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枢纽机场功能定位的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09/04/27 浏览3285
在欧洲,跨国企业总部云集巴黎,带来了大量高质量的旅客和货物运输服务,使得巴黎机场服务地区创造了全国GDP的30%,戴高乐机场是该地区具有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维也纳机场具有与东欧地区的便利连接优势,这使该机场成为包括可口可乐、爱立信、IBM、卡夫食品和麦当劳等许多跨国公司的东欧总部所在地。
在亚洲,为吸引跨国企业亚太总部、物流企业总部,仁川机场在其临近的国际商务中心区建设了国际商务中心大厦和百货商店、购物中心、会议中心、高级宾馆等设施,并通过绿化、金融保险服务、娱乐休闲等设施和良好的制度环境建设,努力为入住企业营造良好的办公和生活环境。
在美国,达拉斯.佛特沃斯堡国际机场(DFW)服务区吸引的世界财富500强公司总部接近20家,促使机场业务量近年来大幅增长。
(5)航空制造业
航空制造业是集研发、制造和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在机场周边聚集的主要以飞机组装、零部件生产企业为主,因为飞机组装和零部件生产与机场、航空公司有着天然联系,大量的航空零部件也都需要通过航空运输,因此航空制造业也更趋向于在机场周边布局。
韩国仁川机场航空物流园区准备引进有关飞机组装和零部件生产
企业。
德国不来梅机场城南区是德国最大的航空航天中心之一,在EADS(欧洲航空防务系统公司)的民机制造及附属机构中,约有4500人在该机场从事产品设计,空客A380机翼都是在这里设计制造的。
此外,
比较典型的当属空客A320总装线落户天津滨海机场,在该项目落户机场空港物流加工区后不长时间内,就吸引了航空维修、机载设备制造、材料研发、精密机械加工和其他与航空制造业有关的一批项目在机场周围落户,在滨海机场周围迅速形成了一整条比较完成、初具规模的航空制造产业链。
(6)科技研发
在临空经济区内聚集了大量高科技企业,对这些企业来说,研发机构至关重要,同时,研发机构的存在对临空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依托科学园区和研发机构,可以充分发挥其知识资源和科研设施方面的优势。
通过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可以使知识及时、充分地转换为生产力,进而推动企业发展,在行业中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这一点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爱尔兰香农机场建立了5个科技园区,每个科技园都建立了企业孵化中心,通过与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大学丰富的研究和实验设备等资源为科技园的发展注入了充足活力。
(7)企业客户服务中心
在国外许多临空经济区,客户服务中心已成为其产业构成的重要部分。
它所提供的服务也从传统的呼叫服务扩展到包括远程市场、客户关系管理和数据库管理等功能复杂、具有更高附加值的服务。
在丹麦哥本哈根机场,由于其拥有高标准的服务、良好的公民素质及人力资源储备,戴尔、IBM、吉利、太阳等一大批跨国公司都在哥本哈根机场商务区内
设立了本企业的客户服务中心,这已经成为该机场周边地区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8)会展业
会展业是随着社会生产方式演变和经济全球化推进而日渐兴起的产业。
会展活动是体现企业实力、发掘潜在客户、谋求市场机遇、寻找合作伙伴、扩大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会展活动一般具有参展商地域分散性大、展品价值大、科技含量高、运输数量小、时间要求强等特征,上述特征使会展运输活动具有较强的航空指向性,因此,从发展趋势分析,越来越多的会展中心趋向于在大型枢纽机场周边布局。
因为这为展商参与会展活动提供了最便捷的交通连接和运输途径,降低了展商的运输和时间成本,保证了展品安全、准时运达,也减少了展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延误或损坏的可能性。
德国著名的会展城市杜塞尔多夫的会展中心离当地机场仅3公里,通过便捷的交通连接,保证了会展活动的持续发展。
(9)其他现代服务业
机场的可达性对那些信息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企业,如咨询、法律和金融服务、数据处理、会计等会产生较大吸引,这些企业经常需要派专家去拜访客户,也需要客户经常来访,知识网络和航空运输网络日渐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研究表明,高科技行业员工比一般行业员工乘飞机出差的机会要多60%。
为了更快捷的出行,在欧洲,一些高技术公司、银行业和信息技术公司都愿意支付更高费用而将公司建在苏黎世、法兰克福等大型枢纽机场的周边地区。
三、大型枢纽机场为所在区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大型枢纽机场对其所在区域的贡献不仅体现在推动区域社会经济
发展、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投资环境改变,还体现在它为区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由于巨大的业务量规模和机场内部纷繁复杂的分工及运行流程要求,所有大型枢纽机场都为所在区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是当地最主要的就业人员吸收场所之一。
根据ATAG(Air Transportation Action Group)对欧美机场业务量与就业人数之间关系所做的研究,机场平均每新增100万旅客吞吐量,可以提供大约1000个直接工作岗位、1425个间接工作岗位和2000个诱发工作岗位。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机场系统,机场与美国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强大的工业竞争力也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机场等航空运输基础设施。
2004年,ATAG对美国机场
对所在区域和国家经济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研究报告显示:美国机场当年的经济活动收入接近5070亿美元,约占当年全国GDP的4.3%,总共产生了约670万个工作岗位,其中包括190万个直接与机场相关的工作岗位和480万个间接工作岗位。
欧美大型枢纽机场的管理模式尽管有较大差别,但他们都是所在区域吸收就业的大户。
亚特兰大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和起降架次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位,在该机场经营的各类地面服务、特许零售商店及机场管理人员、保安、联邦和州政府工作人员达到55300人,是佐治亚州最大的就业岗位提供中心。
希斯罗和法兰克福机场产生的就业岗位都达到了7万人,戴高乐机场为65000人,都是当地最大的就业人员吸收场所,大型枢纽机场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就业岗位产生器,为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
世界各主要大型枢纽机场产生的就业情况如上表2所示。
四、结论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产业结构升级及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大型枢纽机场的功能定位及由此引发的机场规划理念都发生了根本变化,机场由以往只是作为一种简单基础设施、单纯适应所在区域规划、经济社会发展的被动角色逐步演变为能够对周围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就业等诸多方面产生巨大影响的主动角色。
借助于进出机场的巨大客货、信息和资金流,大型枢纽机场能够对周围地区产生积聚辐射效应,实现从内部向周边地区进行地域和经济空间的辐射和扩张,同周围区域相互渗透、融合,逐渐同周围空间形成一个在功能、
产业空间布局等诸多方面有机统一的经济综合体,即所谓“临空经济”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通过这种模式,大型枢纽机场也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促进区域产业升级的重要影响因素和区域就业人员的主要吸收场所,对机场区域社会经济的全面和谐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