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主义翻译韦努蒂
目录
韦努蒂 异化翻译
1
2
3
评价
4
归化&异化
译者的隐身&现身
1
归化&异化
归化、异化翻译策略的鼻祖
施莱尔马赫支持前一种
方法,即异化翻译方法。
施莱尔马赫
德国学施者施莱莱尔尔马马赫赫被的认演为是讲提被出看归化、异化翻译 策略的鼻做祖是。 异化翻译兴起的标
1813年施莱尔马赫志在。《论翻译的方法》一文中指出,
THANKS
请在此输入您的副标题
优点
1.促进两个国家语言和文化的交流与传 播,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文所蕴涵的异域 文化特色,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异域民族 的思想情感和生活内容。 2.有助于提高译者的主体性地位。 3.有利于抵抗文化霸权现象,以在英美 文化中表现处于边缘地位的外国文化, 即要为外国文化在英美文化中争得独立 的地位。
局限性
1.它缺乏对语言问题的研究。
对于具有文化内涵的地方,翻译的途径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 作者;
另一种是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 近读者。”
前者是“顺从作者”的方 后者则是“顺从读者”的
法,可称之为“异化法” 方法,可称之为“顺化法”
(alienation)
(naturalization)
2 语言之异。选择与主流话语不一样的语言来翻译,从而对主 流话语加以补充,修正甚至重构。
(《译者的隐身》第一章中认为译文越接近原文的措辞,对读者来说 就越显得异化,就越有可能起到修正主流话语的作用。)
3 文化之异。通过不同文化的引入彰显文化差异和文化多元, 抵抗文化霸权。
3
译者的隐身&现身
1.《译者的隐身》是指在译文中看不见译者的痕迹, 即”所谓“不可见性” (invisibility),读者就像 看原文一样。
1.韦努蒂提出译者应当与作者共享著作权。
2.译者应该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把译出语的 语言、文化特点通过翻译呈现出来,译者的创 造性劳动也可以通过这些“异质”的引入得以彰 显,继而使译者现身。
3.译者可以在译作前言、后记中,以及在进行 其他的讲座、访谈时谈出自己的辛苦劳动, 以求逐步获得认可。
4
评价
关于归化与异化
1.归化(domestication)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 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 它应尽可能的使源语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 化读者的世界,从而达到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 的“文化对等”。
归化法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方法, 是基于人
类文化和语言的个性而发展。要求译者向译语读 者靠拢,采取译语读者习惯的译语表达方式,来传达
劳伦斯·韦努蒂
解构学派
劳伦斯·韦努蒂
美籍意大利学者,生于1953年,出生 在费城南部(此区域居住者多为意大利 裔),七十年代早期在天普大学攻读英语 文学,198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劳伦斯·韦努蒂是继德里达之后解构主 义翻译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是近年来才 崭露头角的美国翻译理论家,也是美国一 位解构主义翻译思想的积极创导者。他从 事翻译多年,现在是美国天普大学 (Temple University)英文系教授、著名 翻译理论家和历史学家。
2013年5月27日应邀做客清华大学外文系
主要著作
《对翻译的重新思考:语篇、主体性与意识形态》
(RethinkingTranslation: Discourse, Subjectivity, Ideology)(1992)
《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 ———成名作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1995)
他称这种翻译策略为“抵抗”(resistancy)。所谓“抵 抗”,就是抵抗目的语文化的种族中心主义。但同时韦 努蒂也指出,“抵抗式翻译”不适合于科技翻译,因为 科技翻译主要是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
奈达
韦努蒂的异化的翻译主要包括:
1 选材之异。选择被主流文化排斥的文本,重构外国文学经典。 (《译者的隐身》第二章中强调了翻译选材的重要性和策略性。)
原文的内容。
关于归化与异化
2.异化(foreignization)eg是:H指i偏gh离b本u土ild主in流g价s 值ar观e ,springing up like 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或指在m一u定sh程ro度o上m保s,留原in Beijing 文的异域性,故意打破目标语言常规异的化翻:译犹。它如主蘑张菇在般地涌现 译表文 达中方式保。留源语文化,丰富目的语文归化化和:目的如语雨的后语春言笋般地涌现
2.采用这种策略翻译的作品往往 很难得到作者的喜欢。(比如杨 宪益的《红楼梦》和霍克斯的 《红楼梦》,前者是异化,后者 是归化,霍克斯的译作比杨宪益 的译作在英语国家受欢迎得多。)
3.抵抗文化霸权的有限性。
参考文献:
