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解构主义与阐释学派翻译理论的共同点
解构主义与阐释学派翻译理论的共同点
也是一部关于语言、思想的综合性论著,这一点从其目录 原文和作者,译文也因此变得丰富生动;翻译理论研究方
释学角度提出翻译(阐释)的四个步骤,与解构主义翻译 近纯语言(pure language),在解构原文的过程中,以
理论一样,也是全新的翻译研究视角。
“延异”(differance)的方式延伸、扩大语言。译者解
其次,对于解构主义和阐释学翻译理论的学者来说, 构原文的过程永远无法实现精确、彻底,这为译文的多样
文的生命才得以延续,并针对语言和翻译的本质展开了深 域的一项突破。
入思考。
首先,二者都是哲学类翻译理论,且都是以语言、
(二)阐释学派翻译理论
理解为主要内容的哲学。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出发点是解
阐释学派翻译理论运用阐释学分析翻译现象,提 出理解即翻译,将阐释过程运用到翻译过程的研究中。
构主义哲学。解构主义哲学于1966年由法国哲学家德里达 提出,“解构”的对立面是“结构”,“解构”的主要对
译理论的学术思考,了解不同翻译理论之间的共同点,而 言交流,着重分析翻译过程,对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都有
不是只关注差异。
很大启发。
二、解构主义和阐释学翻译理论
三、共同点
(一)解构主义翻译理论
解构主义和阐释学翻译理论几乎于同一时间段受到外
解 构 主 义 翻译 理 论 是 2 0世 纪 6 0年 代 末 首 先 于 法 国 界关注,被翻译界学者广泛研究、讨论。二者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翻译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 阐释学派翻译理论
一、引言
主要代表人物有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Daniel Ernst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和阐释学翻译理论都是近年来备受 Schleiermacher)、汉斯·伽达默尔(Hans-Georg
关注、影响颇大、研究颇多的翻译理论,我国学者对这两 Gadamer)和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等。将阐
一起研究的学术论文却寥寥无几,其中将二者进行比较的学 语言与翻译面面观》(
术论文只有《阐释翻译理论与解构翻译理论的差异》[1],目
)一书中详细阐述了翻译的四个步骤:信任
前还没有专门探讨两种理论共同点的论文。因此有必要对这 (trust)、入侵(aggression)、吸收(import)和补偿
两种翻译理论展开比较,分析共同点,以期进一步促进翻 (compensation)[3]。阐释学翻译理论将翻译扩展到整个语
他们的研究范围都不仅仅局限于翻译。解构主义翻译理论 性提供了可能。同样,阐释学派翻译理论认为“理解即翻
的代表人物德里达的研究对象不局限于翻译本身,而是对 译”,不同的文化时期、不同的人生经历都会造成译者对
整个语言系统的“解构”。他认为文本不具有终极意义, 某一文本的理解不同,因此受上述各因素影响的译文也
并且向传统的二元对立哲学发起挑战,德里达的理论是颠 是多样的。这两种理论在这一层面上的论证对翻译实践和
覆性的全新哲学,而不仅仅是翻译理论。斯坦纳的代表作 翻译理论研究都有很大影响:翻译实践方面,译者翻译时
《通天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是一部翻译著作, 不再局限于某一“标准”版本,或者一味强调“忠实”于
种理论也十分重视。纵观对这两种理论的研究现状,利用 释学引入翻译研究之后,施莱尔马赫提出了翻译的两种途
二者之一解释翻译现象的居多,也有对这两种翻译理论之 径:一是不打扰原作者,让读者接近作者;二是不打扰
一展开阐述、评介的研究论文,但是将两种翻译理论放在 读者,让原作者接近读者[2]。斯坦纳在《通天塔之后——
13
2017.01
理论·综述
Hale Waihona Puke 象是语言的结构,是对语言文学系统中权威的消解,以全 的论证,解构主义和阐释学派翻译理论都对译文和译者地
新的视角来看待语言行为。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正是以这一 位产生了极大影响:提高了译文的地位,进而也提高了译
基本的哲学思想为基础,对翻译行为进行研究探讨。阐释 者的地位,也因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提
理论·综述
解构主义与阐释学派翻译理论的共同点
□麻巧玲
摘 要:以比较法研究解构主义和阐释学翻译理论,探讨二者之间的共同点。首先简要梳理两种翻译理论,介绍理 论的主要观点、代表人物和影响。之后从理论属性、理论内容和理论影响三个方面比较,发现两种理论的共同点主要体现 为:属性上,都是哲学类翻译理论、都不局限于对翻译本身的研究、都不是方法论;内容和影响方面,都以新的视角论证 了原文和译文的关系、译文多样性,进而提高了译文和译者的地位,并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发挥主体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译理论发起挑战,彻底颠覆以往以“意义”为中心的翻译 两种理论在一些问题的见解上有一些共同点。以下将从属
观,以全新视角审视语言和翻译,将翻译研究推向全新的 性、内容、影响三个方面探究两种翻译理论的共同点。
思考领域。以德里达为代表的解构主义者认为翻译活动中
(一)属性
最重要的不是传达意义,而是保留语言差异,并逐渐向纯
兴起的一种翻译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德里达(Jaques 相似,都与哲学流派密切相关,两种理论都针对语言、文
Derrida)、福柯(Michel Foucault)、沃尔特·本雅明 化、翻译等问题展开深入全面的探讨,都没有局限于翻译
(Walter Benjamin)等。这一学派的翻译理论向传统翻 本身,都不是专门讨论翻译问题本身的翻译理论,因此这
学派翻译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哲学阐释学,阐释学主要研究 供了理论基础。
“理解”,理解的前提是交流沟通,而交流沟通最常用、
其次,解构主义和阐释学派翻译理论都论证了译文
最有效、最重要的媒介是语言,由此可见哲学阐释学也是 具有多样性。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模糊了原文和译文之间的
研究语言的哲学。斯坦纳将阐释学运用于翻译研究,从阐 界限,认为语言之间有亲缘关系,译者应尽最大努力接
在属性方面,解构主义和阐释学派翻译理论都是哲学
语言(pure language)靠拢,进而促进语言发展进步、重 类翻译理论,两种理论都不是仅仅研究翻译,研究内容还
塑原文生命。他们详细论证了译者的任务、译文的意义和 包括语言、文化、交流等,属于跨学科的翻译理论,是运
作用等相关的问题,指出正是由于译者和译文的存在,原 用哲学思想研究翻译问题的一次成功尝试,是翻译研究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