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讲课演示文稿
项次要诊断标准 ★ 五项次要诊断标准
Duke 主要诊断标准
★ 两次血培养阳性,而且病原菌完全一 致
★ 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或新的瓣膜 关闭不全
Duke 次要诊断标准
★ 基础心脏病或静脉滥用药物史 ★ 发热,体温≥380C ★ 血管现象
栓塞、细菌性动脉瘤、颅内出血、结膜瘀点以及 Janeway损害
★ 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 ★ 短暂性菌血症 ★ 细菌感染无菌性赘生物
发病机制---急性
★ 尚不清楚 ★ 主要累及正常心瓣膜,主动脉瓣常受累 ★ 病原菌来自皮肤、肌肉、骨骼或肺部等部
位的活动性感染灶 ★ 循环中细菌量大,细菌毒力强,具有高度
侵袭性和粘附于内膜的能力
病理
★ 心内感染和局部扩散 ★ 赘生物碎片脱落致栓塞 ★血源性播散 ★ 免疫系统激活
感染性心内膜炎讲课 演示文稿
(优选)感染性心内膜炎讲课
分 类 (一)
根据病程分类
感染性心 内膜炎
急性
①中毒症状明显 ②病程进展迅速 ,数天至数周 引 起瓣膜破坏 ③感染迁移多见 ④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亚急性
①中毒症状轻 ②病程数周或数月 ③感染迁移少见 ④草绿色链球菌多见,其 次为肠球菌。
分 类 (二)
性者
动脉栓塞 任何部位 常见于:脑、心、脾、肺、肾、 肠系膜和四肢
感染的非特异性症状: 贫血、脾大、
部分杵状指(趾)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战 出汗 厌食 消瘦 不适 呼吸困难 咳嗽 中风 头痛 恶心/呕吐 肌痛/关节痛 胸痛 腹痛 背痛 意识模糊
80-85 42-75 25 25-55 25-35 25-40 20-40 25 13-20 15-40 15-20 15-30 8-35 5-15 7-10 10-20
★ 免疫反应
肾小球肾炎、Olser结节、Roth斑及类风湿因子 阳性
★ 血培养阳性,但不符合主要诊断标准 ★ 超声心动图发现符合感染性心内膜炎,
但不符合主要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 亚急性
● 风湿热 ● 血液病 ● 系统性红斑狼疮 ● 结核
★ 急性
● 败血症 ● 急性骨髓炎 ● 急性关节炎 ●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 粟粒性结核
另一种分类 ★ 自体瓣膜心内膜炎 (NVE) ★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PVE) ★ 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 (PHIE)
自体瓣膜心内膜炎
发病机制---亚急性
★占2/3以上,最常见是草绿色链球菌,其次 为D族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
★血流动力学因素,主要发生于器 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上,以心脏瓣 膜病为主,先天性心脏病次之。
百分率
发热
80-90
杂音
80-85
改变/新杂音
10-40
神经系统异常
30-40
栓塞
20-40
脾肿大
15-50
杵状指(趾)
10-20
外周表现
Osler结节
7-10
条纹状出血
5-15
瘀点
10-40
Janeway结节
6-10
视网膜病变/Roth点 4-10
并发症
心脏并发症:心力衰竭、心肌脓肿、急性 心肌梗死、心肌炎、化脓性心包炎
25%高免疫球蛋白血症,80%CIC阳性
三、血培养 ★ ★ 是诊断菌血症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重
要方法。抗生素治疗前先采血,间隔1小时 采血1次共3次,每次采血10-20ml作需氧 和厌氧培养,并且作药敏试验
已用过抗生素者,停药2~7天后采血
四、X线检查
肺部多处小片状浸润阴影提示脓毒性肺栓塞所致肺 炎。 左心衰竭时有肺淤血或肺水肿征。
临床表现
发热:最常见
亚急性:起病隐匿,可全身不适,食欲不振, 弛张热(不超过39℃),伴头痛、背痛、肌肉关 节痛;
急性:呈暴发性败血症过程,高热寒战,常突 发心力衰竭
心脏杂音: 80%~85%的患者可闻及心脏杂音, 可由基础心脏病和(或)心内膜炎导致瓣膜损害 所致。急性者更易出现杂音强度和性质的变化。 瓣膜损害所致的新的或增强的杂音主要为关闭不 全的杂音,尤以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多见。
主动脉细菌性动脉瘤可致主动脉增宽 五、心电图
偶见急性心肌梗死或房室、室内传导阻滞
六、超声心动图 ★
经胸超声检查可诊断出50%-75%的赘生物,经食管超声 可检出<5mm的赘生物,敏感性高达95%以上。赘生物 ≥10mm时,易发生动脉栓塞
UCG还可明确基础心脏病和心脏并发症
感染性心内膜炎确诊
★ 两项主要诊断标准 ★ 一项主要诊断标准和三
细菌性动脉瘤:多见亚急性病人
迁移性脓肿:急性病人 肝、脾、骨髓等
神经系统并发症:脑栓塞、脑细菌性动脉 瘤、脑出血、中毒性脑病、脑脓肿、化脓 性脑膜炎
肾脏并发症:大多有肾损害,包括肾动脉 栓塞、肾梗死、肾小球肾炎、肾脓肿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常规检验 (一)尿液 常有显微镜下血尿和轻度蛋白尿。 肉眼血尿显示肾梗死;红细胞管型、蛋白尿 提示弥漫性肾小球性肾炎。 (二)血液 亚急性者正常色素型正常细胞性 贫血常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急 性者常有白细胞计数升高和明显核左移。血 沉均增快 二、免疫学检查
治疗
A.抗微生物药物治疗原则 B.外科治疗
A. 抗微生物药物治疗原则
★早期用药 ★ 大剂量 ★长疗程,疗程至少6~8周,达 体外有效杀菌浓度的4~8倍以上 ★联合用药
★ 静脉给药★选用杀菌剂
★病原菌不明时,急性者选用针对金葡菌、链球菌、革
兰氏阴性杆菌等广谱抗生素,亚急性者,选用针对链 球菌的抗生素 ★分离出病原微生物时,应作药敏试验,根据血培养和 药敏试验结果选药
周围体征
瘀点、指(趾)下线状出血、Osler结节、 Roth斑、Janeway损坏
Roth斑:为视网膜的 卵圆形出血斑,中心 呈白色,多见于亚急
性
Jeneway损害:为手掌 和足底直径1~4mm的 出血性红斑,主要见
于急性者。
Osler结节:在指和 趾垫出现的豌豆大 的红或紫色痛性结 节,较常见于亚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