[1]Venuti,Lawrence.Rethinking Translation:Discourse,Subjectivity,Ideology.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1992. [2]Veuti,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1995. [3]马会娟.对Lawrence Venuti异化翻译理论的再思考[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4]谢天振.翻译研究新视野.青岛:青岛出版社,2003. [5]张志成.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翻译家林语堂[J].大众科学,2007,(9). [6]陈德鸿,张南峰编,西方翻译理论精选,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0。 [7]靳哲,略论译论家韦努蒂的抵抗式翻译策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8]郝妙文,解构主义翻译伦理评析[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9]曹华经,论韦努蒂的翻译思想[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赵颖,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导读,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 [11]刘军平,西方翻译理论通史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 [12]/link?url=zV41irHLvCgtK11QWY01MV6F6z7aPORMwqZQ66y48lJkm9pVA4TY0nHrJUGgG9mo98Qtc3lEVResT6QflCMvqOwT1r9tEAnaXfMro7vp601Gb_hUFN7MgSXgqI7HS72_f4nYrf0nM5M7b6gDRdNK
1、反对译文通顺
1 韦努蒂认为,以往翻译传统,是以民族中心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价
值观来塑造外国文本的。其提倡的翻译原则就是“通顺的翻译” 和“归化”的翻译。
2 韦努蒂提出了反对译文通顺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其目的不是在翻 译中消除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而是要在翻译中表达这种语言上和 文化上的差异。
2.异化翻译:韦努蒂的“抵抗策略”(resistancy)
3)韦努蒂批评了当代英美的翻译流派中以 奈达为代表的归化翻译理论
韦努蒂说奈达是想把英语中透明话语的限制,强加在每 一种外国文化上,以符合目的语文化的规范。这是用通 顺的翻译策略,把归化隐藏在透明度之中。与其说是文 化交流,还不如说是为了归化的目的对外国文本进行文 化侵吞。
反对英美传统的归化,主张异化的翻译。
《不光彩的翻译》
(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 Towards an Ethics of Difference)(1998)
《翻译研究选读》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2000)
《翻译研究与实践教程》
(translation: a textbook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2004)
2.韦努蒂发现,在当前英美强势文化中外国文学 的译入仍然通常采取归化策略,译文通顺、流畅、 自然,看上去好像是译语的原作,不见翻译的痕迹,译 者似乎隐了身,翻译因此变得透明。
3.在著作权法中,作者被视为作品的完全拥有者, 译者对自己的翻译作品不具有所有权,只会收到翻 译的稿费,像译作出版费,再版费均与译者无关。 在很多译作的封面也没有译者的名字,译者处于 “隐身”状态。
异化法则是以原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方法, 是基于人类
文化和语言的共性而发展。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
采取相应于作者使用的原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 容。
2
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论背景
解构主义翻译观
借鉴
韦努蒂的翻译理论
认为文本本身不存在 确定的意义,文本的 生存依赖于译文。
韦努蒂的翻译理论是以 解构主义观点作为其理 论基础的。他从解构主 义的视角把翻译定义为: “翻译是译者在理解的 前提下,用目的语的能 指链来替代原语文本中 的所指链的过程。”
1)韦努蒂首先追溯了英美文化 中归化翻译的历史。
从17世纪到当代的西方翻译,归化 策略一直占有主导作用。
“其根本原因是要以西方的意识形 态为标准,在英语中形成一种外国 文学的规范。是以民族中心主义和 帝国主义文化的价值观,来塑造外 国文本的。”
2)韦努蒂也追溯了异化翻译的历史
保留了外国文本中之异,抑制民族中 心主义对原文的篡改,但破坏了目的 语文化的规范。
韦努蒂的归化&异化
他说:“翻译者可以使用异化和归化的翻译方 法。‘归化法’是以民族主义为中心,把翻译国的 价值观归化到目的语国的文化中来,即把原文作 者请回家来;‘异化法’则是通过把外国文本中出 现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完全表现出来,把读者送到 国外去。”
二。理论发展
韦努蒂在书中追溯了以通顺为目标的 “本土化/归化”(domestication)的翻译理论 以及作者所赞成的“异化”(foreignization), 批判了以往占主导地位的以目的语文化为 归宿的倾向,提出了反对译文通顺的抵抗 式解构主义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