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癌靶区勾画
T1b2
T2 T2a T2a1 T2a2 T2b T3 T3a T3b T4 T4 M
宫颈癌治疗原则
手术和放疗是主要治疗手段。 重视局部-区域治疗。 早期病变手术与放疗等效。
非早期病变有可能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
局部晚期病变(IB2-IVA)适用放疗,放疗同时需考虑含铂类
的同步化疗。
成簇存在时,认为是盆腔淋巴结转移。
GTV的精确勾画重要基础是影像技术。借助于盆腔
CT和MRI,进行图像融合,提高靶区勾画的精确性。
宫颈癌GTV勾画
宫颈癌PTV勾画
PTV外扩(推荐)
PTV=CTV+15mm(宫颈)
PTV=CTV+10mm(子宫) PTV=CTV+7mm(其他)
危及器官勾画
宫颈癌术后放疗靶区勾画
淋巴引流区勾画原则: 髂总、髂内、髂外动静脉血管周外扩7mm。 髂外外侧组沿髂腰肌向前外侧外扩17mm。 髂外下界至股骨头上缘 闭孔区域为沿盆壁18mm条形区连接髂内外。 骶前区为椎体前10-15mm,包括至梨状肌出现层面(相当 于S2下界)。
宫颈癌术后放疗靶区勾画
宫颈癌术后放疗靶区勾画
宫颈癌放疗中的解剖定义 髂总:L4-5椎间隙下7mm至髂总动脉分叉处。 髂内:髂总动脉分出髂内水平,沿分支走向,至阴道旁水平阴
危及器官勾画
危及器官勾画
危及器官勾画
宫颈癌术后放疗靶区勾画
宫颈癌术后放疗指征: 子宫切除术后含有下列两个或两个以上风险因素,建议单纯放疗: 1、毛细淋巴管间隙侵犯。
2、≥1/3基质受侵犯。
3、肿瘤≥4cm。 含有以下因素,建议同步放化疗:
1、淋巴结阳性。
2、宫旁组织侵犯。 3、切缘阳性。
TNM分期
IB2
II期 IIA IIA1 IIA2 IIB III期 IIIA IIIB IV期 IVA IVB
肉眼可见病灶最大径线>4cm
肿瘤超过宫颈,但未达盆壁或未达阴道下1/3 无宫旁浸润 肉眼可见病灶最大径线≤4cm 肉眼可见病灶最大径线>4cm 有明显宫旁浸润,但未达盆壁 肿瘤扩散到盆壁或累及阴道下1/3和(或)引起肾积水或无肾功能 肿瘤累及阴道下1/3,没有扩展到骨盆壁 肿瘤扩展到骨盆壁(或)引起肾积水或无肾功能 肿瘤侵及邻近器官(直肠及膀胱)或肿瘤播散超出真骨盆 肿瘤侵及邻近器官(直肠及膀胱)或肿瘤播散超出真骨盆 肿瘤播散至远处器官
宫颈癌术后放疗靶区勾画
靶区定义:
GTV:残留宫颈肿瘤,残留或影像学阳性淋巴结。 CTV:阴道残端、阴道上段3cm、阴道旁组织、盆腔淋巴引 流区(髂内,髂外,闭孔,部分骶前、髂总)。有高危因 素者应包括腹主动脉旁淋巴引流区。 PTV:CTV前后左右外放6-8mm,上下方向外放8-10mm。
盆腔淋巴结靶区勾画
CTVn-髂总淋巴引流区(CIN,III区)
盆腔淋巴结靶区勾画
CTVn-髂总淋巴引流区(CIN,III区)
边界 解剖结构
上界
下界 前界 后界 内侧界 外侧界
腹主动脉分叉下缘水平
髂总动脉分叉下缘水平 血管前7mm 血管后7mm,至椎体前缘 血管内侧7mm 在血管外侧7mm,直到腰大肌
