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原理
(一)杠杆的构成
杠杆的构成通常包括:用力点、支点、阻力点及力臂。
杠杆原理亦称“杠杆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是包括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的状态。
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的大小跟它们的力臂成反比。
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
从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确实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也确实是当杠杆的一端发生较小变化时,其另一端则会发生较大变化。
杠杆原理之因此会发生作用,是由于支点的存在。
(二)杠杆系数
那么杠杆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呢?通常用杠杆系数来反映,通常我们只需要使用较小的力,就能够移动重于其几倍的物体,那个倍数确实是杠杆系数。
杠杆系数包括静态杠杆系数和动态杠杆系数。
财务治理中的杠杆效应
杠杆效应的表现:由于特定固定支出或费用的存在,导致当某一财务变量以较小幅度变动时,另一相关变量会以较大幅度变动。
财务治理中的杠杆效应包括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总杠杆三种效应形式。
(一)经营杠杆
1、含义:
经营杠杆,是指由于固定性经营成本的存在,而使得企业的资产酬劳(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大于业务量变动率的现象。
经营杠杆反映了资产酬劳随业务量变动的波动性,用以评价企业的经营风险。
用息税前利润(EBIT)表示资产总酬劳,则有:
当产品成本中存在固定成本时,假如其他条件不变,产销业务量的增加尽管可不能改变固定成本总额,但会降低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从而提高单位产品利润,使息税前利润的增长率大于产销业务量的增长率,进而产生经营杠杆效应。
当不存在固定性经营成本时,所有成本差不多上变动性经营成本,边际贡献等于息税前利润,现在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与产销业务量的变动率完全一致。
2、经营杠杆系数
只要企业存在固定性经营成本,就存在经营杠杆效应。
测算经营杠杆效应程度,常用指标为经营杠杆系数。
经营杠杆系数(DOL),是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与产销业务量变动率的倍数,定义计算公式为:
式中:DOL:经营杠杆系数;△EBIT:息税前利润变动额;△Q:产销业务量变动值。
上述定义式经整理后,经营杠杆系数的计算便简化为:
【提示】
不同产销业务量基础上,其经营杠杆效应的大小程度是不一致的,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销售越小,经营杠杆系数越大,经营风险也越大,反之亦然。
当销售额处于盈亏临界点是,经营杠杆系数趋于无穷大,现在企业销售额销有减少便会导致更大亏损;
【例1】泰华公司产销某种服装,固定成本500万元,变动成本率70%。
年产销额5000万元时,变动成本3500万元,固定成本500万元,息前税前利润1000万元;年产销额7000万元时,变动成本为4900万元,固定成本仍为500万元,息前税前利润为1600万元。
要求:计算该公司本年度经营杠杆系数。
【分析】此题能够采纳两种方法求解。
【注意】通常情况在计算杠杆系数时都采纳的是简化公式。
方法一:定义公式法
方法二:简化公式法
可见两种方法计算结果一致,使用定义式计算得到的是当期(即产销量变动后那期的)杠杆系数,而简化式计算得出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