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六篇 食品安全中的生物性危害
第六篇 食品安全中的生物性危害
1.1 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常伴有发热,其 潜伏期相对于化学性的较长。
较明显季节特点,好发于夏秋季气温和湿度较高的季 节,常常为集体突然暴发,发病率高,病死 率低好.
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有沙 门氏菌属、葡萄球 菌、付溶血性孤菌、肉毒梭菌、致病性大肠菌等。
病原菌引起食物中毒都有其特有的潜伏期、临床表现 及常见的中毒食品。
微生物种为繁多、分布广泛,被划分成各种 类型。食品中重要的微生物种类包括:酵母、 霉菌、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一般而言,酵 母、霉菌不引起食品中的生物危害(虽然某 些霉菌产生有害的毒素——化学危害),只 有细菌、病毒、寄生虫能引起食品的生物危 害,使食品不安全。
1、细菌的危害
细菌危害是指某些有害细菌在食品中存活时,可以 通过活菌的摄入引起人体(通常是肠道)感染或预 先在食品中产生的细菌毒素导致人类中毒。前者称 为食品感染,后者称为食品中毒。由于细菌是活的 生命体,需要营养、水、pH值、温度以及空气条件 (需氧、厌氧或兼性),因此通过控制这些因素, 就能有效地抑制、杀灭致病菌,从而把细菌危害预 防、消除或减少到可接收水平一符合规定的卫生标 准,例如,控制温度和时间是常用且可行的预防措 施一低温可抑制微生物生长;加热可以杀灭微生物。
1.1 细菌性食物中毒
各类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占食物 中毒总数的பைடு நூலகம்0%左右。
2001年,卫生部共收到重大食物中毒事 件报告185起,15715人中毒,死亡146 人,其中第三季度报告的重大食物中毒 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最多。
1.1 细菌性食物中毒
报告的重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人数最多,化 学性食物中毒发生起数最多,且死亡人数最多。
凡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包括生活病原体、有毒 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等,通过各式各样的环 节进入食品的过程,统称食品污染。食品污染 可发生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贮存、运输、销 售、烹调直至食用等多个环节。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通常分为三大类:
1. 生物性污染 2. 化学性污染 3. 物理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
1. 细菌性污染:常见的有沙门菌、变形杆菌、肉毒 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主要污染食品为变质 的肉、蛋、奶、豆制品、发馊的饭菜或冷饮,肉 毒杆菌污染的火腿、腊肉、罐头、臭豆腐等;
按就餐形式分类,集体食堂中毒人数最多,家庭食物 中毒死亡人数最多。在餐馆或家庭厨房内常见是细菌 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原因: 首先是食品被细菌污染;其次 是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在污染食品中大量繁殖或产 生毒素;最后是未对食品加热或加热处理不彻底,未 能杀死细菌或破坏细菌毒素。
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和食品的主要种类:
四川猪链球菌病病例
截至8月3日12时,四川省累计报告人感染猪链球 菌病病例206例,其中实验室确诊43例,临床诊 断122例,疑似41例。这些病例中,治愈出院 26例,病危18例,死亡38例。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 二〇〇五年八月三日
候鸟迁徙传播禽流感
禽流感将每年造成8000亿美圆损失
世界银行东亚太平洋地区高级经济学家Miland Brahmbhatt预测,如果禽流感在人群中流行,将 给全球每年造成8000亿美圆损失。
1.1 细菌性食物中毒
微生物污染食品是最重要的食品卫生问题,细菌 性食物中毒发生起数和人数都是占第一位。
细菌性食物中毒机理 中毒感染: 指含有大量活菌食物致的食物中毒。 毒素中毒: 食品受细菌污染,食品在适宜的条件
下产生大量外毒素所引起的中毒。 常见有葡萄球菌肠毒素,肉毒梭菌素毒引起的食 物中毒。
(1)沙门氏菌类 主要寄存在动物和人的肠道,器脏。 通常受到污染的食品:蛋、奶类及奶类制成品、肉类及肉类
制成品,特别是家禽类食品(例如烧味卤味、鹅肠等)。 (2)金黄葡萄球菌
主要寄存在咽喉、鼻腔、皮肤、头发和伤口。通常受到污染的 食品:糕点、雪糕、奶及奶类制成品、蛋制品。 (3)副溶血性弧菌 主要寄存在海洋和海产品中。通常受到污染的食品:海产品和 腌制食品(例如海蜇、墨鱼、咸菜、熏蹄等)。
Miland Brahmbhatt表示,“SARS爆发使2003年 二季度东亚地区的GDP损失2%。因此,全球禽流 感流行将使全世界GDP损失2%,全年经济损失高 达8000亿美圆。禽流感的流行范围和时间将超过 SARS”。
目录
1、细菌的危害 2.真菌的危害 3、病毒的危害 4、寄生虫的危害
简介
一般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和食品有下列数种:
(4)腊样芽孢杆菌: 经常发现此菌之地方:泥土、植物、空气。通常受到污染的食品: 剩饭、炒饭、冷盘、调味汁等。
(5)肉毒梭状芽孢杆菌: 经常发现此菌之地方:土壤、植物、动物粪便等。通常受到污染 的食品:罐头食品、肉类制品。
(6)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 经常发现此菌之地方:土壤、植物、动物粪便等。通常受到污染 的食品:肉类及肉类制成品。物的人群,停止食用该食物后发病 很快停止,发病曲线在突然上升之后呈突然下降趋势。
第六篇 食品安全中 的微生物危害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猪链球菌病报道
2005年7月中下旬,四川省畜牧食品局报告, 资阳市雁江、简阳、乐至3个县(市、区)部 分地区相继发生不明原因生猪死亡。
专家组经诊断,排除了猪流感、尼帕病等疫病, 初步诊断生猪不明原因死亡是由猪链球菌病2 型所致。
猪链球菌病机理
2. 霉菌性污染:常见有黄曲霉毒素等,污染的食品 主要为霉变的米、麦、花生、玉米等;
3. 寄生虫性污染:常见有缘虫污染的猪肉、牛肉, 姜片虫和肺吸虫的卵、囊蚴污染的荸荠、蟹、虾 等;
4. 病毒性污染,如甲型肝炎病毒污染毛蚶。
生物性污染
生物的危害包括有害的细菌、病毒、寄生虫。 食品中的生物危害既有可能来处于原料,也 有可能来自于食品的加工过程。
猪链球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传染病,表 现为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关节炎、 哺乳仔猪下痢和孕猪流产等。
猪链球菌感染通过伤口、消化道等可感染特定人群发 病,并可致死亡,危害严重。
病原体早已长期存在猪群身上,因外界环境变化使病 原体变异,从而突破种群障碍,开始从猪传播给人。
猪链球菌病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