没有内侧界,左右相连。
盆腔淋巴结靶区勾画
CTVn-骶前淋巴引流区(PS)
边界 上界 下界 前界 后界 外侧界 内侧界 解剖结构 腹主动脉分叉处下1.5-2.0cm S2下缘或梨状肌上端 骶前10-15mm L5-骶骨前 梨状肌(连接髂内或髂外区域) 没有内侧界,左右相连。
盆腔淋巴结靶区勾画
CTVn-闭孔淋巴引流区
髂外动静脉旁 范围自髂总血管分叉至腹股沟
外侧组
中间组 内侧组 髂外动脉及伴行静脉之间. 位于髂外血管内侧,位置变化较大,
有些接近闭孔内肌,近期较多被称为闭孔淋 巴结
盆腔淋巴结靶区勾画
CTVn-髂外淋巴引流区(ELN,I区)
边界 上界 下界 前界 后界 外侧界 解剖结构 髂总动脉分叉下缘水平 股骨头上缘水平 血管前7mm 血管后mm 血管内侧7mm,以子宫、 卵巢、肠、输尿管、膀胱 为界。 血管外侧7mm,抠出髂腰 肌和髂肌。
上界:阴道起始处或术后阴道残端处 下界:当阴道受累时,勾画到肿瘤下2-3cm
如果阴道没有受累,直接勾画正常阴道3cm或至闭孔下缘上cm
宫颈癌CTVp勾画
CTVp-宫旁组织
边界 上界 下界 前界 后界 内侧界 外侧界 乙状结肠跨过子宫及输卵管处 泌尿生殖隔 膀胱后壁/髂外血管后缘;如果子宫前倾明显,也可以成为宫旁前界 宫骶韧带和直肠系膜前缘 紧挨子宫、宫颈及阴道 骨盆壁,抠出肌肉、股骨头 解剖结构
注:若宫骶韧带受累需将整个宫骶韧带全部包括在内,此时直肠系膜淋巴结即直肠周 围淋巴结都应勾画在内,FIGOIIb以上及广泛淋巴结转移者也应将直肠周围淋巴结勾画
在内。宫旁靶区常跟髂淋巴结引流区尤其是闭孔区相重叠。
宫颈癌CTVp勾画
宫颈癌GTV勾画
GTV包括:宫颈肿瘤原发灶、转移的盆腔淋巴结
目前认为:在CT和MRI中,淋巴结短径≥10mm,或
宫颈癌术后靶区勾画病例介绍(一) FIGO IB1宫颈癌 术前妇科检查:宫颈7点处可见菜花样组织,直径约1cm,宫体前位,
质中,可活动,三合诊阴性。
宫颈癌根治术后病理:宫颈中分化鳞癌,侵及宫颈深肌层(1/2宫颈 厚度),脉管癌栓,子宫下段、左右宫旁、阴道残端、双侧输卵管及
卵巢未见特殊,增值期子宫内膜、淋巴结慢性炎症(右髂血管旁0/9,
下界:肛管直肠交界,即肛提肌与直肠交界处(形成括约肌) 此处系膜脂肪层消失 前界:尿道球部、前列腺、精囊腺后缘(男性),阴道、宫颈、 子宫后缘(女性)、膀胱后缘
后界:骶骨前缘
外侧界:髂内淋巴结区(上)、肛提肌内侧(下)
盆腔淋巴结靶区勾画
盆腔淋巴结靶区勾画
盆腔淋巴结靶区勾画
盆腔淋巴结靶区勾画
宫颈癌术后靶区勾画病例介绍(二)
IB1期根治性宫颈癌切除术联合淋巴结全身术后。病理宫颈深肌层侵犯,伴
有3/15淋巴结阳性。 靶区定义: CTV1:阴道残端,包括膀胱和直肠间阴道残端前后的脂肪和软组织。 CTV2:阴道旁/宫旁组织、近端阴道(包括阴道残端)。 CTV3:包括髂总、髂内、髂外、骶前淋巴引流区。 髂总、髂内、髂外淋巴引流区定义为血管及周围 7mm区域(包括骨、肌肉、 小肠),以及所有可疑淋巴结、淋巴囊肿、手术银夹。 包括盆壁沿线的髂内、髂外血管间的软组织。 骶前区域包括S1-S2骶骨前缘至少1cm软组织。
