠症;疗效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3) 02- 0185- 02收稿日期:2012-08-21作者简介:许冬梅(1984-),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医师,硕士,研究方向:针灸治疗疾病。

Analysis on Effect of Acupuncture in Treatment of InsomniaXU Dongmei,QIU Guichun(Health Department of Navy Command College of PLA,Guangzhou 510430,Guangdong,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results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insomnia. Methods :92 cases of insomnia were treated by acupuncture,taking the main points :Baihui,Sishencong,Neiguan,Sanyinjiao,Shenmai,Zhaohai and points selected according to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Reinforcing and reducing methods were made by lifting and thrusting needles with middle intensity stimulation. Results :Clinical effect :45 cases were cured,26 were markedly effective,18 was effective,the total efficiency was 96.7%,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PQSI score and the component sco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treatment,the t test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0.05).Conclusions :Acupuncture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insomnia with obvious effect.Key words :acupuncture ;insomnia ;curative effect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5卷1.1.3 排除标准①凡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③严重精神病患者或恶性肿瘤患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在研究前1周使用过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者;⑥药物依赖者;⑦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判定者。

1.2治疗方法针刺主穴取百会、四神聪、内关、三阴交、申脉、照海。

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中脘;阴虚火旺者加心俞、肾俞、太溪;心胆气虚者加心俞、胆俞、阳陵泉;痰热内扰者加脾俞、丰隆、内庭;肝郁化火者加肝俞、太冲、行间。

各穴施以提插捻转法,中等强度刺激。

每次留针30 min,1次/d,1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2.1疗效标准症状改善程度以PSQI减分率评价: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

临床症状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失眠症的疗效标准,临床治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6 h,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PSQI减分率≥90%;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 h,睡眠深度增加,但总睡眠时间<6 h,PSQI减分率60%~89%;有效:症状减轻,睡眠较前增加不足3 h,PSQI减分率30%~59%;无效:治疗后睡眠无明显改善或加重,减分率<30%。

2.2治疗结果针刺治疗92例患者,临床痊愈45例,显效26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7%,治疗前后经自身对照比较差异显著。

各证型总有效率经Ridit分析,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1)。

针刺治疗后患者PQSI总分及各成分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不同证型临床疗效比较证型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心脾两虚型2211740100阴虚火旺型16 843193.7心胆气虚型18 9450100痰热内扰型201162195.0肝郁化火型16 654193.7注:经Ridit分析,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表2 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项目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睡眠药物日间功能总分治疗前2.40±0.43 2.13±0.39 2.07±0.51 1.96±0.34 2.13±0.46 1.87±0.53 1.59±0.3712.30±2.09治疗后0.81±0.230.74±0.380.70±0.310.54±0.400.69±0.370.96±0.300.57±0.52 5.12±2.34注:治疗前后各成分积分及总积分经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灵枢・大惑论》云:“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暝矣。

”故阳盛阴虚,阴阳失交是失眠的根本原因,治疗应以调和阴阳、镇静安神为主则。

针刺能够平逆夜间相对亢盛的阳气,补益肾间不足的正气,调整机体阴阳平衡,使机体恢复阴平阳秘的状态。

百会穴位于巅顶三阳五会之所,为督脉经穴,四神聪为经外奇穴,位于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两穴配合能镇静安神、醒脑益智。

失眠的病位在心,故取手厥阴心包经穴内关,宽胸解郁,理气活血,通经调血气。

三阴交是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可补心脾、益肝肾、养血安神。

针刺内关、三阴交后,脑脊液γ-氨基丁酸含量有所提高,有报道称失眠者较正常人脑脊液γ-氨基丁酸含量低,而γ-氨基丁酸对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普遍抑制作用,可有效改善睡眠[4]。

申脉、照海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阳跷脉和阴跷脉,卫气行于阳则阳跷盛主目张不欲睡,卫气行于阴则阴跷盛主目闭而欲睡,针刺申脉、照海能清心固肾,调节人体的睡眠,诸穴合用,共同调理人体阴阳平衡,使阴平阳秘,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

失眠虽主要病变脏腑在心,但与肝、胆、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故需根据临床症状随证加减。

PSQI睡眠质量自评量表质量较好,有较高的再测信度[5],已成为国内外临床研究评定的常用量表。

本研究显示,通过针刺治疗失眠能够使其治疗后的症状及PSQI睡眠质量自评量表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刺治疗失眠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各证型治疗后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针刺对于改善睡眠与临床分型无关。

治疗期间如果能加以睡眠卫生教育,再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配合心理疗法,可进一步缩短疗程,提高临床疗效[6-8]。

同时,还需注意患者的精神状态,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9],嘱其避免情绪激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其坚持治疗[10]。

对愈后患者应进行良好的宣传教育,嘱其每天参加适当的体育运动,调畅情志,晚餐不宜过饱,睡前不吸烟、饮酒、饮浓茶,以减少失眠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 田德禄.中医内科学[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5. [ 2 ]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 S ]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 3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S ]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 4 ] 皮敏,杜少辉,张宜.针刺治疗失眠及其对γ-氨基丁酸影响的研究[ J ]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12 ( 4 ):160.[ 5 ] 刘贤臣.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数度研究[ J ] .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9 ( 2 ):3.[ 6 ] 唐胜修,唐萍.针刺结合药物对不安腿综合征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J ] .辽宁中医杂志,2009,36 ( 1 ):114.[ 7 ] 丰芬,阎博华,邓国忠.杵针百会八阵结合足疗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 J ] .辽宁中医杂志,2009,36 ( 4 ):617.[ 8 ] 潘萍.针灸临床治疗失眠选穴规律研究[ J ] .辽宁中医杂志,2009,36 ( 5 ):818.[ 9 ] 沈蓉蓉.腹针结合耳针治疗失眠症32例[ J ] .吉林中医药,2005,25 ( 8 ):37.[ 10 ] 梁毅然,孟宪伟.针罐、延长留针时间治疗顽固性失眠56例[ J ] .针刺临床杂志,2003,19 ( 11 ):7.18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