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动能和动能定理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知道动能定理,会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会用动能定理求解变力的功 重点:动能、动能定理
难点:运用动能定理求解变力的功
巩固基础
1.对于动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动能是状态量,恒为正值
B.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C.一个物体的速度改变时,其动能必改变
D.动能与势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物理量,可以相互转化 2.在下列几种情况中,甲、乙两物体的动能是相同的( )
A.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甲的质量是乙的
21 B.甲的质量是乙的4倍,甲的速度是乙的21
C.甲的质量是乙的2倍,甲的速度是乙的2
1
D.质量相同,速度的大小也相同,但方向不同 3.关于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合外力的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则动能一定变化 B.如果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零,则合外力一定为零
C.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则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一定为零 D.物体的动能不变,则所受的合外力必定为零
4.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块,在恒力F 的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运动。
物块通过A 点和B 点的速度分别是v A 和v B ,物块由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力F 对物块做的功W 为( )
A .222121A
B mv mv W -〉
B .222121A B mv mv W -=
C .2
22
121A B mv mv W -〈 D .由于F 的方向未知,W 无法求出
5.一个25 kg 的小孩从高度为3.0 m 的滑梯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底端时的速度
为2.0 m/s (取g =10 m/s 2
)。
关于力对小孩做的功,以下结果正确的是 ( )
A .合外力做功50 J
B .阻力做功500 J
C .重力做功500 J
D .支持力做功50 J 6.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它们的质量之比m 1∶m 2=1∶2,速度之比v 1∶v 2=2∶1。
当两车急刹车后,甲车滑行的最大距离为S 1,乙车滑行的最大距离为S 2。
设两车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不计空气阻力。
则( )
A .S 1∶S 2=1∶2
B .S 1∶S 2=4∶1
C .S 1∶S 2=2∶1
D .S 1∶S 2=1∶1
7.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车在水平恒力F 推动下,从山坡底部A 处由静止起运动至
高为h 的坡顶B ,获得速度为v ,AB 之间的水平距离为x ,重力加速度为g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推力对小车做的功是mgh mv +2
2
1 B.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是mgh mv -2
2
1
C.小车克服重力做的功是mgh D.阻力对小车做的功是
mgh mv Fx --
2
2
1 8.用100N 的拉力F 使一个质量为20kg 的木箱由静止开始在水平路面上移动了100m ,拉
力F 与木箱前进的方向成370
角,如图所示。
木箱与水平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求木
箱获得的速度(sin370=0.6,cos370=0.8,g=10m/s 2)。
9.如图所示,质量为m =2 kg 的小球(可视为质点),从半径R =0.5 m 的固定半圆形槽的边缘A 点沿内表面开始下滑,第一次到达最低点B 时的速度大小v =2 m/s 。
求此过程中
阻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g 取10 m/s 2
)。
提升能力
10.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高h ,质量为m 的物块,在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 作用下,能匀速沿斜面向上运动。
若把此物块放在斜面顶端,在沿斜面向下同样大小的恒力F 作用下物块由静止向下滑动,滑至底端时其动能的大小为( )
A .mgh
B .Fh
C .2Fh
D .2mgh
11. 如图所示,CD 为
4
1
圆弧轨道,DE 为水平轨道,圆弧的半径为R,DE 的长度也为2R。
一质量为m的物体与两个轨道的摩擦因数都为μ,当它由轨
C
R
O
. .
E
F 370
道的顶端C从静止下滑时,恰好运动到E处停止,重力加速度为g。
求物体在CD段克服摩擦阻力做的功
12.如图是一个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斜面和水平面,其连接B处用一个弯曲的圆弧连接,小球经过此处时机械能不损失。
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从高为h的斜面上A点静止下滑,结果停止水平面上的C点,设释放点到停止的水平距离为S,
(1)求证:
S
h
=
μ
(2)如果仅改变斜面的倾角或滑块的质量,水平距离为S会如何变化吗?
(3)现在要使物体由C点沿原路回到A点时速度为零,那么必须给小球以多大的初速度?(设小球经过B点处无能量损失,重力加速度为g)
感悟经典
一、对动能定理的进一步理解
1.动能定理中所说的“外力”,是指物体受到的所有力,包括重力。
2.位移和速度:必须是相对于同一个参考系的,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3.动能定理适用范围: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同时做功、分段做功各种情况均适用。
4.动能定理既适用于一个持续的过程,也适用于几个分段过程的全过程。
二、运用动能定理须注意的问题
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时,在分析过程的基础上无需深究物体运动过程中状态变化的细
S
节,只需考虑整个过程的功及过程始末的动能。
2.若过程包含了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分过程,既可分段考虑,也可整个过程考虑,但求功时,有些力不是全过程都起作用的,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对待求出总功,计算时要把各力的功连同符号(正负)一同代入公式。
如图所示,AB 是倾角为θ的粗糙直轨道,BCD 是光滑
的圆弧轨道,AB 恰好在B 点与圆弧相切,圆弧的半径为R 。
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可以看做质点)从直轨道上的P 点由
静止释放,以后它能在两轨道间做往返运动。
已知P 点与
圆弧的圆心O 等高,物体与轨道A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
求:
(1)物体做往返运动的整个过程中在AB 轨道上通过的总路程; (2)最终当物体通过圆弧轨道最低点E 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
解析:(1)因为摩擦始终对物体做负功,所以物体最终在圆心角为2θ的圆弧上往复运动。
设在轨道上通过的总路程为x
对整个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0cos cos =⋅-⋅x mg mgR θμθ
所以总路程为R
x μ
=
(2)由B到E的过程:22
1)cos 1(E mv mgR =
-θ R
mv mg F E
N 2
=-
联立求得:mg F N )cos 23(θ-=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物体对圆弧轨道的压力为mg F
N
)cos 23('θ-= 方向向下
第七节 动能和动能定理
1.A D
2.BD
3.C
4. B
5. A
6. B
7. C
B
m p θ
8.解析:由动能定理得: 02
1)37sin (37cos 2
0-=
--mv s F mg FS μ 得:s m v /10=
9.解析:小球由A 到B 的过程中,圆形槽对小球的支持力不做功,只有阻力、重力对小球做功,由动能定理可得:
0212
-=
+mv W W f G
mgR
W G =
所以 J W f 6-=
10. D
11. 解析:从C 到E 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02=--mgR W mgR fCD μ
得:mgR mgR W fCD μ2-=
12. 解析:(1)设斜面的倾角为α,斜面的射影和水平面BC 的长度分别为x 、y, 在斜面上,摩擦力功为mgx x
mg W f μα
αμ-=-=cos .cos 1 在平面上的摩擦力功为mgy W f μ-=2 在全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0021-=++mgh W W f f
由以上得:S
h =
μ (2) 由(1)式得:μ
h
S =,S 与小球的质量和斜面的倾角无关。
(3)根据动能定理得:
由A 到C: 0=-f W mgh 由C 到A: 22
10mv W mgh f -=-- 联立解得:gh v 2=
α S
x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