宫颈癌术后放疗靶区勾画
CTV上界:相当于L4-5椎间隙下7mm水平 CTV下界:股骨头上缘(髂外血管下缘)和相当于阴道断 端水平的阴道旁组织(髂内血管下缘) PTV1:CTV1+15mm PTV2:CTV2+10mm
PTV3:CTV3+7mm
最终的PTV包含PTV1、PTV2、PTV3
CTVn-髂内淋巴引流区(LLN,II区)
边界 上界 下界 前界 后界 外侧界 解剖结构 髂总动脉分叉下缘水平 尾状肌上份,坐骨棘或子宫 动静脉的上端 血管前7mm 上段:骶骨翼 中下段:梨状肌前缘 头侧水平:髂腰肌、髂肌或 骶髂关节外侧界。 中间水平:髂骨、髂腰肌或 髂肌的内侧缘 尾侧水平:闭孔内肌或梨状 肌内侧 血管内侧7mm
红色区域为髂总淋巴引流区
盆腔淋巴结靶区勾画
CTVn-髂总淋巴引流区(CIN,III区)
边界 上界 下界 前界 解剖结构 腹主动脉分叉下缘水平 髂总动脉分叉下缘水平 血管前7mm
后界
内侧界 外侧界
血管后7mm,至椎体前缘
血管内侧7mm 在血管外侧7mm,直到腰 大肌
盆腔淋巴结靶区勾画
CTVn-髂外淋巴引流区(ELN,I区)
宫颈癌术后放疗靶区勾画
宫颈癌CT定位 (一)CT定位前准备: (1)排空直肠 (2)小肠显影 (3)膀胱适当充盈 (4)阴道内标记 (二)定位条件: (1)仰卧位,体膜固定,双手抱头。 (2)静脉增强CT扫描 (三)扫描范围及层厚: (1)范围T11/L3至坐骨下5cmm。
(2)层厚2.5-5mm。
深组:股血管鞘内,常位于股静
脉内侧
盆腔淋巴结靶区勾画
CTVn-腹股沟淋巴引流区
上界:髂外血管出盆腔后形成股动脉,在股骨头出现的层面 下界:大隐静脉进入股静脉处,即坐骨结节下缘
前界:血管外扩20-25mm
后界:由髂腰肌、梳状肌、长收肌形成的三角边缘。 外侧界:缝匠肌和髂腰肌的边缘 内侧界:血管外扩10-20mm
盆腔淋巴结靶区勾画
盆腔淋巴结靶区勾画
盆腔淋巴结靶区勾画
盆腔淋巴结靶区勾画
盆腔淋巴结靶区勾画
盆腔淋巴结靶区勾画
盆腔淋巴结靶区勾画
宫颈癌CTVp勾画
宫颈
子宫体
阴道(术后-指阴道残端)
宫旁组织 GTVp
宫颈癌CTVp勾画
CTVp-宫体、宫颈
宫颈癌CTVp勾画
CTVp-阴道
内侧界
盆腔淋巴结靶区勾画
盆腔淋巴结靶区勾画
EL髂外淋巴结 Obt闭孔内肌
盆腔淋巴结靶区勾画
CTVn-骶前淋巴引流区(PS)
边界 上界 下界 前界 解剖结构 腹主动脉分叉处下1.5-2.0cm S2下缘或梨状肌上端 骶前10-15mm
后界 外侧界
内侧界
L5-骶骨前 梨状肌(连接髂内或髂外区域)
宫颈癌靶区勾画
陈庆森 整理
宫颈癌分期
FIOG分期
0期: I期 IA IA1 IA2 IB IB1 原位癌(浸润前期癌) 肿瘤严格局限于宫颈 镜下浸润癌,间质浸润≤5mm,水平扩散≤7mm 间质浸润≤3mm,水平扩散≤7mm 间质浸润>3mm,但≤5mm,水平扩散≤7m 肉眼可见病灶局限于宫颈,或镜下病灶>IA2 肉眼可见病灶最大径线≤4cm Tis T1 T1a T1a1 T1a2 T1b T1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